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分解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477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分解炉,包括分解炉本体,三次风管密封连通于锥部的侧壁上,并且三次风管的进风角度为向上倾斜;四个喷煤管密封连通于分解炉本体锥部的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三次风管的上方,四个喷煤管均匀布置于分解炉本体锥部同一环向位置;其中,分解炉本体锥部的缩口和烟室的缩口沿径向扩大形成较大的内径的两个新缩口,还包括密封连通两个新缩口的连通管,连通管的内径与新缩口的内径一致。本技术具有提高分解炉分解率,减小烟室到三次风管的压差,从而提高熟料生产量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分解炉燃烧。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分解炉


技术介绍

1、水泥生产主要包括生料磨制、熟料烧制、水泥熟料磨制三个核心工序,其中,生料磨制采用磨粉设备(比如立磨机、球磨机)将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石膏)磨粉,然后采用空气搅拌工艺均化,得到生料粉。熟料烧制是喂入预热器的生料粉,经过预热器的换热和分解炉的预分解后,由五级旋风筒的下料管进入回转窑,然后在回转窑内经过高温烧成,然后再经过窑口下落到篦冷机进行冷却后,将熟料冷却到环境温度+65℃后,通过拉链机输送到熟料库和黄料库。水泥熟料磨制采用水泥磨将水泥熟料、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2、熟料烧制中的预热器的工作流程为:生料从c2~c1旋风筒风管加入,与热气流混合后,随上升气流进入c1旋风筒,物料在c1旋风筒内预热分离后,经c1旋风筒下料管进入c3~c2旋风筒风管,然后随上升气流进入c2旋风筒,在c2旋风筒中再次被预热后,经c2旋风筒下料管进入c4~c3旋风筒风管,然后再随气流进入c3旋风筒,物料在c3旋风筒中再次被预热后,经c3旋风筒下料管进入c5~c4旋风筒风管,然后再次随气流进入c4旋风筒,物料在c4旋风筒中再次被预热、分解后经c4下料管进入分解炉和上升烟道内,进入上升烟道内的那部分物料,被上升烟道内的气流带入分解炉涡壳,与三次风混合后,再与直接进入分解炉内的那部分物料混合,两部分原料在分解炉内快速预热和分解后,经c5~分解炉风管进入c5旋风筒,由c5旋风筒分离后,经下料锥体进入回转窑中。

3、窑头通风量包括喷煤管的一次风(包括输送煤粉和供煤粉燃烧用的空气)、入窑的二次风(篦冷机直接入窑的高温空气,气体温度为950~1100℃)、分解炉的三次风(由篦冷机直接通过三次风管到分解炉的高温空气)构成。其中,喷煤管和三次风管连通在分解炉的位置均在分解炉锥部上方,下料管连通在分解炉的位置位于喷煤管上方。

4、水泥熟料生产线在建设之初,通常按照设计的生产量进行布局,比如日产2500t/d的生产线,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产量的需要随市场变动较大,常常出现超负荷生产,甚至出现长年超负荷生产需要。超负荷生产时,容易造成分解炉燃烧速度慢,分解率低、c5下料管火星重的问题,检测还发现回转窑的烟室到三次风管的压差偏大,达到了400pa。而如果重新布局生产线或者更换生产线,耗费的资产成本、时间成本、人员成本均过高。因此,如何对现有分解炉燃烧系统进行优化,以匹配实际生产需要是一条重要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2、为了实现根据本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新型分解炉,包括分解炉本体,包括:

3、所述分解炉本体直管部与三次风管的原有连通位置呈封闭状态,所述三次风管密封连通于所述分解炉本体锥部的侧壁上,并且所述三次风管的进风角度为向上倾斜;

4、所述分解炉本体直管部与四个喷煤管的原有连通位置呈封闭状态,四个喷煤管密封连通于所述分解炉本体锥部的侧壁上,并且位于所述三次风管的上方,四个喷煤管均匀布置于所述分解炉本体锥部同一环向位置;

5、其中,所述分解炉本体锥部的缩口和烟室的缩口沿径向扩大形成较大的内径的两个新缩口,还包括密封连通两个新缩口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与所述新缩口的内径一致。

6、优选的是,所述三次风管顶部距离所述分解炉本体直管部下边缘的距离为200mm。

7、优选的是,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为1.9m。

8、优选的是,所述三次风管向上倾斜的进风角度为5~10°。

9、优选的是,当c4撒料箱与所述喷煤管的竖直距离大于1.4m时,所述喷煤管呈水平状态;

10、当c4撒料箱与所述喷煤管的竖直距离大于1.1m,且未达到1.4m时,所述喷煤管呈倾斜向下的状态,并且倾斜角度为20°。

11、优选的是,所述c4撒料箱为角度可调的撒料箱。

12、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调整三次风管的进风位置、进风方向,以及调整喷煤管的燃烧位置,以及扩大锥部缩口和烟室缩口,使旋流风向上旋,避免造成向下旋出现收尘效应踏料,为喷煤管提供充足空气,从而提升分解炉燃烧效果,甚至使co浓度接近零的程度。最终也使整个熟料生产线的日产得到增加,年收益增加,熟料标煤耗下降。

13、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新型分解炉,包括分解炉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风管顶部距离所述分解炉本体直管部下边缘的距离为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为1.9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风管向上倾斜的进风角度为5~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当C4撒料箱与所述喷煤管的竖直距离大于1.4m时,所述喷煤管呈水平状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C4撒料箱为角度可调的撒料箱。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分解炉,包括分解炉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风管顶部距离所述分解炉本体直管部下边缘的距离为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分解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的内径为1.9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鹏斌玉子顺欧阳建干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马山广厦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