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
技术介绍
1、现有的泵吸式行车吸泥机设置于平流式沉淀池,包括一行走机构、一工作桥、一排泥机构和一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和排泥机构的自吸排泥泵均设于工作桥上,工作桥设于行走机构上,使得控制单元控制工作桥在行走机构的带动下沿着设于平流式沉淀池的边缘的轨道上位移,然后边位移边通过排泥机构对平流式沉淀池底部污泥进行吸泥操作,到行程控制点后,折返位移,进行回程吸泥,完成一个工作周期。
2、以上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存在以下问题:①长时间不使用,或冬天气温低,自吸排泥泵的泵体内需排空水,再次使用时,需重新灌水。②长时间不使用,排泥机构的吸泥管路容易堵塞,再次使用抽不上来泥,管路清洗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
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包括一行走机构、一工作桥、一排泥机构、一补水机构和一控制单元,其中,
4、排泥机构,包括至少一排泥组件和一排泥管路,每一排泥组件包括一自吸排泥泵和一吸泥管路,吸泥管路包括一吸泥干管和若干吸泥支管,吸泥干管的一端连通自吸排泥泵的进料口,另一端连通每一吸泥支管的一端,每一吸泥支管的另一端伸入平流式沉淀池的底部并具有一吸泥口,吸泥口的周边设有刮泥板,自吸排泥泵的出料口连通排泥管路;
5、补水机构,包括一潜污泵和至少一补水组件,每一补水组件包括一补水管和一补水箱,上述吸泥干管的一端通过该补水箱连通上述自吸排
6、工作桥设于行走机构上,使得工作桥沿平流式沉淀池位移,排泥机构的自吸排泥泵和控制单元均设于工作桥上,控制单元与上述行走机构、自吸排泥泵、潜污泵和电磁阀控制电连接。
7、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二行走组件,每一行走组件均包括一平流式沉淀池的侧壁上端的一钢轨、一行走轮、一减速机和一驱动电机,行走轮设于钢轨上,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行走轮沿钢轨滚动位移,二行走组件的钢轨彼此平行。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工作桥的两端分别设于二所述行走组件的二所述行走轮上。
9、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电连接。
10、在本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至少一补水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排泥组件的数量均为二,且一补水组件对应一排泥组件。
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技术设置补水组件,可实现对自吸排泥泵快速补水,提高工作效率。
13、2、本技术依靠潜污泵的扬程,可实现对吸泥管路的快速疏通,简化人工疏通工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行走机构、一工作桥、一排泥机构、一补水机构和一控制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二行走组件,每一行走组件均包括一平流式沉淀池的侧壁上端的一钢轨、一行走轮、一减速机和一驱动电机,行走轮设于钢轨上,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行走轮沿钢轨滚动位移,二行走组件的钢轨彼此平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桥的两端分别设于二所述行走组件的二所述行走轮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驱动电机控制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补水组件和所述至少一排泥组件的数量均为二,且一补水组件对应一排泥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行走机构、一工作桥、一排泥机构、一补水机构和一控制单元,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泵吸式行车吸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二行走组件,每一行走组件均包括一平流式沉淀池的侧壁上端的一钢轨、一行走轮、一减速机和一驱动电机,行走轮设于钢轨上,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行走轮沿钢轨滚动位移,二行走组件的钢轨彼此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钊,吴军,庄建成,马奇平,海洋,郑保海,张千一,丁泽献,方富林,蓝伟光,
申请(专利权)人: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