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网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8451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6 20:08
本技术提供一种滤网组件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滤网组件包括设有第一过滤体的第一框架和设有第二过滤体的第二框架,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相对应且通过插接结构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两者中的一者作为基架,基架与另一框架相应的区域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有顶杆,顶杆具有避让另一框架的避让位和顶抵另一框架脱离基架的脱离位。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上述滤网组件,壳体设有回风口,滤网组件隔挡于回风口。该过滤组件中的第二框架和第二框架可以通过顶杆进行便捷拆分,且拆分过程不容易损坏框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网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环境的温度调节。现有室内机的回风口处一般会设置滤网组件对进入风道内的气流进行过滤,以减少气流中夹带杂质和灰尘对风道组件造成的封堵损坏以及对其换热效率造成的不良影响,其中,部分滤网组件为了提高其杂质过滤效果会设置多层叠摞排布的滤网,相应地,多层滤网的框架叠摞连接,然而需要对滤网进行清洗时,框架之间的拆分难度较大且拆分过程容易损坏框架。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滤网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部分滤网组件中叠摞连接的框架的拆分难度较大且拆分过程容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滤网组件,包括设有第一过滤体的第一框架和设有第二过滤体的第二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与所述第二框架相对应且通过插接结构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两者中的一者作为基架,所述基架与另一框架相应的区域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具有避让另一框架的避让位和顶抵另一框架脱离所述基架的脱离位。

3、本技术提供的过滤组件中,顶杆可以设于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且设置顶杆的一者作为基架,另一者为插接架;组装过滤组件时,调节顶杆位于避让位并沿第一方向通过插接结构将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插接配合组装在一起;使用一段时间需要对第一过滤体和第二过滤体上的杂质进行清洗处理时,可以沿第一方向由基架朝向插接架推动顶杆,顶杆由避让位运动至抵接插接架并继续顶抵插接架逐渐脱离与基架的插接配合,直至插接架与基架之间存在间隙以便于用户将手或工具伸入该间隙施力将插接架自基架中拔出,或直接通过顶杆顶抵插接架完全脱离基架而到达脱离位,从而实现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的便捷拆卸且能够保证框架的完整性,相应减少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扣合较为严密,用户仅能从外侧壁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施力导致两者的拆分难度较高且拆分过程容易损坏框架情况的发生;随后分别对第一框架的第一过滤体和第二框架的第二过滤体进行清洗处理即可,且清洗处理完成后,重新调节顶杆至避让位,对准插接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即可完成两者的组装,从而提高滤网组件的拆装及使用便捷性。

4、可选地,所述顶杆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插接结构相对应。

5、可选地,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架的插接槽和设于另一框架的插接台,所述顶杆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的槽底,且所述顶杆与所述基架之间连接有弹性回复件,所述弹性回复件用于驱动所述顶杆朝向所述避让位滑动。

6、可选地,所述插接槽位于所述基架厚度方向的一端端面,且所述插接槽的延伸区域与所述基架的框梁的延伸区域一致,所述插接槽槽体的交叉处均设有所述顶杆;所述插接台与所述插接槽相匹配。

7、可选地,所述基架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和所述插接槽沿所述基架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顶杆穿过所述容置腔;所述弹性回复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的腔壁与所述顶杆之间。

8、可选地,所述插接台的插接端设有磁铁,所述插接槽内设有铁推板,且所述铁推板连接于所述顶杆朝向所述插接槽的一端。

9、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体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框架作为所述基架;所述顶杆位于所述避让位时,所述顶杆背离所述第二框架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框架,且伸出长度大于所述顶杆自所述避让位到所述脱离位的行程距离。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框架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第一载框部和第二载框部,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载框部的第一滤网和设于所述第二载框部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框架连接于所述第二载框部,所述第二过滤体包括第三滤网,且所述第一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和所述第三滤网的滤孔目数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11、可选地,所述第二滤网朝向所述第三滤网的一侧内凹形成多个容置槽,所述容置槽内容置有活性吸附体,所述第三滤网将所述活性吸附体隔挡于相应的所述容置槽内。

