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2695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3 21:14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所述地刷组件包括壳体,具有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上设有开口,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配置为带动所述地刷组件的清洁件运动以清洁待清洁面,导热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驱动结构接触,并且,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以对所述驱动结构接触散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朝向待清洁面的底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地刷组件通过导热结构与驱动结构接触,并通过设置在底壁上的开口外露于壳体,以将驱动结构上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进行主动散热,提高地刷组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清洁电器,尤其涉及一种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1、清洁设备,例如洗地机作为清洁家电越来越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尤其是以随手吸为代表的洗地机产品以其低价、低重量、使用方便著称,特别受到用户的青睐。

2、现有的清洁设备的地刷组件装置一般都配有电机,通过电机的转动带动地刷组件转动,从而使得清洁过程达到省时省力的效果。但是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会散发热量,如果散热不及时,会导致电机升温较快,降低电机的使用寿命。并且,洗地机这类产品为了追求轻便,地刷组件壳体一般采用塑料壳体,如果电机的功率过高会使得地刷组件壳体有明显的烫手感觉,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3、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地刷组件及清洁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主动散热的地刷组件。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刷组件,包括:

3、壳体,具有一收容腔,所述收容腔上设有开口,

4、驱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配置为带动所述地刷组件的清洁件运动以清洁待清洁面,

5、导热结构,设置在所述驱动结构和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所述驱动结构接触,并且,至少部分通过所述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以对所述驱动结构接触散热,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朝向待清洁面的底壁上。

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底壁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

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底壁的第一平面和朝向所述侧壁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平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

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风道组件和吸污口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和所述吸污口的吸污通道,所述侧壁包括围设形成所述吸污通道的倾斜侧壁,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吸污通道内。

9、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所述驱动结构一侧的弧形面和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平面,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弧形面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驱动结构的外侧,并通过所述平面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

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层叠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导热件相对所述第二导热件靠近所述驱动结构设置。

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收容部、自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壳体的底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或自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壳体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小,以使所述第二凸起部外露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热件为绝缘弹性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为金属导热件。

15、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地刷组件的清洁设备。

1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所述清洁设备包括上述的地刷组件。

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地刷组件通过在驱动结构和壳体之间设置导热结构,且导热结构至少部分与驱动结构接触,至少部分通过开口外露于壳体,以将驱动结构上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进行主动散热,提高地刷组件的使用寿命。尤其是,当开口设置在所述壳体朝向待清洁面的底壁上时,导热结构的一端与驱动结构直接接触,另一端通过开口外露于壳体,从而可以将驱动结构上的热量通过接触散热的方式传递至待清洁面,不仅可以对驱动结构进行主动散热,同时传递到待清洁面上的热量又可以帮助快速烘干待清洁面,防止待清洁面上具有水渍,提高热量利用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底壁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底壁的第一平面和朝向所述侧壁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平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风道组件和吸污口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和所述吸污口的吸污通道,所述侧壁包括围设形成所述吸污通道的倾斜侧壁,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吸污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所述驱动结构一侧的弧形面和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平面,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弧形面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驱动结构的外侧,并通过所述平面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第一导热件和第二导热件,所述第一导热件和所述第二导热件层叠设置,并且,所述第一导热件相对所述第二导热件靠近所述驱动结构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包括用于收容所述第一导热件的收容部、自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壳体的底壁方向延伸的第一凸起部和/或自所述收容部向所述壳体的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的底壁,所述第二凸起部通过所述壳体上的第二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横截面积自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或减小,以使所述第二凸起部外露于所述壳体的第二平面与所述第二开口所在的平面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为绝缘弹性导热件,所述第二导热件为金属导热件。

11.一种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地刷组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自所述底壁向远离所述底壁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底壁和/或所述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第一开口和设置在所述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底壁的第一平面和朝向所述侧壁的第二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平面通过所述第二开口外露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组件还包括风道组件和吸污口以及连通所述风道组件和所述吸污口的吸污通道,所述侧壁包括围设形成所述吸污通道的倾斜侧壁,所述开口包括设置在所述倾斜侧壁上的第二开口,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第二开口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吸污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包括朝向所述驱动结构一侧的弧形面和朝向所述壳体一侧的平面,所述导热结构通过所述弧形面至少部分包围在所述驱动结构的外侧,并通过所述平面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平华李湘宜宫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