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460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20: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包括水囊、负载、外壳、以及压环;外壳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外壳的前部设置有换能器窗口,换能器窗口为供冲击波通过的开口;负载设置于换能器窗口处;水囊为具有伸缩性的绝缘材料,水囊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水囊套装于外壳的前端,水囊的两端分别位于换能器窗口的两侧;水囊的后端通过压环固定于外壳上,压环为环形结构,压环的后段和外壳螺纹连接,水囊的后端夹持于压环前段的内壁和外壳的外壁之间。本申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水囊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导致水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本申请的水囊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属于冲击波,具体涉及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


技术介绍

1、可控冲击波预裂技术当前已在我国煤矿安全与生产领域形成了规模化的应用,以其优异的应用效果取得了行业的认可。可控冲击波技术所激发出的冲击波需在完全充水的介质中激发后方可对煤岩体进行做功,以达到功耗无损的目的,故而,多数可控冲击波作业钻孔仅能作业下行钻孔或对钻孔孔口封孔后对近水平钻孔实施作业。针对上行钻孔或垂直钻孔作业时,由于钻孔充水位置不明确、钻孔裂隙发育保水性差、钻孔封孔效果差等因素,影响了冲击波的作业效果,同时作业期间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目前有了水囊式冲击波产生装置,冲击波在水介质的传递下透过水囊直接作用到钻孔的内壁,进而使岩体产生裂隙,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水注入钻孔内才可进行冲击波作业的问题。但是现有的水囊式冲击波产生装置安装水囊的结构较为复杂,使得水囊安装效率低,同时也对水囊的结构有一定的要求,进而增大了水囊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水囊的结构较为复杂,而导致水囊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包括水囊、负载、外壳、以及压环;

3、所述外壳为内部中空的柱体结构,所述外壳的前部设置有换能器窗口,所述换能器窗口为供冲击波通过的开口;

4、所述负载设置于所述换能器窗口处;

5、所述水囊为具有伸缩性的绝缘材料,所述水囊为一端开口的筒形结构,所述水囊套装于所述外壳的前端,所述水囊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的两侧;

6、所述水囊的后端通过所述压环固定于所述外壳上,所述压环为环形结构,所述压环的后段和所述外壳螺纹连接,所述水囊的后端夹持于所述压环前段的内壁和所述外壳的外壁之间。

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后部的外壁为锥面,所述锥面的后段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环的后段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8、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环的外壁设置有施力扭转部。

9、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锥面的前段、以及所述压环的前段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凸点。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前部的外壁设置有环槽,卡箍设置于所述环槽内,所述水囊侧壁夹持于所述环槽和所述卡箍之间。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的后端设置有电缆接口和注水管接口;所述外壳内设置有绝缘子、电缆线、高压电极与地电极;

12、所述负载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高压电极和所述地电极;

13、所述绝缘子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的后部,所述绝缘子与所述外壳的内壁为密封连接;

14、所述电缆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电缆接口;所述电缆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子后分出两路分别连接于所述高压电极与所述地电极。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一端连接于所述注水管接口,所述导水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子后伸入所述换能器窗口处;所述绝缘子与所述电缆线和所述导水管之间均为密封连接。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水囊的厚度为5mm,所述水囊材质为柔性高抗撕硅橡胶。

1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该冲击波发生器安装水囊时,将水囊套装于外壳的前端,使水囊的两端分别位于换能器窗口的两侧;然后将压环穿过水囊前端并向前移动,直至压环和外壳螺纹连接,此时水囊的后端夹持于压环前段的内壁和外壳的外壁之间,进而完成水囊的安装,经试验水囊能够承受设定要求的水压,从而保证冲击波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技术的冲击波发生器具有简单的水囊安装结构,进而提高了作业过程中水囊的安装效率,水囊为一体加工而成,水囊上没有用于安装自身的结构,因此水囊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本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囊(1)、负载(2)、外壳(3)、以及压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31)后部的外壁为锥面(32),所述锥面(32)的后段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环(4)的后段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的外壁设置有施力扭转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32)的前段、以及所述压环(4)的前段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31)前部的外壁设置有环槽(33),卡箍(5)设置于所述环槽(33)内,所述水囊(1)侧壁夹持于所述环槽(33)和所述卡箍(5)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后端设置有电缆接口(6)和注水管接口(7);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绝缘子(8)、电缆线(9)、高压电极与地电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内设置有导水管(10),所述导水管(10)一端连接于所述注水管接口(7),所述导水管(10)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绝缘子(8)后伸入所述换能器窗口(31)处;所述绝缘子(8)与所述电缆线(9)和所述导水管(10)之间均为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囊(1)的厚度为5mm,所述水囊(1)材质为柔性高抗撕硅橡胶。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囊(1)、负载(2)、外壳(3)、以及压环(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31)后部的外壁为锥面(32),所述锥面(32)的后段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压环(4)的后段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4)的外壁设置有施力扭转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面(32)的前段、以及所述压环(4)的前段内壁均设置有防滑凸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囊式冲击波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位于所述换能器窗口(31)前部的外壁设置有环槽(33),卡箍(5)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爱国栗磊张永民杜航牛燕雄王修利李义朝孙福龙马新根胡勇张硕赵有志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竹园嘉原矿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