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及具有该换风模块的空调制造技术_技高网

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及具有该换风模块的空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603978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12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及具有该换风模块的空调。该换风模块包括:蜗壳本体,蜗壳本体内形成腔室,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导件,排风导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新风位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对接以封闭排风口;在排风位置,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分离开以使排风口敞开;第一驱动件,第一阀门具有第一被驱动端;第二驱动件,第二阀门具有被第二驱动件驱动的第二被驱动端。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风模块,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转动,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蜗壳本体配合来实现气流流向的变化及功能的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及具有该换风模块的空调


技术介绍

1、随着用户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新风空调的概念正越来越被大众接受。新风空调通过从室外引入新鲜空气,达到不开窗户也能让室内气体更加新鲜的目的。新风模块是新风空调的重要零部件。相关技术中,在新风模块里,其蜗壳为静止部件,无法移动,这限制了蜗壳内的气流流向,模块功能拓展性较差,可适应场景较少。

2、此外,当新风概念深入人心之后,排风的概念也应运而生,人们希望通过从室内向室外排出气体,从而加速室内与室外的气流交换。相关技术中,排风模块与新风模块相互独立,如果需要给新风模块添加排风功能,需要另外设计一套排风风道,但这会导致空调整体体积较大,不满足大部分用户更喜欢小型空调的需求,从而让产品失去外形竞争力。

3、同时,因为新风模块的原理是从室外向室内吸风,而排风模块的原理是从室内向室外排风,如果强行将两者共用一个风道,由于其自身机理不同,会导致吸风或排风某种状态下风道蜗壳曲线与实际做功情况不匹配,使得模块效率严重下降,失去实际运用的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设置了可转动的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

2、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换风模块的空调。

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包括:蜗壳本体,所述蜗壳本体内形成腔室,所述腔室的腔壁上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导件,所述排风导件位置可调地设在所述蜗壳本体内,且所述排风导件包括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在新风位置,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朝向彼此的一端对接,以封闭所述排风口;在排风位置,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朝向彼此的一端分离开,以使所述排风口敞开;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所述第一阀门具有被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的第一被驱动端;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所述第二阀门具有被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的第二被驱动端。

4、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可以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以第一阀门、第二阀门与蜗壳本体配合来实现气流流向的变化及功能的切换。

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转动角度为α,α满足关系式:18°≤α≤22°,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转动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7°≤β≤11°,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相反。

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风模块还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相连;第二连杆,所述第二驱动件通过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相连。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换风模块还包括风机和风轮,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所述风轮设于所述腔室。

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9、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包括第一内侧边、第一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内弧、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外弧,所述第一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所述第一被驱动端具有第一内极限位置和第一外极限位置,所述第一内极限位置与所述风轮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一外极限位置与所述风轮中心的连线所呈的角度为第一角度,所述第一内侧边平分所述第一角度的对顶角,所述第一外侧边相对于所述第一内侧边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阀门自新风位置向排风位置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一安装区域的圆心角为所述第一角度的2.5倍。

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11、具体地,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包括第二内侧边、第二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内弧、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外弧,所述第二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二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所述第二被驱动端具有第二内极限位置和第二外极限位置,所述第二内极限位置与所述风轮中心的连线、所述第二外极限位置与所述风轮中心的连线所呈的角度为第二角度,所述第二内侧边平分所述第二角度的对顶角,所述第二外侧边相对于所述第二内侧边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阀门自新风位置向排风位置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安装区域的圆心角为所述第二角度的2.5倍。

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导风圈实现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设有共用风口,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还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新风出风口,在所述新风位置,所述排风进风口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隔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连通;在所述排风位置,所述新风出风口关闭,所述排风进风口打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隔开。

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构造为弧形板,且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向背离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凸出。

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风导件还包括切换阀门,所述切换阀门适于平移以改变位置,所述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切换阀门的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在所述新风位置,所述切换阀门隔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封堵所述排风口的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的一部分;在所述排风位置,所述切换阀门隔开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通过所述排风口连通。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有新风阀门,在所述新风阀门打开时,所述新风出风口将所述蜗壳本体的外界空间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所述新风阀门关闭时,所述新风出风口被关闭;所述排风进风口处设有排风阀门,在所述排风阀门打开时,所述排风进风口将所述蜗壳本体的外界空间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在所述排风阀门关闭时,所述排风进风口被关闭。

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本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相对扣合,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的扣合连接处设有分隔板,所述导风圈开设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二腔室形成在所述第二蜗壳内。

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新风位置下的所述蜗壳本体的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转动角度为α,α满足关系式:18°≤α≤22°,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转动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7°≤β≤11°,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风模块还包括风机和风轮,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所述风轮设于所述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包括第一内侧边、第一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内弧、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外弧,所述第一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包括第二内侧边、第二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内弧、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外弧,所述第二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二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导风圈实现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设有共用风口,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还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新风出风口,在所述新风位置,所述排风进风口关闭,所述新风出风口打开,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隔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连通;在所述排风位置,所述新风出风口关闭,所述排风进风口打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构造为弧形板,且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向背离所述第二腔室的方向凸出。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导件还包括切换阀门,所述切换阀门适于平移以改变位置,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位于所述切换阀门的靠近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在所述新风位置,所述切换阀门隔开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封堵所述排风口的部分构造为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的一部分;在所述排风位置,所述切换阀门隔开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共用风口通过所述排风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出风口处设有新风阀门,在所述新风阀门打开时,所述新风出风口将所述蜗壳本体的外界空间与所述第二腔室连通;在所述新风阀门关闭时,所述新风出风口被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包括第一蜗壳和第二蜗壳,所述第一蜗壳与所述第二蜗壳相对扣合,所述第一蜗壳和所述第二蜗壳的扣合连接处设有分隔板,所述导风圈开设于所述分隔板上,所述第一腔室形成在所述第一蜗壳内,所述第二腔室形成在所述第二蜗壳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位置下的所述蜗壳本体的开度与所述排风位置下的所述蜗壳本体的开度之差不超过5mm,所述新风位置下的所述蜗壳本体的出风蜗舌半径与所述排风位置下的所述蜗壳本体的出风蜗舌半径之差不超过2mm。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位置下的所述风轮与所述蜗壳本体的腔壁的间隙为t1,所述排风位置下的所述风轮与所述蜗壳本体的腔壁的间隙为t2,t1=t2。

16.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换风模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空调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一驱动件的第一转动角度为α,α满足关系式:18°≤α≤22°,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相对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第二转动角度为β,β满足关系式:7°≤β≤11°,所述第二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一被驱动端的转动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换风模块还包括风机和风轮,所述风机用于驱动所述风轮转动,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蜗壳本体,所述风轮设于所述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一安装区域,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一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一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域包括第一内侧边、第一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内弧、连接所述第一内侧边与所述第一外侧边的第一外弧,所述第一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一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本体具有第二安装区域,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内,所述第二安装区域位于所述腔室的腔壁与所述风机之间,且所述第二安装区域构造为扇形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域包括第二内侧边、第二外侧边、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内弧、连接所述第二内侧边与所述第二外侧边的第二外弧,所述第二外弧与所述腔室的腔壁分离开,所述第二内弧环绕所述风机且与所述风机分离开;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通过导风圈实现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设有共用风口,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上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排风进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所述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还设有能够打开或关闭的新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裕徐智勇王锡栋凌敬皮书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