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防贴涤棉复合织物。
技术介绍
1、织物通常是由细长状的物品通过特定的编织方式编织而成,决定服装服饰的结构以及性能。
2、现有的织物大致分为化纤织物和天然织物,化纤织物在织物总量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化纤织物相较于天然织物来说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但其透气性普遍较差,当织物被浸湿后容易与皮肤粘连,使人们在穿着的过程中出现闷不透气的不适感,因此现有的面料存在出汗后容易与皮肤粘连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防贴涤棉复合织物。
2、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包括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上设有若干凸条,所述凸条上开设有贯穿面料本体的透气孔,所述凸条的两侧均凹陷形成有长条槽。
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为与面料本体一体成形的绒毛条,所述凸条由棉短纤制作而成。
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设为绉组织,所述绉组织为8页综且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绉组织的纬纱组织点为沉,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
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本体由吸湿纱线和透气纱线编织而成。
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湿纱线包括吸湿纱芯以及螺旋在吸湿纱芯外侧的吸湿
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纱线由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涤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
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条的厚度高于面料本体的厚度。
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皮肤表面出汗后,织物很容易粘在皮肤上,通过在面料本体上设置凸条,当面料本体与皮肤接触时,凸条的存在避免织物大面积与皮肤贴合,从而增大面料本体与使用者皮肤之间的空气,确保织物整体的透气性,凸条由棉短纤制作而成,利用棉短纤柔软蓬松的特点来增大凸条内部的空隙,并且由于棉短纤具有毛羽蓬松的特点,从而能加快汗液的吸附,提高织物整体的吸湿散湿效果,凸条上开设有贯穿面料本体的透气孔,增大了织物整体的透气性能,凸条的两侧均凹陷形成有长条槽,凸条的厚度高于面料本体的厚度,进一步减小了织物整体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提高了织物整体的透气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设有若干凸条(2),所述凸条(2)上开设有贯穿面料本体(1)的透气孔(3),所述凸条(2)的两侧均凹陷形成有长条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2)为与面料本体(1)一体成形的绒毛条,所述凸条(2)由棉短纤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设为绉组织,所述绉组织为8页综且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绉组织的纬纱组织点为沉,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由吸湿纱线(5)和透气纱线(6)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纱线(5)包括吸湿纱芯以及螺旋在吸湿纱芯外侧的吸湿包覆纱,所述吸湿纱芯由棉纤维(7)加捻而成,所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纱线(6)由截面形状呈十字形的涤纶异形纤维(9)加捻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2)的厚度高于面料本体(1)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包括面料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上设有若干凸条(2),所述凸条(2)上开设有贯穿面料本体(1)的透气孔(3),所述凸条(2)的两侧均凹陷形成有长条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条(2)为与面料本体(1)一体成形的绒毛条,所述凸条(2)由棉短纤制作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贴涤棉复合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本体(1)设为绉组织,所述绉组织为8页综且经纱组织点为浮,所述绉组织的纬纱组织点为沉,所述绉组织自左向右自下向上的组织循环为:浮浮浮沉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沉浮沉浮沉浮、浮沉浮沉浮沉浮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益明,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汇源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