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陆两用桥,尤其涉及一种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民用救灾领域常用的相关装备主要包括应急机械化桥和应急动力浮桥两大类,分别用于恢复陆陆交通和水陆交通,结合上述两种保障功能于一体,即同时具备陆上架设固定桥、水上架设漕渡浮桥的应急桥梁装备,目前在国内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但符合未来应急救援保障装备的发展趋势。
2、如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12538815a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装卸运输的水陆两用桥,包括桥车、车架、桥体、移动架、架设架、架设油缸、以及水上推进器,该水陆两用桥将陆地干沟桥和水上渡船合二为一,既能在陆地上克服干沟障碍,又能在水面上克服江河障碍,满足物资装备顺利通过水陆障碍的双重需要。
3、但是上述水陆两用桥无论是在水上还是陆上架桥时,桥体的装卸载结构都不够灵活,架设架长度短且可转动角度小,并且架设架为悬臂设置,架设架的承载能力较差,从而限制了架设架的载重量,进而限制了桥体的重量,另外,在架设过程中,桥体整体的重力都施加在架设架上,架设过程中会发生晃动,因此桥体在架设过程中,尤其在桥体移动时,桥体容易发生晃动,造成意外的发生。
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水陆两用桥的装卸载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具有的提高桥体装卸载时的稳定性的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一种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
3、进一步,车架包括并排分布且相固定连接的两个承重梁,固定架包括沿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架、沿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平行分布的两个导轨,两个导轨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竖向设置有竖板;支架包括沿铅垂方向一体连接且开口背对设置的上u形架和下u形架,下u形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承重梁上,上u形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固定连接,两个导轨的横截面为开口正对设置的u形结构;两个导轨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通过竖板固定连接。
4、进一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第一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一横条,两个第一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一底板固定连接,第一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一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一支辊,第一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一滚轮,第一底板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限位板;第二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二横条,两个第二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二底板固定连接,第二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二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二支辊,第二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可在导轨的内侧滑动。
5、进一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通过并排分布的两个架体连杆连接,架体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连接通孔,两个连接通孔分别套设于距离最近的第一支辊的辊轴和第二支辊的辊轴外。
6、进一步,移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架体的下方,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承重梁上的移动电机,移动电机输出端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从动轮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同心轴,同心轴的两端转动于两个轴套内,两个轴套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横条的下方,同心轴上固定连接有分设于从动轮两侧的两个齿轮,当第二底板位于齿轮正上方时,第二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沿两个导轨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二齿条,齿轮可与第二齿条啮合,当第一底板位于齿轮正上方时,第一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沿两个导轨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一齿条,齿轮可与第一齿条啮合。
7、进一步,固定架上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套环,桥体上设置有凸轴,套环可拆卸的套设于凸轴外。
8、进一步,竖板的顶端设置有中空的保护壳,卷扬机设置于保护壳的内腔中,保护壳包括相配合且固定连接的卷扬壳体和壳盖,壳盖固定于竖板上,卷扬机包括与壳盖固定连接的卷绕电机,卷绕电机具有两个同轴心线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为两个卷绕轴,卷绕轴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卷绕筒,卷绕筒上卷绕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卷绕筒,另一端贯穿壳盖并与套环固定连接,套环内径与凸轴内径一致,凸轴上螺纹连接有旋帽。
9、进一步,支腿与转动单元相连,转动单元可调节支腿的转动角度,以调整桥体和第二架体的倾斜程度。
10、进一步,支腿包括固定于第二底板下方的转动架,转动架上设置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缸筒与转动架转动连接,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滚轮。
11、进一步,转动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二底板下方的转动油缸,转动油缸的缸筒沿平行于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于第二底板的下方,转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转动连杆与伸缩油缸的缸筒铰接。
12、本技术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设计巧妙,自动化程度高,通过转动的支辊对桥体进行承载,降低了桥体与支辊之间的摩擦力,方便了桥体的装卸载,另外,通过在第二架体下方设置支腿,既增加了第二架体的承载能力,又能调节第二架体的角度,从而调节桥体的倾斜角度,大大方便了桥体的架设;最后通过在固定架上设置卷扬机,既保证了桥体在卸载时可迅速下落,又方便了桥体用完后的回收。
