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属于电缆施工。
技术介绍
1、近年来由于电缆管沟服役时间的不断增加,陆续出现不少电缆沟漏水的现象,且漏水位置大多集中在变形缝位置。早先电缆管沟变形缝位置防水构造一般为中埋式止水带结合变形缝缝隙中填充衬垫板等材料进行复合封闭式防水,此防水构造做法具有两个局限性,表现为:第一,中埋式止水带的现场施工安装比较困难,对施工技术人员有较高技术要求,该点也是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的主要原因;第二,后期变形缝漏水问题维修较为困难。
2、公开号为cn10886888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的一种隧道及其施工方法,该隧道包括两段隧道段、变形缝、止水条以及塑料板,两段隧道段分别设置有水沟电缆槽段,两水沟电缆槽段分别设置有水沟槽与电缆槽,两水沟电缆槽段之间设置有变形缝,止水条以及塑料板埋设在变形缝内,止水条设置在两个水沟槽的外周,止水条沿止水条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在两水沟电缆槽段内,塑料板设置在变形缝与止水条围成的空间内,施工方法包括在水沟电缆槽段的基面上设置止水条,止水条沿水沟槽的外周设置,在水沟电缆槽段的基面上放置塑料板,进行另一隧道段的浇筑。
3、上述参考例仅通过设置止水条进行防渗漏,不仅安装难度大,且维修困难,对后期渗水后的处理较为麻烦,因此急需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的电缆管沟中埋式止水带结构容易漏水、防水构造维修困难等的缺点,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对漏水电缆管沟的变形缝底板的下部填充加固体;
5、s2:通过灌浆孔注浆孔向变形缝填充油溶性聚氨脂灌浆材料;
6、s3:在变形缝靠近背水面的一侧设置内置式密封止水带;
7、s4:在漏水电缆管沟的侧壁及顶板迎水面一侧采用外贴防水的方式设置防水卷材。
8、进一步的,对于渗漏量大的变形缝,所述灌浆孔注浆孔采用斜钻孔方式穿过漏水电缆管沟至漏水电缆管沟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的迎水面;对于渗漏量小的变形缝,所述灌浆孔注浆孔采用在漏点附近变形缝两侧的漏水电缆管沟中斜钻孔方式,所述注浆孔的末端延伸至漏水电缆管沟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的翼部。
9、进一步的,所述斜钻孔方式中,钻孔与漏水电缆管沟之间的斜入角度为45°,且钻孔延伸至变形缝位置并接触变形缝的渗漏处。
10、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在所述变形缝的渗漏处呈环向布置,且所述注浆孔呈梅花形。
11、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呈ω形设置。
12、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安装内置式密封止水带之前,需要对管节变形缝错开的张开量进行测量以确保内置式密封止水带的弧长比变形缝的宽度大。
13、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通过螺栓与漏水电缆管沟连接,所述螺栓为预埋化学锚栓,且所述预埋化学锚栓沿周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且在变形缝转角处对预埋化学锚栓进行局部加密。
14、进一步的,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在变形缝的两侧漏水电缆管沟上的黏贴宽度均不小于100mm。
15、进一步的,所述预埋化学锚栓与漏水电缆管沟之间依次设置有金属压板和若干层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若干层所述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的总厚度为2-3mm。
16、进一步的,步骤s4中,所述外贴防水具体包括:
17、s41:在变形缝外侧设置背贴式止水带;
18、s42:在背贴式止水带的迎土面一侧压装一根泡沫塑料棒;
19、s43:在泡沫塑料棒外侧按照防水等级设置一层自粘式防水卷材;
20、s44:在防水卷材外部设置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为发泡聚乙烯或保护砖墙。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22、1、本专利技术中,土体加固后能够有效降低电缆管沟底板下侧静水压力,减小外部渗水侵入电缆管沟的可能性。
23、2、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填充油溶性聚氨脂灌浆材料能够有效地阻止渗水在变形缝中渗流。
24、3、本专利技术中,即使有水进入,此时渗水压力及水流量也比较小,而内置式密封止水带是一个封闭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外部渗水进入管沟工井的可能性。
25、4、本专利技术中,外贴防水卷材的设置也可以进一步的防止外部渗水进入变形缝。
26、5、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四种防水处理的有效结合,能最大化的减小变形缝的漏水情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渗漏量大的变形缝(6),所述注浆孔采用斜钻孔方式穿过漏水电缆管沟(1)至漏水电缆管沟(1)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7)的迎水面;对于渗漏量小的变形缝(6),所述注浆孔采用在漏点附近变形缝(6)两侧的漏水电缆管沟(1)中斜钻孔方式,所述注浆孔的末端延伸至漏水电缆管沟(1)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7)的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钻孔方式中,钻孔与漏水电缆管沟(1)之间的斜入角度为45°,且钻孔延伸至变形缝(6)位置并接触变形缝(6)的渗漏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在所述变形缝(6)的渗漏处呈环向布置,且所述注浆孔呈梅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9)呈Ω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9)通过螺栓与漏水电缆管沟(1)连接,所述螺栓为预埋化学锚栓(11),且所述预埋化学锚栓(11)沿周向均匀布置有若干个,且在变形缝(6)转角处对预埋化学锚栓(11)进行局部加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9)在变形缝(6)的两侧漏水电缆管沟(1)上的黏贴宽度均不小于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化学锚栓(11)与漏水电缆管沟(1)之间依次设置有金属压板(13)和若干层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12),若干层所述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12)的总厚度为2-3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外贴防水具体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渗漏量大的变形缝(6),所述注浆孔采用斜钻孔方式穿过漏水电缆管沟(1)至漏水电缆管沟(1)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7)的迎水面;对于渗漏量小的变形缝(6),所述注浆孔采用在漏点附近变形缝(6)两侧的漏水电缆管沟(1)中斜钻孔方式,所述注浆孔的末端延伸至漏水电缆管沟(1)内部设置的中埋式止水带(7)的翼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钻孔方式中,钻孔与漏水电缆管沟(1)之间的斜入角度为45°,且钻孔延伸至变形缝(6)位置并接触变形缝(6)的渗漏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孔在所述变形缝(6)的渗漏处呈环向布置,且所述注浆孔呈梅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综合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式密封止水带(9)呈ω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已建电缆管沟变形缝处漏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予,唐自强,武奋前,林少远,宋平,杨迪珊,王涛,陈凌昊,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