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铁路接触网钢柱,尤其是涉及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
技术介绍
1、接触网是在电气化铁道中,沿钢轨上空“之”字形架设的,供受电弓取流的高压输电线。接触网是铁路电气化工程的主构架,是沿铁路线上空架设的向电力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支柱与基础用以承受接触悬挂、支持和定位装置的全部负荷,并将接触悬挂固定在规定的位置和高度上。中国接触网中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和钢柱,基础是对钢支柱而言的,即钢支柱固定在下面的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基础上,由基础承受支柱传给的全部负荷,并保证支柱的稳定性。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支柱与基础制成一个整体,下端直接埋入地下。在一定的运动轨迹内,电气接触网的接触线也可以将其收到的压力传导给支撑装置,从而维持整个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的稳定。
2、既有普速铁路经过长时间的运行,桥钢柱整体状态和性能下降严重,部分钢柱存在整体倾斜、扭转变形、主(副)角钢弯曲变形、锈蚀等现象,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需要,不断改善牵引供电设备运行质量,保证接触网设备运行安全,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的更换需求将逐步增多。
3、然而,由于既有线路建成较早,桥墩类型多样复杂、桥墩台(顶帽)空间尺寸不宜采用《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客货共线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及支架构造图》[图号:通化(2010)1002-ⅱ]的情况下,给桥上接触网钢柱的更换安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便于在桥墩台尺寸有限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包括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桥墩顶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固定设置在桥墩侧面,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位于第二支撑平台上方,接触网钢柱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第一支撑平台。
4、可选的,所述支撑件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上的多个竖杆和多个斜杆,所述竖杆呈竖直方向且间隔排布在第二支撑平台上,所述斜杆位于相邻竖杆之间且与两侧的竖杆组合呈z字形。
5、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均包括多根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呈水平排布,所述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相邻所述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竖杆和横杆均位于相邻竖向支撑杆之间。
6、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位于支撑杆背离桥墩顶的方向上且压接在支撑杆上,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一支撑平台的支撑杆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桥墩顶上的第一后置螺栓穿过第一连接孔且第一后置螺栓上的第一螺母压接在第一固定板上。
7、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杆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固定板板面且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桥墩侧面的第二后置螺栓穿过第二连接孔且第二后置螺栓上的第二螺母压接在第二固定板上。
8、可选的,所述第二支撑平台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的多个肋板,两个所述肋板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肋板呈相互垂直排布,一组所述肋板对应支撑杆的一个边角,所述支撑杆的边角卡接在一组肋板之间。
9、可选的,所述第一支撑平台还包括位于支撑杆上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支撑杆上表面且背离第一固定板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杆上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接触网钢柱的柱脚承接在安装板上、且通过连接螺栓穿过第三连接孔、连接螺栓上的连接螺母压接在接触网钢柱的柱脚上。
10、可选的,所述安装板为双层,所述安装板分别位于支撑杆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侧,连接螺栓的头部抵接在下层的安装板上、连接螺栓上的连接螺母压接在接触网钢柱的柱脚上。
11、可选的,所述第三连接孔呈长条形,所述第三连接孔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孔的宽度小于连接螺栓头部以及连接螺母的直径。
12、可选的,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杆相互抵接的面均设置有咬合槽,所述咬合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撑杆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板和支撑杆上的咬合槽相互咬合卡接。
