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属于无接触供电技术领域。该装置采用主耦合磁芯(32)和辅助耦合磁芯(56)及主耦合磁芯支架(55)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组装成一个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主耦合磁芯(32)、辅助耦合磁芯(56)、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均随着移动设备移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无接触供电技术的取电装置电能传输效率低的缺陷,提高了电磁耦合系数,从而显著提升电能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属于无接触供电
技术介绍
无接触供电技术可以用来实现电能的无接触传输,其电能传输的核心部分是加载 有高频正弦交流电的原边电缆和开放式取电装置发生松耦合电磁感应,开放式取电装置经 过高频电磁耦合感应后获取电能给设备供电。现有的无接触供电技术方面的专利,如中国专利200410096738. 9、美国专 利 US007119311B2、美国专利 US20050133497A1、日本专利 P2005-102378A、日本专利 P2007-50799A、中国专利01816910. 4,其取电装置都是开放式结构,均为松耦合方式,耦合 系数低,电能的传输效率不高,最高只能达到80%。目前尚无相应的专利来解决这个传输效 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装置与现有的无接触供电开放式取电 装置最显著的不同点在于采用闭 合式的取电装置,即磁芯结构采用完全闭合式结构。闭合式的取电装置能够极大的提高耦 合系数,解决了现有的无接触供电技术因采用开放式取电装置而带来的电能传输效率低的 问题,从而有效的提高电能传输效率。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包括主耦合磁芯,主耦合磁芯支架,辅助耦合磁 芯,辅助耦合磁芯支架,主耦合磁芯固定在主耦合磁芯支架上,辅助耦合磁芯固定在辅助耦 合磁芯支架上,由主耦合磁芯、主耦合磁芯支架、辅助耦合磁芯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构成一 个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套装在置于原边电缆套筒之中的原边电缆上。辅助耦合磁芯的宽度和厚度与主耦合磁芯的宽度和厚度完全一致;辅助耦合磁芯 的长度满足与主耦合磁芯恰好构成一个完整、封闭的规则形状。主耦合磁芯有三种类型,即U型磁芯、E型磁芯和环型磁芯。原边电缆套筒由非导磁材料加工而成,原边电缆套筒沿无接触供电设备运行路径 布置。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无接触供电技术的 取电装置电能传输效率低的缺陷,提高了电磁耦合系数,从而显著提升电能传输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A向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左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A向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左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主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示意图的左视图。其中2、原边电缆;30、感应线圈;32、主耦合磁芯;54、原边电缆套筒;55、主耦合 磁芯支架;56、辅助耦合磁芯;57、辅助耦合磁芯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方式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3,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主耦合磁芯32为U型磁芯,辅助耦合磁芯56为对应 的长方体型磁芯。具体实施方式为按照移动设备的运行路径铺设好单根原边电缆2,原边 电缆2置于原边电缆套筒54中。将绕有感应线圈30的主耦合磁芯32固定于主耦合磁芯 支架55中,将辅助耦合磁芯56固定于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中。在此基础上,将主耦合磁 芯支架55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组装,最终装配好的的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和原边电 缆2发生耦合电磁感应。主耦合磁芯32、辅助耦合磁芯56、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 芯支架57均随着移动设备移动。下面结合附图4至附图6,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主耦合磁芯32为E型磁芯,辅助耦合磁芯56为对应 的长方体型磁芯。具体实施方式为按照移动设备的运行路径铺设好两根原边电缆2,原边 电缆2置于原边电缆套筒54中。将绕有感应线圈30的主耦合磁芯32固定于主耦合磁芯 支架55中,将辅助耦合磁芯56固定于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中。在此基础上,将主耦合磁 芯支架55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组装,最终装配好的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和原边电缆 2发生耦合电磁感应。主耦合磁芯32、辅助耦合磁芯56、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 支架57均随着移动设备移动。下面结合附图7至附图8,介绍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中,主耦合磁芯32为环型磁芯,辅助耦合磁芯56为对应的 环形磁芯。具体实施方式为按照移动设备的运行路径铺设好单根原边电缆2,原边电缆2 置于原边电缆套筒54中。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不同的是,主耦合磁芯32由于结构 的原因,需要将主耦合磁芯支架用55a和55b装配而成,将绕有感应线圈30的主耦合磁芯 32固定于组装好的主耦合磁芯支架55a、55b中,将辅助耦合磁芯56固定于辅助耦合磁芯支 架57中。在此基础上,将主耦合磁芯支架55a、55b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组装,最终装配 好的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和原边电缆2发生耦合电磁感应。主耦合磁芯32、辅助耦合磁 芯56、主耦合磁芯支架55a、55b、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均随着移动设备移动。权利要求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耦合磁芯(32),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56),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主耦合磁芯(32)固定在主耦合磁芯支架(55)上,辅助耦合磁芯(56)固定在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上,由主耦合磁芯(32)、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56)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构成一个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套装在置于原边电缆套筒(54)之中的原边电缆(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辅助耦合磁芯 (56)的宽度和厚度与主耦合磁芯(32)的宽度和厚度完全一致;辅助耦合磁芯(56)的长度 满足与主耦合磁芯(32)恰好构成一个完整、封闭的规则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主耦合磁芯(32) 有三种类型,即U型磁芯、E型磁芯和环型磁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原边电缆套筒 (54)由非导磁材料加工而成,原边电缆套筒(54)沿无接触供电设备运行路径布置。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属于无接触供电
该装置采用主耦合磁芯(32)和辅助耦合磁芯(56)及主耦合磁芯支架(55)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组装成一个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主耦合磁芯(32)、辅助耦合磁芯(56)、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均随着移动设备移动。本专利技术的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可以有效的改善目前的无接触供电技术的取电装置电能传输效率低的缺陷,提高了电磁耦合系数,从而显著提升电能传输效率。文档编号H02J17/00GK101944781SQ20101024434公开日2011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9日专利技术者吴亮亮, 孟凯, 张亮, 张炯, 楼佩煌, 武星, 胡武茹, 钱晓明, 顾佳炜 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接触供电闭合式取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耦合磁芯(32),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56),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主耦合磁芯(32)固定在主耦合磁芯支架(55)上,辅助耦合磁芯(56)固定在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上,由主耦合磁芯(32)、主耦合磁芯支架(55)、辅助耦合磁芯(56)和辅助耦合磁芯支架(57)构成一个闭合式无接触取电装置,套装在置于原边电缆套筒(54)之中的原边电缆(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佩煌,钱晓明,顾佳炜,张亮,孟凯,吴亮亮,武星,张炯,胡武茹,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