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7524 阅读:3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珍珠插核手术前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插核手术前21天,将企鹅珍珠贝清理外表附着物,放到长42cm、宽35cm、高15cm的抑制笼内,壳高达13-15cm的企鹅珍珠贝每笼放16个,壳高达16-20cm的企鹅珍珠贝的每笼放12个。将抑制笼先吊在3m水深,第6天的下午将抑制笼吊在1m水深。第7天上午重新将抑制笼吊在3用水深。如此重复3个周期,企鹅珍珠贝性腺内的精子或卵子可排空,体质较弱,满足企鹅珍珠贝插游离核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所属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企鹅珍珠贝是南方热带海域常见的一种大型珍珠贝,对环境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和适应性,能够大规模繁殖和养殖。企鹅珍珠贝个体较大,企鹅珍珠贝具有生产大型高档游离珍珠的潜力。但插游离珠后,往往留核率较低,形成的珍珠中优等珍珠较少。究其原因,与企鹅珍珠贝插核前处理有非常大的关系。前处理的目的一是促使插核母贝排精放卵,或者削弱他们的性腺发达程度,二是适当抑制它们的活动,降低生理机能,使它们处于适合于插核施术的状态。由于企鹅珍珠贝个体大而强壮,足丝发达,沿用传统的马氏珠母贝术前处理往往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导致插核后吐核率高,优珠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为了解决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后吐核率高,优珠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专利根据企鹅珍珠贝的生理特点,提供一种新型的前处理方法,仍旧沿用马氏珠母贝前处理的抑制笼,在不同水深进行不同时间的前处理,使企鹅珍珠贝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插核手术前21天,将企鹅珍珠贝清理外表附着物后装入抑制笼,壳高为13-15cm企鹅珍珠贝每笼16个,壳高为16-20cm的企鹅珍珠贝每笼12个,先吊养在3m水深,6天后的下午吊养在1m水深;第7天上午再吊养在3m水深,如此重复3次。所述的抑制笼体积为42cm×35cm×15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3m水深的水温较低,吊在3m水深的时间为6天,6天后下午将抑制笼吊在1m水深,高温水刺激下,企鹅珍珠贝就会排精排卵。第二天上午再重新吊在3m水深。经过3个重复处理,企鹅珍珠贝95%以上可以达到性腺排空,体质较弱的状态,适合进行插核手术。具体实施方式用于插核的壳高为15cm的企鹅珍珠贝,清理企鹅珍珠贝外表面的附着物,装入抑制笼,每笼16个。吊养在3m水深,第6天下午14:00-15:00,将抑制笼从3m上升到1m水深。第7天上午抑制笼重新吊到3m水深。如此重复3次,整个处理周期约21天,就可进行插核手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插核手术前21天,将企鹅珍珠贝清理外表附着物后装入抑制笼,壳高为13-15cm企鹅珍珠贝每笼16个,壳高为16-20cm的企鹅珍珠贝每笼12个,先吊养在3m水深,6天后的下午吊养在1m水深;第7天上午再吊养在3m水深,如此重复3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企鹅珍珠贝游离珠插核手术前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插核手术前21天,将企鹅珍珠贝清理外表附着物后装入抑制笼,壳高为13-15cm企鹅珍珠贝每笼16个,壳高为16-20cm的企鹅珍珠贝每笼12个,先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晓春顾志峰王爱民陈帅林冬冬曾波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