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定制与目标角膜贴合的曲面微针模具、或者与巩膜贴合的柔性微针模具;S2制备针尖溶液,针尖溶液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维素钠;S3制备背衬溶液,背衬溶液包括透明质酸或明胶;S4将针尖溶液和背衬溶液分别填充至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和背衬区域中,依次真空干燥成型后,脱模,得到眼用微针。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以及经巩膜给药治疗眼后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制得的眼用微针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角膜和巩膜从而进行给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针贴片的,尤其是涉及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眼以晶状体为界分为眼前段和眼后段,眼前段主要包括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房水、晶状体和巩膜前部,眼前段病变主要为青光眼,白内障、结膜炎以及前葡萄膜炎。眼后段约占眼球的2/3,主要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巩膜后部,后段病变主要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常眼部屏障主要分为生理屏障、解剖屏障和其他屏障。对于像滴眼液等传统的给药系统,由于角膜前泪液等屏障存在,通常会降低药物的吸收,将其半衰期缩短至1~3min,从而显著降低治疗效率。因此,如何提高眼部给药生物利用度成了眼科疾病治疗的关键问题。
2、目前常用的眼用制剂包括:滴眼液、眼用凝胶、眼膏等,适合于眼局部给药;片剂、胶囊,适合于全身给药;注射剂包括了球周注射、角膜机制被注射、既可以用于眼局部给药,也可以用于全身给药。但是由于像滴眼液、眼膏等眼用制剂生物利用度低,需频繁给药、药物大量损失的问题,而眼内注射虽提高了生物利用度但其高侵入性可能会导致高眼部并发症的问题,现亟需一种既能提高生物利用度又能降低侵入性的眼部递送系统。
3、眼部微针作为一种微创无痛的给药方式,近期微针在眼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打破眼部给药屏障、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同时、又避免了眼内注射的高侵入性,减小了眼部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有望实现“自我管理化”给药。目前,用于眼部药物递送的微针主要有眼部微针、涂布微针、水凝胶微针、空心微针、冷冻微针等。
<
br/>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以及经巩膜给药治疗眼后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制得的眼用微针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角膜和巩膜从而进行给药。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s1定制与目标角膜贴合的曲面微针模具、或者与巩膜贴合的柔性微针模具;
5、s2制备针尖溶液,所述针尖溶液包括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羧甲基纤维素钠;
6、s3制备背衬溶液,所述背衬溶液包括透明质酸或明胶;
7、s4将针尖溶液和背衬溶液分别填充至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和背衬区域中,依次真空干燥成型后,脱模,得到眼用微针。
8、进一步地,在所述s1中,曲面微针模具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微针区域的微针密度为80~120个/c㎡,这些微针呈圆台形、并呈二维阵列布置,微针长度为500~800μm,微针底端直径为100~300μm,微针顶端直径为10~30μm。
9、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5~15%(w/v)聚乙烯吡咯烷酮、5~15%(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采用上述针尖溶液的眼用微针,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角膜和巩膜从而进行给药。
10、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10%(w/v)聚乙烯吡咯烷酮、10%(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
11、进一步地,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5.0~10.0%(w/v)透明质酸、余量为水。采用上述针尖溶液的眼用微针,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角膜从而进行给药。
12、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7.5%(w/v)透明质酸、余量为水。
13、或者,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5.0~10.0%(w/v)明胶、余量为水。采用上述针尖溶液的眼用微针,解决了经角膜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的药物治疗需求,能实现角膜上皮层和巩膜层的有效穿刺、打破泪膜屏障和角膜屏障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可更贴合巩膜从而进行给药。
14、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7.5%(w/v)明胶、余量为水。
15、进一步地,在所述s4中,包括,
16、s41在曲面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加入针尖溶液后,在3000~4000rpm下离心10~20min,重复至少2次,相邻两次的离心方向相反,且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不变,以使针尖溶液填充至曲面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再常温常压干燥5~7h;
17、s42去除曲面微针模具的背衬区域的针尖溶液,并加入背衬溶液后,在35~40℃、-0.06~-0.08mpa下,抽真空5~15min,以迫使背衬溶液填充至微针模具的背衬区域,再在25~35℃、35~45%湿度下干燥10~15h,得到眼用微针。
18、更进一步地,在所述s4中,包括,
19、s41在曲面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加入针尖溶液后,在3500rpm下离心15min,重复至少2次,相邻两次的离心方向相反,且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不变,以使针尖溶液填充至曲面微针模具的微针区域,再常温常压干燥6h;
20、s42去除曲面微针模具的背衬区域的针尖溶液,并加入背衬溶液后,在39℃、-0.07mpa下,抽真空10min,以迫使背衬溶液填充至微针模具的背衬区域,再在30℃、40%湿度下干燥12h,得到眼用微针。
2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22、1.本专利技术的眼用微针通过眼部微针刺破角膜上皮进行给药治疗眼前段疾病,克服了传统眼部制剂难以突破角膜屏障、生物利用度低等缺点,同时避免了避免了眼内注射引起的疼痛、患者依从性差、高眼部并发症等问题,并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一旦有不良反应可立即停药,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
23、2.本专利技术的眼用微针通过背衬的柔性贴合角膜和巩膜从而进行给药,在打破眼部屏障和角质层屏障的同时,由于柔性微针的贴合性,大大提高了药物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物浪费;
24、3.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眼用微针制作简单,机械性能良好,针头硬度好,可有效刺入眼部及皮肤而中途不会造成断裂,可有效进行药物递送;
25、4.本专利技术制备的两种眼部微针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进行溶解,可减少给药时间,提高患者依从性。
26、5.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眼用微针不会引起明显的皮肤炎症、红肿、出血、疼痛、瘙痒等不良反应;
27、6.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眼用微针可经角膜给药,并用于治疗眼前段疾病,其中,眼前段疾病包括眼表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白内障、葡萄膜炎等;
28、7.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眼用微针可经巩膜给药,并用于治疗眼后段疾病,其中,眼后段疾病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等。进一步地,所制备的柔性阵列在经皮给药治疗关节炎的应用,所述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曲面微针模具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微针区域的微针密度为80~120个/c㎡,这些微针呈圆台形、并呈二维阵列布置,微针长度为500~800μm,微针底端直径为100~300μm,微针顶端直径为10~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5~15%(w/v)聚乙烯吡咯烷酮、5~15%(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10%(w/v)聚乙烯吡咯烷酮、10%(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5.0~10.0%(w/v)透明质酸、余量为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7.5%(w/v)透明质酸、余量为水。p>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5.0~10.0%(w/v)明胶、余量为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3中,背衬溶液包括7.5%(w/v)明胶、余量为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1中,曲面微针模具由聚二甲基硅氧烷制成,微针区域的微针密度为80~120个/c㎡,这些微针呈圆台形、并呈二维阵列布置,微针长度为500~800μm,微针底端直径为100~300μm,微针顶端直径为10~3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5~15%(w/v)聚乙烯吡咯烷酮、5~15%(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眼用微针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中,针尖溶液包括10%(w/v)聚乙烯吡咯烷酮、10%(w/v)羧甲基纤维素钠、余量为水。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琴英,万爱群,杨根生,翁嘉绮,姚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