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619590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1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能利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化炉本体,所述气化炉本体后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上部固定连接有软化箱,所述冷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和抽水泵,所述输送泵和抽水泵的另一端均与气化炉本体内壁夹层相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管。本技术中,通过连接管、分流盘、导热管、合流盘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将冷却水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利用,从而可对软化箱内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以此提高软化水的效果,同时可充分利用冷却水,减少额外资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质能利用,尤其涉及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1、在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浪潮能、核能等能源的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生物质气化发电、生物质气化烤烟、生物质气化单体炉炊事取暖、生物质气化技术如雨后春笋进入千家万户。

2、现有的在气化炉的使用时,气化炉本体底普遍采用冷却水对本体进行冷却,工作中的气化炉冷却水温度最高可达到70-80℃,而在气化炉的使用时,还需要使用软化水来改善气化炉系统的运行和性能,延长设备寿命,同时还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是在对软化水进行使用时,并未对软化水进行加热或者需要额外的能源对软化水进行加热,这就导致软化水的功能无法充分发挥以及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为此提出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旨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在对气化炉使用软化水时,不对软化水进行升温和采用额外能源进行升温而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化炉本体,所述气化炉本体后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所述冷却箱上部固定连接有软化箱,所述冷却箱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和抽水泵,所述输送泵和抽水泵的另一端均与气化炉本体内壁夹层相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盘,所述分流盘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管,多个所述导热管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合流盘,所述合流盘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所述输水管固定连接在冷却箱上部,所述冷却箱内部转动连接有降温辅助机构。

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对冷却水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在增加软化水的效果的同时可降低对能源的消耗。

4、进一步地,所述降温辅助机构包括散热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转动连接在冷却箱中部,所述辅助组件固定连接在散热组件中部。

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对冷却箱内部的冷却水进行充分降温,以保证冷却水的长时间的使用。

6、进一步地,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转动连接在冷却箱中部,所述转杆外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所述冷却箱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散热鳍片。

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转杆转动时,可使得螺旋叶片转动,以此对冷却水进行搅动,可进一步增加冷却水的降温效果。

8、进一步地,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叶轮,所述叶轮固定连接在转杆外周,且所述叶轮位于输水管输出端的底部,所述转杆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其中一组散热鳍片的外侧。

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冷却水从输水管进入到冷却箱内部时,使得转杆转动,进入带动扇叶转动,使得周围的空气加速流动,与散热鳍片进行配合后,可进一步增加散热效果。

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靠近气化炉本体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1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避免在抽水泵工作时,连接管内部冷却水倒流到气化炉本体内壁夹层中。

12、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箱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且所述排气口与冷却箱内部相连通。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冷却箱内部气压较高时,多余气体会从排气口排出。

14、进一步地,所述输水管底部输出端与转杆相互错位,并与叶轮侧边叶片相对齐。

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确保在冷却水从输水管进入到冷却箱内部时,能够对叶轮充分作用。

16、进一步地,所述气化炉本体后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口,且所述进气口与气化炉本体内壁夹层相连通。

17、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抽水泵工作时,外部气体会从进气口进入到气化炉本体内壁夹层中,以保证气化炉本体内壁夹持的气压平衡。

18、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技术中,通过连接管、分流盘、导热管、合流盘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将冷却水所携带的热量进行利用,从而可对软化箱内部的软化水进行加热,以此提高软化水的效果,同时可充分利用冷却水,减少额外资源的消耗。

20、2、本技术中,通过输水管、转杆、叶轮、螺旋叶片、扇叶和散热鳍片等结构的相互配合,可在冷却水进入到冷却箱内部时带动转杆转动,从而可对冷却水进行快速降温,从而确保冷却水的有效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化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后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2),所述冷却箱(2)上部固定连接有软化箱(3),所述冷却箱(2)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4)和抽水泵(5),所述输送泵(4)和抽水泵(5)的另一端均与气化炉本体(1)内壁夹层相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1)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盘(7),所述分流盘(7)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管(8),多个所述导热管(8)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合流盘(9),所述合流盘(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0),所述输水管(10)固定连接在冷却箱(2)上部,所述冷却箱(2)内部转动连接有降温辅助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辅助机构(12)包括散热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转动连接在冷却箱(2)中部,所述辅助组件固定连接在散热组件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杆(121),所述转杆(121)转动连接在冷却箱(2)中部,所述转杆(121)外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23),所述冷却箱(2)外侧固定连接有多组散热鳍片(1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叶轮(122),所述叶轮(122)固定连接在转杆(121)外周,且所述叶轮(122)位于输水管(10)输出端的底部,所述转杆(121)一端固定连接有扇叶(124),所述扇叶(124)位于其中一组散热鳍片(125)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6)靠近气化炉本体(1)一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单向阀(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箱(2)上部固定连接有排气口(13),且所述排气口(13)与冷却箱(2)内部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10)底部输出端与转杆(121)相互错位,并与叶轮(122)侧边叶片相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后侧固定连接有进气口(14),且所述进气口(14)与气化炉本体(1)内壁夹层相连通。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气化炉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炉本体(1)后侧固定连接有冷却箱(2),所述冷却箱(2)上部固定连接有软化箱(3),所述冷却箱(2)一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4)和抽水泵(5),所述输送泵(4)和抽水泵(5)的另一端均与气化炉本体(1)内壁夹层相连通,所述气化炉本体(1)上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6),所述连接管(6)底部固定连接有分流盘(7),所述分流盘(7)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导热管(8),多个所述导热管(8)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合流盘(9),所述合流盘(9)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输水管(10),所述输水管(10)固定连接在冷却箱(2)上部,所述冷却箱(2)内部转动连接有降温辅助机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辅助机构(12)包括散热组件和辅助组件,所述散热组件转动连接在冷却箱(2)中部,所述辅助组件固定连接在散热组件中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化炉夹套水冷结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转杆(121),所述转杆(121)转动连接在冷却箱(2)中部,所述转杆(121)外周固定连接有螺旋叶片(123),所述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鹏飞王琼丁欣李维博刘飞飞赵强张明蔚张心焦亚凤任雅琼田佳李利平王小睿张宝唐军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新兴分布式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