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后地板结构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1799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40
本公开涉及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及车辆,该压铸后地板结构,包括:第一区域,包括中间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第二区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轮罩;以及第三区域,包括前横梁;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且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该压铸后地板结构根据压铸工艺性将整体结构按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模块化区域划分,能够提高建模精度,提高仿真分析准确性,且结构设计和优化更加极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公开涉及车辆,具体地,涉及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技术介绍

1、相关技术中,对于如压铸后地板结构等一体式大压铸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热处理压铸材料研究和结构的框架的设计研究上,且将铸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其材料性能的,不利于压铸后地板结构的前期设计以及后续的结构优化。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及车辆,该压铸后地板结构根据压铸工艺性将整体结构按材料力学性能进行模块化区域划分,能够提高建模精度,提高仿真分析准确性,且结构设计和优化更加极致,以至少部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包括:

3、第一区域,包括中间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中的至少一者;

4、第二区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轮罩;以及

5、第三区域,包括前横梁;

6、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且所述第二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

7、可选地,所述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和弯折角中的至少一者。

8、可选地,所述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后段;

9、所述第一区域包括区域一和区域二;

10、所述区域一包括由所述中间横梁、所述后横梁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纵梁中后段围成的环形框架;

11、所述区域二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所述纵梁前段;

12、所述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大于所述区域二的材料力学性能。

13、可选地,所述纵梁中后段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包括上边梁、下边梁、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的中间梁以及加强筋结构;

14、所述加强筋结构设于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之间,且分别连接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和所述中间梁。

15、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16、所述第一加强筋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上边梁、所述下边梁和所述中间梁;

17、所述第二加强筋垂直连接于所述中间梁,且相对于所述上边梁和/或所述下边梁倾斜设置。

18、可选地,纵梁本体的厚度为4-7mm;所述加强筋结构的厚度为2.5-4mm;和/或

19、所述中间横梁的厚度为2.5-3.5mm;所述前横梁的厚度为2.5-3mm;所述后横梁的厚度为2.5-3mm。

20、可选地,所述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30mpa,抗拉强度≥260mpa,断后延伸率≥10%,折弯角≥30°;

21、所述区域二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5mpa,抗拉强度≥250mpa,断后延伸率≥7%,折弯角≥25°。

22、可选地,所述轮罩包括轮罩中前段和轮罩后段;

23、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由所述轮罩后段形成的区域三和由所述轮罩中前段形成的区域四;

24、所述区域三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所述区域四的材料力学性能。

25、可选地,所述轮罩中前段包括本体部和翻边部;

26、所述区域四包括由所述本体部形成的分区域一和由所述翻边部形成的分区域二,且所述分区域二配置为满足铆接性能要求;

27、所述分区域二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所述分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

28、可选地,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2.5-5mm;所述翻边部的厚度为2.5-3mm;和/或

29、所述轮罩后段的厚度为4-6mm。

30、可选地,所述区域三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5mpa,抗拉强度≥250pa,断后延伸率≥7%,折弯角≥25°;

31、所述分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0mpa,抗拉强度≥250pa,断后延伸率≥5%,折弯角≥20°;

32、所述分区域二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5mpa,抗拉强度≥250pa,断后延伸率≥7%,折弯角≥25°。

33、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满足后碰性能要求;

34、所述第二区域被配置为满足整车耐久性能要求和nvh要求;

35、所述第三区域被配置为满足侧碰性能要求。

36、可选地,所述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0mpa,抗拉强度≥240pa,断后延伸率≥5%,折弯角≥20°。

37、可选地,所述压铸后地板结构还包括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包括地板面板,且所述第四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小于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

38、本公开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

3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即本公开的压铸后地板结构,通过将压铸后地板结构按材料力学性能划分为包括中间横梁、后横梁以及两个间隔设置的纵梁的第一区域,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轮罩的第二区域,以及包括前横梁的第三区域,且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大于第三区域,满足车辆性能要求,且符合压铸件的铸造工艺特点,以提高建模精度,提高仿真分析准确性,且结构设计和优化更加极致,使得工艺调试的目标更能精准,利于压铸后地板结构的前期设计以及后续的结构优化。

4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和弯折角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后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中后段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包括上边梁、下边梁、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的中间梁以及加强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纵梁本体的厚度为4-7mm;所述加强筋结构的厚度为2.5-4mm;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30MPa,抗拉强度≥260MPa,断后延伸率≥10%,折弯角≥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包括轮罩中前段和轮罩后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中前段包括本体部和翻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厚度为2.5-5mm;所述翻边部的厚度为2.5-3mm;和/或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三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5MPa,抗拉强度≥250Pa,断后延伸率≥7%,折弯角≥2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区域被配置为满足后碰性能要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20MPa,抗拉强度≥240Pa,断后延伸率≥5%,折弯角≥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铸后地板结构还包括第四区域,所述第四区域包括地板面板,且所述第四区域的至少部分材料力学性能小于第三区域的材料力学性能。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力学性能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和弯折角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纵梁前段和纵梁中后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中后段包括纵梁本体,所述纵梁本体包括上边梁、下边梁、连接所述上边梁和所述下边梁的中间梁以及加强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纵梁本体的厚度为4-7mm;所述加强筋结构的厚度为2.5-4mm;和/或

7.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一的材料力学性能满足:屈服强度≥130mpa,抗拉强度≥260mpa,断后延伸率≥10%,折弯角≥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后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罩包括轮罩中前段和轮罩后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栋刘延杰吴新星白永昌廖平纬
申请(专利权)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