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电叶片模具制造,具体是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
技术介绍
1、风能是因空气流做功而提供给人类的一种可利用的能量。空气流具有的动能称风能。空气流速越高,动能越大。人们可以用风车把风的动能转化为旋转的动作去推动发电机,以产生电力,方法是透过传动轴,将由以空气动力推动的扇叶组成的转子的旋转动力传送至发电机。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依据目前的风力发电的技术,大约是每秒三公尺的微风速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没有燃料问题,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2、随着风力发电的蓬勃发展,风电叶片源源不断的由生产商运向世界各地风场。对于大型组合式模具尤其是风电叶片模具的制造商而言,目前对风电叶片模具加热方式主要还是集中在电热丝加热和水传导加热方式,这两种加热方式对模具制造商来说施工工艺复杂,施工时间较长,材料成本高以及对人员施工技能要求较高,而且后续维修保养特别困难,模具本身对电热丝和加热管的质量要求特别高。
3、目前的风力叶片模具还做不到一体化真空注入成型,需要前面铺布几层后在完成树脂注入形成壳体,在树脂固化后在壳体上方做电热丝或加热管的加热层,做好加热层后还要再次铺布接下来完成最后的真空注入。这其中需要打两层真空袋,要耗费大量的人工和物资成本。现有技术中对加热系统的测试主要包含加热均匀性和升温速率的测试,还要等到叶片模具的所有工作完成后才能进行,整个测试周期时间比较长。通常电热丝距离模
4、例如中国专利200910143986公开的一种兆瓦级风电机组叶片电热模具及其制做方法,该叶片电热模具为层状结构,其中从上到下依次为:胶衣层,基层,加热层,保温层,外复合材料保护层,加热层为电热元件层。其制做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阳模准备;在阳模表面刷胶衣,形成胶衣层;在胶衣层上铺设玻璃布,形成基层;在基层上铺设加热层,待加热层固化后,在加热层上部铺保温层,在保温层表面上铺外复合材料保护层,修模,即得叶片电热模具。这个技术方案中提到,模具结构简单、无滲漏、泄漏现象;模具的温度可以提高而不易损坏,寿命较长,配高性能低表面负荷电热管,可靠性大大提高,模具寿命可提高一倍;电热管的铺放面积较大,热量传递均匀;模具制造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
5、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用于填充风电叶片的主要成分的环氧树脂热阻很大,电热丝的热量传递到上模具表面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对上表面采取保温措施后,叶片模具上表面升到130度通常需要1小时或更长的加热时间。等到模具内的叶片后固化完成后,整体降到室温又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由于加热的这些特性会造成风力叶片制作周期很长。如果遇到电力不稳或加热不均时,由于加热丝的排布和琴弦有点类似,模具内部电热丝还有烧断和整体均匀性达不到要求的风险。模具后期的加热测试过程中如果出现上述的加热问题,维修时需要先将模具下表面加热区域磨开,取出环氧树脂里坏掉的电热丝,再重新铺设新电热丝,测试完成后,再局部注入树脂等待期表面固化完成。整个维修工艺会特别耗费人力资源和维修时间,而且维修难度会很大,工人的技能要求也特别高。
6、再例如中国专利200810240470x公开的一种兆瓦级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层及加热方法。该加热层设置于该模具母模表面成型的内结构层与外结构层之间;其特点为加热层包括至少3段导热层,每段导热层均由若干根弯曲成蛇形状的导流铜管以并排方式等间距、平铺于所述叶尖、叶中及叶根相对部位上;导流铜管的两个端口均伸出外结构层表面与外设的加热装置连接;加热方法包括向上述加热层内循环通入热水以满足叶片产品高温固化条件的水循环方式;通过不断循环往复的高温水在模具表面流动,实现了风电叶片产品固化时的温度要求。该加热层的设置提高了大型叶片产品的成型质量,模具自重减轻,制作成本低,其加热方法安全稳定,易于实施。
7、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风力叶片模具水加热模式的弊端和电热丝加热的情况相似,但是水加热模式比电热丝加热模式更可靠,传热效率略低。水加热的模式在国内铁腹板模具上应用更多,水加热多采用模温机加热循环水,然后将循环水通入铜盘管,铜管通过铁腹板表面接触的方式将热传导给模具表面,传热效率通常比较低,但是水加热系统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加热方法,该方法提升了模具的加热可靠性,减少了风力叶片模具加热系统的制作成本和生产周期,减少了叶片模具中的使用的生产物资和人力资源的消耗,更快的提升了叶片的生产的效率。