12、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上述滤网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回风口,所述滤网组件隔挡于所述回风口。该空调器包含上述滤网组件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过滤体的第一框架(100)和设有第二过滤体的第二框架(200),所述第一框架(100)与所述第二框架(200)相对应且通过插接结构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框架(100)和所述第二框架(200)两者中的一者作为基架,所述基架与另一框架相应的区域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有顶杆(600),所述顶杆(600)具有避让另一框架的避让位和顶抵另一框架脱离所述基架的脱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0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插接结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架的插接槽(110)和设于另一框架的插接台(210),所述顶杆(600)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10)的槽底,且所述顶杆(600)与所述基架之间连接有弹性回复件(700),所述弹性回复件(700)用于驱动所述顶杆(600)朝向所述避让位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110)位于所述基架厚度方向的一端端面,且所述插接槽(110)的延伸区域与所述基架的框梁的延伸区域一致,所述插接槽(110)槽体的交叉处均设有所述顶杆(600);所述插接台(210)与所述插接槽(110)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设有容置腔(120),所述容置腔(120)和所述插接槽(110)沿所述基架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顶杆(600)穿过所述容置腔(120);所述弹性回复件(700)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20)内,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120)的腔壁与所述顶杆(600)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台(210)的插接端设有磁铁(220),所述插接槽(110)内设有铁推板(130),且所述铁推板(130)连接于所述顶杆(600)朝向所述插接槽(11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体的过滤精度大于所述第二过滤体,所述第一框架(100)作为所述基架;所述顶杆(600)位于所述避让位时,所述顶杆(600)背离所述第二框架(200)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框架(100),且伸出长度大于所述顶杆(600)自所述避让位到所述脱离位的行程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00)沿其厚度方向包括第一载框部(140)和第二载框部(150),所述第一过滤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载框部(140)的第一滤网(300)和设于所述第二载框部(150)的第二滤网(400);所述第二框架(200)连接于所述第二载框部(150),所述第二过滤体包括第三滤网(500),且所述第一滤网(300)、所述第二滤网(400)和所述第三滤网(500)的滤孔目数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网(400)朝向所述第三滤网(500)的一侧内凹形成多个容置槽(410),所述容置槽(410)内容置有活性吸附体,所述第三滤网(500)将所述活性吸附体隔挡于相应的所述容置槽(410)内。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滤网组件(10),所述壳体设有回风口,所述滤网组件(10)隔挡于所述回风口。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有第一过滤体的第一框架(100)和设有第二过滤体的第二框架(200),所述第一框架(100)与所述第二框架(200)相对应且通过插接结构沿第一方向插接配合;所述第一框架(100)和所述第二框架(200)两者中的一者作为基架,所述基架与另一框架相应的区域沿第一方向滑动插接有顶杆(600),所述顶杆(600)具有避让另一框架的避让位和顶抵另一框架脱离所述基架的脱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00)的设置位置与所述插接结构相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基架的插接槽(110)和设于另一框架的插接台(210),所述顶杆(600)滑动插接于所述插接槽(110)的槽底,且所述顶杆(600)与所述基架之间连接有弹性回复件(700),所述弹性回复件(700)用于驱动所述顶杆(600)朝向所述避让位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槽(110)位于所述基架厚度方向的一端端面,且所述插接槽(110)的延伸区域与所述基架的框梁的延伸区域一致,所述插接槽(110)槽体的交叉处均设有所述顶杆(600);所述插接台(210)与所述插接槽(110)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架设有容置腔(120),所述容置腔(120)和所述插接槽(110)沿所述基架的厚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顶杆(600)穿过所述容置腔(120);所述弹性回复件(700)容置于所述容置腔(120)内,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120)的腔壁与所述顶杆(6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战伟陈东任小辉鲍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