13、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车,桥车上设置有长条状的车架,车架上设置有移动架组件,移动架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固定架、沿车架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承载架以及可以驱动承载架沿平行于车架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承载架上承托有桥体,桥体与承载架可拆卸连接;承载架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且互相转动连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相对转动轴线平行于桥体的宽度方向,第一架体位于第二架体和桥车的车头之间,第二架体长度大于第一架体的长度;第二架体远离第一架体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支腿,支腿可支撑桥体;移动组件可驱动承载架移动以将桥体架设到目标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并排分布且相固定连接的两个承重梁,固定架包括沿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架、沿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平行分布的两个导轨,两个导轨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竖向设置有竖板;支架包括沿铅垂方向一体连接且开口背对设置的上U形架和下U形架,下U形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承重梁上,上U形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固定连接,两个导轨的横截面为开口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第一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一横条,两个第一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一底板固定连接,第一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一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一支辊,第一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一滚轮,第一底板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限位板;第二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二横条,两个第二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二底板固定连接,第二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二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二支辊,第二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可在导轨的内侧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通过并排分布的两个架体连杆连接,架体连杆的两端均设置有两个连接通孔,两个连接通孔分别套设于距离最近的第一支辊的辊轴和第二支辊的辊轴外。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移动组件设置于第二架体的下方,移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其中一个承重梁上的移动电机,移动电机输出端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驱动轮,驱动轮通过传动带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从动轮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同心轴,同心轴的两端转动于两个轴套内,两个轴套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二横条的下方,同心轴上固定连接有分设于从动轮两侧的两个齿轮,当第二底板位于齿轮正上方时,第二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沿两个导轨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二齿条,齿轮可与第二齿条啮合,当第一底板位于齿轮正上方时,第一底板的下方固定有沿两个导轨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一齿条,齿轮可与第一齿条啮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固定架上设置有卷扬机,卷扬机的输出端设置有套环,桥体上设置有凸轴,套环可拆卸的套设于凸轴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竖板的顶端设置有中空的保护壳,卷扬机设置于保护壳的内腔中,保护壳包括相配合且固定连接的卷扬壳体和壳盖,壳盖固定于竖板上,卷扬机包括与壳盖固定连接的卷绕电机,卷绕电机具有两个同轴心线的输出轴,两个输出轴为两个卷绕轴,卷绕轴同轴心线固定连接有卷绕筒,卷绕筒上卷绕有绳索,绳索的一端固定于卷绕筒,另一端贯穿壳盖并与套环固定连接,套环内径与凸轴内径一致,凸轴上螺纹连接有旋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支腿与转动单元相连,转动单元可调节支腿的转动角度,以调整桥体和第二架体的倾斜程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支腿包括固定于第二底板下方的转动架,转动架上设置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缸筒与转动架转动连接,伸缩油缸的活塞杆连接有支撑滚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转动单元包括设置于第二底板下方的转动油缸,转动油缸的缸筒沿平行于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固定于第二底板的下方,转动油缸的活塞杆通过转动连杆与伸缩油缸的缸筒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桥车,桥车上设置有长条状的车架,车架上设置有移动架组件,移动架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上的固定架、沿车架长度方向移动设置于固定架上的承载架以及可以驱动承载架沿平行于车架长度方向移动的移动组件;承载架上承托有桥体,桥体与承载架可拆卸连接;承载架包括沿自身长度方向分布且互相转动连接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相对转动轴线平行于桥体的宽度方向,第一架体位于第二架体和桥车的车头之间,第二架体长度大于第一架体的长度;第二架体远离第一架体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支腿,支腿可支撑桥体;移动组件可驱动承载架移动以将桥体架设到目标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车架包括并排分布且相固定连接的两个承重梁,固定架包括沿承重梁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支架、沿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平行分布的两个导轨,两个导轨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竖向设置有竖板;支架包括沿铅垂方向一体连接且开口背对设置的上u形架和下u形架,下u形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两个承重梁上,上u形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导轨固定连接,两个导轨的横截面为开口正对设置的u形结构;两个导轨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通过竖板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于两个导轨之间,第一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一横条,两个第一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一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一底板固定连接,第一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一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一支辊,第一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一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一滚轮,第一底板靠近桥车车头的一端固定有竖向设置的限位板;第二架体包括沿平行于两个承重梁分布方向并排分布的两个第二横条,两个第二横条与两个导轨一一对应,两个第二横条的底部通过第二底板固定连接,第二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两个第二横条之间的多个第二支辊,第二横条与导轨相邻的一侧设置有沿第二横条长度方向分布且绕自身轴心线转动于导轨内侧的多个第二滚轮;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可在导轨的内侧滑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化应急水陆两用桥的承载架设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强,王靖,任洪鹏,罗群,王然江,吴昊,李奕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