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厂房排风排烟结构,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
技术介绍
1、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的排风排烟结构是一种用于保障地下厂房内部空气质量和安全的设施。这种结构通常包括通风管、排风设备和排烟设备等,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内通常会有大量设备运行,产生热量和废气。通过排风排烟结构,可以将这些有害气体和热量排出,保证厂房内的空气质量,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2、其中,经检索发现,专利申请号为cn202321308397.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包括与地下厂房一侧分别连通的主厂房通风兼安全洞、主变通风兼安全洞和尾闸室通风兼安全洞,主厂房和副厂房分别通过竖井与地勘平洞厂房支洞连通,地勘平洞厂房支洞与地勘平洞连通;
3、该结构在使用时,通过根据地勘平洞与主厂房的相对位置,可在主厂房与地勘平洞之间设置竖井,以连通主厂房和地勘平洞,其利用已有通向地面的洞室改善厂房开挖过程中的排风排烟条件,但是该结构在使用时无法对不同方位进行排烟排风,从而造成该结构在使用时排气效率低下,在使用时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导流座,所述导流座上设置有排烟组件
3、所述排烟组件包括设置在导流座顶部用于换热的换热铝座,所述换热铝座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圈,所述支撑圈的外侧且沿着支撑圈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限位的限位槽;
4、多个所述限位槽内均设置有用于支撑的第一导流管,且各所述第一导流管的顶部均设置有用于导流的软管;
5、所述支撑圈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加强环,所述加强环的外侧且沿着加强环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的对接头,多个所述对接头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导流管,且各所述相应的对接头均与第二导流管相连通,所述加强环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聚拢筒,所述聚拢筒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外侧且沿着导流筒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导流的框口,所述挡盘与导流筒活动连接;
6、可以看出,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加强导流叶轮旋转时将装置外侧的气流通过框口抽取至聚拢筒内进行聚拢并通过第二加强导流叶轮对其进行抽取,将气流通过泄气孔排出,并且当第二加强导流叶轮和第一加强导流叶轮旋转时,通过软管和第二导流管的设置,能够使得外部气流以装置为轴心点同步向装置内聚拢,对接头将装置底部的气流抽取至装置内,而软管将装置四周的气流抽取至装置内,提高气流输送效率和效果。
7、可选的,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筒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挡盘,所述挡盘底部且位于导流筒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抽取的第一加强导流叶轮,所述第一加强导流叶轮的底部且位于导流座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抽取的第二加强导流叶轮,所述第二加强导流叶轮和第一加强导流叶轮上均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顶部延伸至挡盘上并与挡盘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座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旋转的电机;
8、多个所述对接头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支撑圈的内壁且沿着支撑圈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分别与相应的对接头底部的定位竖槽,所述定位竖槽与限位凸起相卡接,所述换热铝座的外侧且沿着换热铝座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泄气孔,且各所述泄气孔内均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水管;
9、可以看出,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电机启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转轴旋转,转轴旋转时带动第一加强导流叶轮和第二加强导流叶轮旋转,能够通过换热铝座和换热水管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烟气从厂房内排出的热能,通过定位竖槽和泄气孔的设置,加强环和对接头通过定位竖槽与泄气孔与支撑圈卡接在一起,以便于通过第二导流管输送的气流导入装置内,同时也方便拆卸加强环上的各个结构。
1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1、1、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加强导流叶轮和第二加强导流叶轮旋转,第一加强导流叶轮旋转时将装置外侧的气流通过框口抽取至聚拢筒内进行聚拢并通过第二加强导流叶轮对其进行抽取,将气流通过泄气孔排出;
12、2、本专利技术当气流在排出时,能够通过换热铝座和换热水管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烟气从厂房内排出的热能;
13、3、本专利技术通过软管和第二导流管的设置,能够使得外部气流以装置为轴心点同步向装置内聚拢,对接头将装置底部的气流抽取至装置内,而软管将装置四周的气流抽取至装置内,提高气流输送效率和效果;
14、综上所述,整体设计简单,结构合理,通过各个结构的相应配合使用,气流通过框口抽取至聚拢筒内进行聚拢并通过第二加强导流叶轮对其进行抽取,将气流通过泄气孔排出,能够通过换热铝座和换热水管对气流进行换热降温,从而降低了烟气从厂房内排出的热能,能够使得外部气流以装置为轴心点同步向装置内聚拢,提高气流输送效率和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导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座(1)上设置有排烟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加强环(7),所述加强环(7)的外侧且沿着加强环(7)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的对接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头(8)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导流管(9),且各所述相应的对接头(8)均与第二导流管(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聚拢筒(10),所述聚拢筒(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筒(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挡盘(12),所述挡盘(12)底部且位于导流筒(11)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抽取的第一加强导流叶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导流叶轮(13)的底部且位于导流座(1)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抽取的第二加强导流叶轮(14),所述第二加强导流叶轮(14)和第一加强导流叶轮(13)上均设置有转轴(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1)的顶部延伸至挡盘(12)上并与挡盘(12)可拆卸连接,所述导流座(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转轴(21)旋转的电机(20)。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1)的外侧且沿着导流筒(11)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导流的框口(15),所述挡盘(12)与导流筒(11)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头(8)的底部均设置有限位凸起(16),所述支撑圈(3)的内壁且沿着支撑圈(3)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分别与相应的对接头(8)底部的定位竖槽(17),所述定位竖槽(17)与限位凸起(16)相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铝座(2)的外侧且沿着换热铝座(2)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泄气孔(18),且各所述泄气孔(18)内均设置有用于换热的换热水管(1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包括用于支撑的导流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座(1)上设置有排烟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圈(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加强环(7),所述加强环(7)的外侧且沿着加强环(7)的轴心点圆周分布有若干个用于支撑的对接头(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对接头(8)的顶部均设置有第二导流管(9),且各所述相应的对接头(8)均与第二导流管(9)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7)的顶部设置有用于支撑的聚拢筒(10),所述聚拢筒(10)的顶部设置有用于导流的导流筒(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筒(11)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位的挡盘(12),所述挡盘(12)底部且位于导流筒(11)内设置有用于对气流进行抽取的第一加强导流叶轮(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排风排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导流叶轮(13)的底部且位于导流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茂庆,田浩杰,刘小伟,陈宇加,唐凯,聂锦杰,曹文辰,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新源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