1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4、1.接触网钢柱基础底座安装时,首先在桥墩顶面安装第一支撑平台、在桥墩侧面安装第二支撑平台,并将第一支撑平台落在第二支撑平台的支撑件上,再将接触网钢柱立在第一支撑平台上,随后在接触网钢柱固定在第一支撑平台上,完成接触网钢柱的安装;通过将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安装在墩帽顶面和侧边上,有效降低了普速铁路受桥墩台(顶帽)空间尺寸的限制、对更换既有桥上接触网钢柱带来的困难;同时,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朝向背离既有铁路的方向延伸,降低了第一支撑平台和第二支撑平台对墩帽顶空间的占用,进而便于钢柱的安装及更换。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固定设置在桥墩(3)顶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固定设置在桥墩(3)侧面,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位于第二支撑平台(2)上方,接触网钢柱(7)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1)上,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上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用于支撑第一支撑平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2)上的多个竖杆(41)和多个斜杆(42),所述竖杆(41)呈竖直方向且间隔排布在第二支撑平台(2)上,所述斜杆(42)位于相邻竖杆(41)之间且与两侧的竖杆(41)组合呈Z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均包括多根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呈水平排布,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的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相邻所述支撑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1)位于支撑杆(5)背离桥墩(3)顶的方向上且压接在支撑杆(5)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一支撑平台(1)的支撑杆(5)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2),桥墩(3)顶上的第一后置螺栓(113)穿过第一连接孔(112)且第一后置螺栓(113)上的第一螺母(114)压接在第一固定板(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1),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的支撑杆(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固定板(21)板面且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1)上,所述第二固定板(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桥墩(3)侧面的第二后置螺栓(23)穿过第二连接孔(22)且第二后置螺栓(23)上的第二螺母(24)压接在第二固定板(2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1)上的多个肋板(25),两个所述肋板(25)为一组,一组的两个所述肋板(25)呈相互垂直排布,一组所述肋板(25)对应支撑杆(5)的一个边角,所述支撑杆(5)的边角卡接在一组肋板(25)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还包括位于支撑杆(5)上的安装板(115),所述安装板(115)位于支撑杆(5)上表面且背离第一固定板(111)的一侧,所述安装板(115)和支撑杆(5)上均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连接孔(116),接触网钢柱(7)的柱脚承接在安装板(115)上、且通过连接螺栓(117)穿过第三连接孔(116)、连接螺栓(117)上的连接螺母(118)压接在接触网钢柱(7)的柱脚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5)为双层,所述安装板(115)分别位于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的两侧,连接螺栓(117)的头部抵接在下层的安装板(115)上、连接螺栓(117)上的连接螺母(118)压接在接触网钢柱(7)的柱脚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孔(116)呈长条形,所述第三连接孔(11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支撑杆(5)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三连接孔(116)的宽度小于连接螺栓(117)头部以及连接螺母(118)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15)和支撑杆(5)相互抵接的面均设置有咬合槽(119),所述咬合槽(119)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支撑杆(5)的长度方向,所述安装板(115)和支撑杆(5)上的咬合槽(119)相互咬合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固定设置在桥墩(3)顶面,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固定设置在桥墩(3)侧面,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位于第二支撑平台(2)上方,接触网钢柱(7)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平台(1)上,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上设置有支撑件(4),所述支撑件(4)用于支撑第一支撑平台(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2)上的多个竖杆(41)和多个斜杆(42),所述竖杆(41)呈竖直方向且间隔排布在第二支撑平台(2)上,所述斜杆(42)位于相邻竖杆(41)之间且与两侧的竖杆(41)组合呈z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均包括多根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5)呈水平排布,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和第二支撑平台(2)的支撑杆(5)在竖直方向上一一对应且位于同一竖直方向上,相邻所述支撑杆(5)之间设置有连接杆(6),所述竖杆(41)和横杆均位于相邻竖向支撑杆(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平台(1)还包括第一固定板(111),所述第一固定板(111)位于支撑杆(5)背离桥墩(3)顶的方向上且压接在支撑杆(5)上,所述第一固定板(111)和第一支撑平台(1)的支撑杆(5)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2),桥墩(3)顶上的第一后置螺栓(113)穿过第一连接孔(112)且第一后置螺栓(113)上的第一螺母(114)压接在第一固定板(111)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既有普速铁路桥上接触网钢柱基础钢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1),所述第二支撑平台(2)的支撑杆(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二固定板(21)板面且固定设置在第二固定板(21)上,所述第二固定板(21)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勋,汪小锋,黎仕强,郑波,高诗乔,杜熙,曲键,蒋思琪,刘宁逸,李军,杜清全,马智,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