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66229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8 18:5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包括施工坑,所述施工坑内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与施工坑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与施工坑之间设置有受压导水机构,所述防水层上固定有混凝土层。在施工坑内设置上受压导水机构,将受压导水机构设置好之后,在受压导水机构上设置上支护机构,之后在支护机构上铺设防水层,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将防水层铺设好之后就在防水层上浇筑需要混凝土层,从而能够减少防水层受到施工坑外地土层的挤压,导致防水层变形开裂导致漏水的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施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制作的结构,包括素混凝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许多混凝土结构都是构筑在潮湿、多水甚至是酸、碱、油盐和其他各种对混凝土和砂浆结构明显有害的环境中,因此,在构筑混凝土结构时必须充分考虑到防渗、防水的要求,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工程的长久耐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一直致力于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是地下工程防水混凝土施工领域,其对于防渗和防水的要求尤为严格。

2、现有的混凝土的防水结构,一般都是在需要浇筑混凝土的施工坑中铺设一层防水材料,让防水材料覆盖施工坑的内壁,然后直接在防水材料上浇筑混凝土,但是当在施工坑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施工坑四周土层的压力会往防水材料的方向挤压,防水材料受到施工坑四周土层的挤压和浇筑的混凝土的挤压,防水材料可能会发生偏移,导致防水材料上出现裂痕造成渗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施工坑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施工坑四周土层的压力会往防水材料的方向挤压,防水材料受到施工坑四周土层的挤压和浇筑的混凝土的挤压,防水材料可能会发生偏移,导致防水材料上出现裂痕造成渗水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及防水方法。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包括施工坑,所述施工坑内设置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与施工坑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护机构,所述支护机构与施工坑之间设置有受压导水机构,所述防水层上固定有混凝土层。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坑内设置上受压导水机构,将受压导水机构设置好之后,在受压导水机构上设置上支护机构,之后在支护机构上铺设防水层,防水层为聚氨酯防水层,将防水层铺设好之后就在防水层上浇筑需要混凝土层,浇筑混凝土层浇筑完成后,完成施工,支撑机构阻挡施工坑外侧的土层挤压防水层,同时受压导水机构将压力进行进一步地分散,减少支护机构受到的压力,从而能够减少防水层受到施工坑外的土层的挤压,导致防水层变形开裂导致漏水的可能,同时受压导水机构对施工坑土层压力的分散,进一步地减少防水层受到施工坑外土层压力的可能,进一步地减少防水层受到挤压变形的可能。

5、进一步地,所述支护机构包括若干个铺设在施工坑底部的支撑杆一,所述施工坑底部铺设有若干个支撑杆二,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杆一与支撑杆二之间相互卡接,所述施工坑的内壁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圈,所述施工坑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三,所述支撑杆三与支撑圈之间卡接,所述支撑杆三靠近施工坑底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施工坑的底部铺设上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垂直摆放,在施工坑的四周的内壁上竖直摆放支撑杆三,将支撑杆三靠近施工坑底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一、支撑杆二固定连接,让支撑圈和支撑杆三卡接在一起,让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对施工坑的内壁和底部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减少施工坑外土层的压力挤压施工坑内的防水层,减少防水层受到挤压变形而漏水的可能。

7、进一步地,所述施工坑的内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形状与施工坑相对应,所述防护网与对应的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圈和支撑杆三均固定连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在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上铺设防护网,防水层直接铺设在防护网上,从而能够提高防水层的强度,且进一步地能够阻挡施工坑外土层的压力,同时能够减少土层从相邻的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之前凸出将防水层顶起的可能。

9、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网与施工坑内壁之间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填充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圈、支撑杆三相邻的缝隙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防护网固定好之后,在施工坑的内壁与防护网之间填充大量的碎石形成碎石层,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减少防水层受到挤压的可能,同时对防水层进行支撑,减少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加压防水层,防水层在防护网的空隙中被挤压变形的可能。

11、进一步地,所述受压导水机构包括四个设置在施工坑四角的导流管,相邻所述导流管之间设置有引流管,所述导流管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引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与导流管相连通,相邻所述导流管之间固定有若干个受压支撑台,所述受压支撑台呈三棱柱形,所述受压支撑台呈空心状,所述受压支撑台与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受压支撑台的其竖面抵触对应的支撑圈、支撑杆三,所述受压支撑台朝上的倾斜面上开设有孔洞,所述受压支撑台上固定有进水网,所述进水网与受压支撑台倾斜面朝上的孔洞相对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导流管之间固定上均匀分布的受压支撑台,让受压支撑台与对应的导流管相连通,让受压支撑台对施工坑的内壁进行支撑,然后在安装支撑杆三和支撑圈的时候,让受压支撑台的竖直面抵触支撑杆三和支撑圈,受压支撑台的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抵触施工坑内壁的土层,利用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增加支撑杆三和支撑圈与施工坑内壁接触的面积,让受压支撑台的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分散压力,从而能够分散施工坑外侧土层的压力,减少支撑圈和支撑杆三受到的压力,进一步地减少防水层受到压力挤压变形的可能。

