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换电连接器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浮动功能的换电连接器、使用该换电连接器的电动车辆及电池。
技术介绍
1、通常,在用电设备与诸如电池等电源进行连接时,需要采用换电连接器。一般地,换电连接器具有一定的浮动能力,用于吸收在进行换电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连接于该换电连接器的线束的影响,使得换电连接器的浮动功能受限,从而造成难以顺利地进行换电连接或者换电连接失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换电连接器、以及使用该换电连接器的车辆及电池,能够提高换电连接器的浮动性,更好地吸收换电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从而,更加顺利地进行换电连接。
2、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换电连接器,该换电连接器包括壳体部、第一浮动部、第二浮动部、以及线束。第一浮动部能够浮动地安装于壳体部。第二浮动部用于将线束能够浮动地连接到第一浮动部上。
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换电连接器,通过设置有能够浮动地安装于壳体部的第一浮动部、以及用于将线束能够浮动地连接到第一浮动部上的第二浮动部,能够利用第二浮动部使线束与第一浮动部彼此浮动地连接,从而,减轻线束对于第一浮动部的浮动功能的影响,使第一浮动部相对于壳体部更加顺畅地浮动,以便吸收在进行换电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使换电连接器的连接更加可靠。
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浮动部包括设置于第一浮动部侧的第一连接构件和设置于线束侧的第二连接构件,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
5、通过在第一浮动部侧设置第一连接构件,并且,在线束侧设置第二连接构件,将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彼此相对浮动地连接起来,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第二浮动部,实现线束与第一浮动部彼此能够相对浮动的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凸端子部,并且,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凹端子部。通过将凸端子部插入到凹端子部中,实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
7、通过采用在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凸端子部,而在另一方形成有凹端子部的结构,能够通过将凸端子部相对于凹端子部的插、拔来实现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分离,借助于这种结构,能够实现线束相对于第一浮动部的连接和分离,从而能够使换电连接器的安装以及换电连接作业等更加灵活。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凸端子部插入到凹端子部中的状态下,凸端子部相对于凹端子部能够在第一插入位置与第二插入位置之间浮动。
9、采用上述结构,通过使凸端子部相对于凹端子部在第一插入位置与第二插入位置之间浮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二浮动部的浮动功能。
1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有护套,在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护套包围彼此连接的凸端子部和凹端子部。
11、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在第二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护套,能够利用护套对凸端子部和凹端子部进行保护,提高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可靠性。
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有密封构件。
13、通过在第一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密封构件,能够减少灰尘等异物侵入,提高第一连接构件与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可靠性。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密封构件包括密封套和密封圈。密封套套装于第一连接构件。密封圈设置在密封套的外周,并且,设置成与设置于第二连接构件的护套密封接触。
15、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利用密封套、密封圈和护套将凸端子部和凹端子部更可靠地密封。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护套的末端设置有防尘罩。
17、通过设置防尘罩,能够更有效地防止灰尘等的侵入。
1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浮动部包括端子板和弹性构件,端子板具有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外接端子,弹性构件用于将端子板浮动地安装于壳体部。
19、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利用端子板和弹性构件实现相对于壳体部的浮动,从而,能够有效地吸收在将换电连接器与作为连接对象的外部装置进行换电连接的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20、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构件包括压缩弹性构件和拉伸弹性构件。
21、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利用压缩弹性构件和拉伸弹性构件来吸收换电连接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方向的误差。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弹性构件的压缩方向与外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相同,拉伸弹性构件的拉伸方向与外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
23、通过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利用压缩弹性构件和拉伸弹性构件全方位地吸收不同方向上的误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线束包括相互并列地设置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第二浮动部包括分别用于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的一对第一连接构件和一对第二连接构件。
25、通过相互并列地设置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并且,分别设置用于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的一对第一连接构件和一对第二连接构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构成第一连接构件和第二连接构件。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线束上的位于第二连接构件以外的位置,设置有对该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固定部。
27、通过在线束上的位于第二连接构件以外的位置设置有线束固定部,利用该线束固定部将线束固定,能够减少线束相对于周边的部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减少线束对周边的部件的磨损。
28、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所述电动车辆设置有上面所述的任一种换电连接器。
29、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电池设置有上面所述的任一种换电连接器。
30、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连接器包括壳体部、第一浮动部、第二浮动部、以及线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浮动部侧的第一连接构件和设置于所述线束侧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能够彼此相对浮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凸端子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凹端子部,通过将所述凸端子部插入到所述凹端子部中,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端子部插入到所述凹端子部中的状态下,所述凸端子部相对于所述凹端子部能够在第一插入位置与第二插入位置之间浮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有护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护套包围彼此连接的所述凸端子部和所述凹端子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密封套和设置于所述密封套的外周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置成与所述护套密封接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护套的末端设置有防尘罩。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动部包括端子板和弹性构件,所述端子板具有用于与外部装置连接的外接端子,所述弹性构件用于将所述端子板浮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构件包括压缩弹性构件和拉伸弹性构件。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弹性构件的压缩方向与所述外接端子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拉伸弹性构件的拉伸方向与所述外接端子的延伸方向垂直。
12.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包括相互并列地设置的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所述第二浮动部包括分别用于正极线束和负极线束的一对第一连接构件和一对第二连接构件。
13.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束上的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以外的位置,设置有对所述线束进行固定的线束固定部。
14.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辆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连接器。
15.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连接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电连接器包括壳体部、第一浮动部、第二浮动部、以及线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浮动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浮动部侧的第一连接构件和设置于所述线束侧的第二连接构件,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能够彼此相对浮动地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任一方形成有凸端子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和所述第二连接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凹端子部,通过将所述凸端子部插入到所述凹端子部中,实现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端子部插入到所述凹端子部中的状态下,所述凸端子部相对于所述凹端子部能够在第一插入位置与第二插入位置之间浮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有护套,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构件相互连接的状态下,所述护套包围彼此连接的所述凸端子部和所述凹端子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外周设置有密封构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构件包括套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构件的密封套和设置于所述密封套的外周的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