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热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和光伏逆变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热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和光伏逆变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6066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1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热交换组件。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冷媒流道板,该冷媒流道板中集成有用于连通热交换组件的冷媒流道。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液流道板和第二冷却液流道板,每个冷却液流道板中集成有用于连通热交换组件的冷却液流道,且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和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中的冷却液流道连通。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第一冷却液流道板和冷媒流道板依次层叠配置。通过层叠配置冷媒流道板和两个冷却液流道板,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难度。并且,通过将用于连通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各部件的冷却液流道分布层叠配置的两个冷却液流道板上,能够减小冷却液流道板的占地面积,并降低冷却液流道的布局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热管理,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和光伏逆变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新能源技术的蓬勃发展,储能技术也愈发受到重视。除了用于存储电能的电池簇和用于管理电池簇的电子器件外,为了确保电池簇和电子器件的性能和安全性,现有的储能系统还包括用于对电池簇和电子器件进行加热或散热的热管理系统。

2、在一种现有技术中,直接使用冷媒与热管理对象进行热交换,从而实现对热管理对象的冷却或加热等,但是现有的冷媒通常为化学物质,一方面为了方式腐蚀,管道需要采用例如金属等防腐材料,增加了成本。另一方面,在出现泄漏等情况时,清理难度较大,并且对人体和环境容易造成破坏。

3、对此,提出了二次冷却技术,即,使用冷媒与水等冷却液进行热交换,并利用热交换后的冷却液对热管理对象进行冷却或加热等。由于冷却液的腐蚀性小,对管道材料要求低,可以使用例如,塑料等即可,大大降低了成本。另外,冷却液的主要成分为水,出现泄漏等情况时,清理难度小,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小。

4、但是,该二次冷却技术需要布局冷却液回路与冷媒回路,造成热管理系统成本提高、安装复杂、占用空间大等问题。特别是在电站等需要对大量电池簇进行热管理的情况下,管道数量较多,连接关系复杂,安装和维护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储能系统和光伏逆变系统,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难度。

2、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热管理系统,该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组件,该热交换组件用于冷却液和冷媒的热交换。

3、该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冷媒流道板和多个冷媒端组件,该冷媒流道板中集成有冷媒流道,该冷媒流道用于连通该多个冷媒端组件和该热交换组件。

4、该冷却液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第二冷却液流道板和多个冷却液端组件,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和该冷媒流道板依次层叠配置,每个冷却液流道板中集成有冷却液流道,且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和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中的冷却液流道连通,该冷却液流道用于连通该多个冷却液端组件和该热交换组件。

5、该热交换组件安装在该冷媒流道板背离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

6、通过层叠配置冷媒流道板和两个冷却液流道板,并在冷媒流道板上集成热交换组件,能够降低安装和维护的难度。

7、并且,通过将用于连通冷却液循环系统的各部件的冷却液流道分布层叠配置的两个冷却液流道板上,与将冷却液流道布局在一个冷却液流道板相比,能够减小冷却液流道板的占地面积,并降低冷却液流道的布局难度,进一步提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8、该多个冷媒端组件设置于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冷媒流道板的一面与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中的至少一面。

9、例如,在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冷媒流道板的一面还安装有该多个冷媒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冷媒端组件,例如,气液分离器。

10、并且,安装在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媒端组件在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上位于: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在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投影以外。

11、从而,位于底层的冷却液流道板不会遮挡,配置在在位于中间的冷却液流道板上设置冷媒端组件,便于该冷媒端组件的安装和维护,并且,无需因配置该冷媒端组件而额外占用底层的冷却液流道板上的器件配置空间。

12、再例如,在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安装有多个冷媒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冷媒端组件,例如,膨胀阀。

13、并且,在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还安装有该多个冷却液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冷却液端组件,例如,多通阀。

14、通过将上述冷媒端组件和冷却液端组件配置在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能够便于该组件的安装和维护。

1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热交换组件为多个,该热交换组件并联连通于该冷媒流道和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