13、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网上设置有进水无纺布,所述进水无纺布与进水网固定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无纺布对泥土进行拦截,从而能够减少大量泥土进入到受压支撑台内,阻碍水流流动的可能。

15、进一步地,所述受压支撑台倾斜向上的斜面、倾斜向下的斜面上均固定有防滑条。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受压支撑台的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上的防滑条抵触到施工坑的内壁土层,从而能够减少受压支撑台受到压力后产生偏移的可能。

17、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方法,该防水方法如下:

18、s1:首先在施工面上将施工坑开挖好,然后将引流管和导流管预埋进施工坑内。

19、s2:然后在施工坑的内壁上开设凹槽,然后在相邻的导流管之间固定上受压支撑台,并让受压支撑台与导流管相连通。

20、s3:将受压支撑台固定好之后,在施工坑的底部铺设若干个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让支撑杆一和支撑杆二相互卡接,然后在施工坑的内壁竖立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三,支撑杆三靠近施工坑底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一、支撑杆三固定连接,然后在施工坑内设置若干个支撑圈,让支撑圈与若干个支撑杆三卡接。

21、s4:将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全部固定好之后,在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上铺设上防护网,让防护网与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固定连接。

22、s5:将防护网固定好之后,在防护网与施工坑之间填充大量的碎石,让碎石填满支撑杆一、支撑杆二、支撑杆三和支撑圈之间的缝隙,然后在防护网上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包括施工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坑(1)内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为聚氨酯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与施工坑(1)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护机构(4),所述支护机构(4)与施工坑(1)之间设置有受压导水机构(5),所述防水层(3)上固定有混凝土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4)包括若干个铺设在施工坑(1)底部的支撑杆一(41),所述施工坑(1)底部铺设有若干个支撑杆二(42),所述支撑杆一(41)与支撑杆二(4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杆一(41)与支撑杆二(42)之间相互卡接,所述施工坑(1)的内壁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圈(43),所述施工坑(1)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三(44),所述支撑杆三(44)与支撑圈(43)之间卡接,所述支撑杆三(44)靠近施工坑(1)底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一(41)、支撑杆二(4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坑(1)的内设置有防护网(45),所述防护网(45)的形状与施工坑(1)相对应,所述防护网(45)与对应的支撑杆一(41)、支撑杆二(42)、支撑圈(43)和支撑杆三(44)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45)与施工坑(1)内壁之间设置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填充支撑杆一(41)、支撑杆二(42)、支撑圈(43)、支撑杆三(44)相邻的缝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导水机构(5)包括四个设置在施工坑(1)四角的导流管(51),相邻所述导流管(51)之间设置有引流管(56),所述导流管(51)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引流管(56)固定连接,所述引流管(56)与导流管(51)相连通,相邻所述导流管(51)之间固定有若干个受压支撑台(52),所述受压支撑台(52)呈三棱柱形,所述受压支撑台(52)呈空心状,所述受压支撑台(52)与导流管(51)相连通,所述受压支撑台(52)的其竖面抵触对应的支撑圈(43)、支撑杆三(44),所述受压支撑台(52)朝上的倾斜面上开设有孔洞,所述受压支撑台(52)上固定有进水网(53),所述进水网(53)与受压支撑台(52)倾斜面朝上的孔洞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网(53)上设置有进水无纺布(54),所述进水无纺布(54)与进水网(53)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支撑台(52)倾斜向上的斜面、倾斜向下的斜面上均固定有防滑条(55)。

8.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方法,该防水方法适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该防水方法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包括施工坑(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坑(1)内设置有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为聚氨酯防水层(3),所述防水层(3)与施工坑(1)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护机构(4),所述支护机构(4)与施工坑(1)之间设置有受压导水机构(5),所述防水层(3)上固定有混凝土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机构(4)包括若干个铺设在施工坑(1)底部的支撑杆一(41),所述施工坑(1)底部铺设有若干个支撑杆二(42),所述支撑杆一(41)与支撑杆二(42)之间相互垂直,所述支撑杆一(41)与支撑杆二(42)之间相互卡接,所述施工坑(1)的内壁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圈(43),所述施工坑(1)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杆三(44),所述支撑杆三(44)与支撑圈(43)之间卡接,所述支撑杆三(44)靠近施工坑(1)底部的一端与对应的支撑杆一(41)、支撑杆二(42)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坑(1)的内设置有防护网(45),所述防护网(45)的形状与施工坑(1)相对应,所述防护网(45)与对应的支撑杆一(41)、支撑杆二(42)、支撑圈(43)和支撑杆三(44)均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施工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45)与施工坑(1)内壁之间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广森陈经怀邹承忠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星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