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637681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硫酸盐溶液和2‑甲基咪唑溶液配成第一混合液并浸入碳布,反应后得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将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碳化还原,刻蚀得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将纳米硅粉、粘结剂及溶剂配成第二混合液,将其附着于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表面并干燥,得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其中纳米硅粉的质量分数为25‑35%;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循环伏安法沉积,以多巴胺溶液为电解液,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为工作电极,沉积9‑30min,得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制备方法制得高容量、高稳定性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满足相对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锂离子电池作为目前产业化成熟的电池体系,因其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循环的稳定性能,被普遍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但是,随着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人们需要更大容量、更长寿命的储能设备,这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锂离子电池的负极主要包括商用碳材料、硅材料以及传统的铜箔集流器,其中,石墨等商用碳材料虽然有着较好的循环稳定性,但是受限于其较低的理论容量(372mah/g),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硅材料由于其远高于石墨的理论容量(4200mah/g),且相比于石墨具有更低的电压平台而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潜力的负极材料,但是由于其脱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约300%),以及硅材料本身较低的导电性,限制了进一步的应用;铜箔作为传统的集流器,本身不提供容量,有碍整体电池能量密度的进一步提高;而铜箔与活性物质需要通过粘结剂结合在一起,在长期的循环过程中容易老化脱落,严重影响循环性能。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高容量、长循环的负极材料。

3、硅碳复合被认为是一种制备高容量、长循环电极材料的有效方法,不仅利用了碳材料的稳定性和导电性,而且兼顾硅材料的超高容量,使硅碳复合材料具有理想的容量和稳定性。但实际上,传统的硅碳复合材料通常需要采用昂贵的原材料和复杂的制备方法,导致制备方法成本较高、产品性能不稳定,存在综合性能提升与制备成本降低的矛盾。


技术实现思路

<p>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不仅能够制得高容量、高稳定性的自支撑柔性硅碳复合负极,而且可以满足相对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

2、一种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将硫酸盐溶液和2-甲基咪唑溶液配制成第一混合液,并将碳布浸入所述第一混合液中,反应后得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4、将所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碳化还原反应,然后通过刻蚀处理,得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

5、将纳米硅粉、粘结剂以及溶剂配制成第二混合液,将所述第二混合液附着于所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表面并干燥,得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所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中纳米硅粉的质量分数为25%至35%;

6、采用三电极体系进行循环伏安法沉积,其中,以多巴胺溶液为电解液,所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为工作电极,沉积9min至30min,得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硫酸盐与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1至1:3;

8、及/或,所述硫酸盐溶液中硫酸盐的浓度为0.01mol/l至0.1mol/l;

9、及/或,所述硫酸盐溶液选自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10、及/或,所述2-甲基咪唑溶液中2-甲基咪唑的浓度为0.05mol/l至0.15mol/l。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的质量分数为30%至60%。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中,碳纳米片的质量分数为10%至30%;

13、及/或,所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的比表面积为0.2m2/g至2m2/g。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纳米硅粉与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2至9.5:0.5;

15、及/或,所述第二混合液中纳米硅粉的浓度为10mg/ml-20mg/ml;

16、及/或,所述粘结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粉末、海藻酸钠粉末中的至少一种。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浓度为0.5mol/l至1.5mol/l。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碳化还原反应的温度为600℃至1000℃,时间为2h至6h;

19、及/或,所述碳化还原反应在保护气氛中进行;

20、及/或,所述刻蚀处理的工艺选自湿法刻蚀。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循环伏安法沉积过程中,扫描电压区间为-0.5v至0.5v,扫描速度为5mv/s至15mv/s,扫描圈数为8次至12次。

22、一种由如上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所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包括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以及分布于所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聚多巴胺层。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体积变化率小于4%。

24、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如上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

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以硫酸盐为金属源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经碳化还原和刻蚀处理形成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并复合特定含量的纳米硅粉,一方面,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具有更低的电阻率,有助于提升导电性;另一方面,碳布以及碳布表面阵列分布的碳纳米片能够为硅材料提供导电网络,改善了硅材料导电性差的问题,从而显著提高负极的倍率性能。同时,通过控制循环伏安法沉积的时间,精准调节聚多巴胺保护层的厚度,不仅对纳米硅粉具有保护作用,确保纳米硅粉在循环过程中不脱落,而且有助于降低负极的体积膨胀,使负极兼具高容量和高稳定性,制备方法简单便捷,满足相对低成本、低能耗的要求。

26、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用于锂离子电池中,能够实现高达2653mah/g左右的高容量和高达77%左右的200周循环保持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硫酸盐与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1至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的质量分数为30%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中,碳纳米片的质量分数为10%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粉与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2至9.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浓度为0.5mol/L至1.5mol/L。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还原反应的温度为600℃至1000℃,时间为2h至6h;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伏安法沉积过程中,扫描电压区间为-0.5V至0.5V,扫描速度为5mV/s至15mV/s,扫描圈数为8次至12次。

9.一种由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包括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以及分布于所述碳布负载硅碳复合材料表面的聚多巴胺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体积变化率小于4%。

11.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硫酸盐与2-甲基咪唑的摩尔比为1:1至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布负载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中,金属有机框架的质量分数为30%至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布负载碳纳米片材料中,碳纳米片的质量分数为10%至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粉与所述粘结剂的质量比为8:2至9.5:0.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硅碳复合负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巴胺溶液中多巴胺的浓度为0.5mol/l至1.5m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家杰罗倩周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