2、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3、步骤一、将玻纤布在整个叶片阳模上铺设2~3层得到上保温层,然后在保温层上随形整体阳模再铺设金属网;
4、步骤二、在金属网上铺设10~12层玻纤布得到下保温层,待下保温层铺设完成后,在下保温层的表面套上真空袋,通过真空注入的方式在真空袋内注入环氧树脂,利用环氧树脂依次将下保温层,金属网和上保温层紧覆在阳模的外侧,由于安装真空袋和在真空袋内注入环氧树脂为现有技术,此处不作重复说明;
5、步骤三、待环氧树脂固化以后,在固化好的环氧树脂背面铺设加热线圈单元,所述的加热线圈单元可拆卸的安装在下保温层上;
6、步骤四、将加热线圈单元的两端接入作为电源的高频交流电发生器,从而使金属网内部形成涡流而产生热量,热量通过固化后的上保温层热传递到阳模上;
7、步骤五、当风电叶片阳模的表面达到限定温度后,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信号发送至温度控制器,由温度控制器将接受到的温度数据和限定数据范围进行比对并控制高频交流电发生器减小或切断电流,从而使金属网停止或减少产热;
8、步骤六、当需要对阳模外表面局部加热时,仅需将加热线圈单元安装在需要局部加热的阳模上或对安装在阳模外表的加热线圈单元对应的需要局部加热的部分通电即可,待阳模加热完毕后拆除安装在其外表的加热线圈单元或对局部加热部分对应的加热线圈单元断电。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一中,所述的金属网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金属网的网孔直径为1mm~2.5mm,丝径0.3mm~0.6mm。
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一中,相邻两段金属网之间的边缘对齐不留间隙,使金属网作为一个整体结构。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二中,所述的加热线圈单元(6)由多个1m2~1.5m2的紫铜线绕组组成。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三中,通过手糊、粘结、卡扣、螺钉的方式将加热线圈单元可拆卸的安装在下保温层上。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步骤三中,相邻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金属网(4)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金属网(4)的网孔直径为1mm~2.5mm,丝径0.3mm~0.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相邻两段金属网(4)之间的边缘对齐不留间隙,使金属网(4)作为一个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加热线圈单元(6)由多个1m2~1.5m2的紫铜线绕组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通过手糊、粘结、卡扣、螺钉的方式将加热线圈单元(6)可拆卸的安装在下保温层(5)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相邻两个加热线圈单元(6)之间设有50mm~60mm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中,高频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温度传感器(7)、温度控制器(8)和电源(9)分别与PLC电路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位于阳模(1)和上保温层(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7)的数量为多个,且均匀排布安装在阳模(1)和上保温层(3)的中间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金属网(4)由金属丝编织而成,金属网(4)的网孔直径为1mm~2.5mm,丝径0.3mm~0.6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相邻两段金属网(4)之间的边缘对齐不留间隙,使金属网(4)作为一个整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加热线圈单元(6)由多个1m2~1.5m2的紫铜线绕组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风电叶片模具的加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通过手糊、粘结、卡扣、螺钉的方式将加热线圈单元(6)可拆卸的安装在下保温层(5)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英保,石康生,陈滨江,
申请(专利权)人:固瑞特模具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