16、例如,该热交换组件包括多个蒸发器,该多个蒸发器并联连通于该冷媒流道和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从而能够提高蒸发效率。

17、再例如,该热交换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该多个冷凝器并联连通于该冷媒流道和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从而能够提高冷凝效率。

18、作为实现上述是多个冷凝器或蒸发器“并联”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9、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包括主冷却液流道和多个支冷却液流道,每个该支冷却液流道的一端连通于该主冷却液流道,该多个支冷却液流道的截面积相同。

20、并且,该冷媒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包括主冷媒流道和多个支冷媒流道,每个该支冷媒流道的一端连通于该主冷媒流道,该多个支冷媒流道的截面积相同。

21、每个支冷却液流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一个蒸发器,且每个支冷媒流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一个蒸发器。

22、每个支冷却液流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一个冷凝器,且每个支冷媒流道的另一端用于连通一个冷凝器。

23、通过使该多个支冷却液流道的截面积相同,能够使冷却液均匀地进入冷凝器或蒸发器。

24、通过使多个支冷媒流道的截面积相同,能够使冷媒均匀地进入冷凝器或蒸发器。

25、在一种可能的该支冷却液流道的截面积小于该主冷却液流道的截面积。

26、并且,该支冷媒流道的截面积小于该主冷媒流道的截面积。

27、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冷媒流道板呈板状延伸,该冷媒流道板包括垂直于该冷媒流道板的延伸方向的侧壁,在该冷媒流道板平行于重力方向放置时,在该冷媒流道板的垂直于该重力方向、且远离地面的侧壁上,设置有供该冷媒出入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

28、例如,该冷媒入口和该冷媒出口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管状,该第一方向垂直于该冷媒入口和该冷媒出口所在侧面,且该第一方向平行于该冷媒流道板的延伸方向。

29、从而便于用于连通冷媒流道板和压缩机的管道的布管。

30、并且,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供该冷却液出入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

31、例如,该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管状,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延伸方向。

32、从而便于用于连通冷却液流道板和冷板的管道的布管。

3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热交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器和至少一个蒸发器,该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第一轴线的一侧,该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该第一轴线的另一侧,该第一轴线为该冷媒流道板的背离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上的一条直线。

34、并且,在该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冷媒流道板的一面安装有该多个冷媒端组件中的气液分离器,且该气液分离器与该蒸发器位于该第一轴线的同一侧。

35、在该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该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冷却液和冷媒的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媒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冷媒流道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中的至少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媒端组件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投影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液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冷却液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为多个,所述热交换组件并联连通于所述冷媒流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器和至少一个蒸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第一轴线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冷媒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上的一条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端组件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冷媒流道板的一面,且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端组件包括多通阀,所述多通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且所述多通液阀与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同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多个冷凝器和多个蒸发器,所述多个冷凝器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排列成至少一列,所述多个蒸发器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排列成至少一列。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端组件包括膨胀阀,所述膨胀阀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且所述膨胀阀在所述冷媒流道板上的投影位于所述冷凝器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冷媒流道板呈板状延伸,所述冷媒流道板包括垂直于所述冷媒流道板的延伸方向的侧壁,所述侧壁设置有供所述冷媒出入的冷媒入口和冷媒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形成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管状,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冷媒入口和所述冷媒出口所在侧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冷却液出入的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入口和冷却液出口形成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管状,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延伸方向。

15.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簇和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却液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和至少一个热交换组件,所述热交换组件用于冷却液和冷媒的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媒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冷媒流道板的一面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中的至少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媒端组件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上位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在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投影以外。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液端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冷却液端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为多个,所述热交换组件并联连通于所述冷媒流道和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冷却液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冷凝器和至少一个蒸发器,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第一轴线的一侧,所述至少一个冷凝器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轴线为所述冷媒流道板的背离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一面上的一条直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端组件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道板的背离所述冷媒流道板的一面,且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蒸发器位于所述第一轴线的同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迎文李马林李泉明黄铭峰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