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调节装置及汽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6548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0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及汽车,这种气压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涡盘和基板,基板上形成有通气孔,涡盘转动连接于基板上,且涡盘靠近基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向基板突出的导流部,导流部相对于涡盘的几何中心向外的方向涡旋延伸,以使得涡盘和基板之间形成有涡旋状的气流通道。当车内的气体需要排出车外时,车内的气体从处于涡盘的边缘位置的另一端流入气流通道,气体会在涡旋状的气流通道的导向作用下,从基板的通气孔流出。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涡盘以及其上的导流部会发生相对于基板的旋转,使得气流的流向稳定,避免产生乱流以及逆向流动,提高了具有这种气压调节装置的汽车的换气效率,也降低了车内的噪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压调节领域,特别涉及气压调节装置及汽车


技术介绍

1、当相邻的两个空间中的一个空间的气压大于另一个空间的气压时,为了使两个空间的气压能够平衡,就需要采用专门的泄压气流通道在具有气压差时将气流通道打开,进行泄压动作。例如在汽车上,在关门过程中需要通过泄压气流通道释放压力,以减小关门阻力;或空调外循环模式开启时,也可以通过泄压气流通道使空气排出通道,以保证换气效果。但当一个空间的环境嘈杂,或汽车加速行驶使得车外噪声相应增大时,此时气流通道一侧的噪声会通过打开的泄压气流通道传入另一空间,例如车外的噪声会通过泄压气流通道传入车内,影响乘坐舒适性。

2、现有技术中,例如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14274506u)公开了一种局域调节压力功能的汽车泄压阀用阀片,包括位于进风口侧的隔音腔,隔音腔包括格栅,格栅内部设有隔音凸点,通过隔音腔可以有效吸收噪音,减少噪音经泄压阀向车厢内的传递。但是,该方案采用的导流板与隔音腔均可以实现气流的双向流通,因此在泄压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空气逆向流动的技术问题,且该方案的隔音腔并不能对泄压气流通道进行全方位的包裹,因此其降噪效果有一定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泄压阀的可以使气双向流通,进而在泄压的过程中产生空气逆向流动,且隔音装置不能对气流通道全方位包裹使降噪效果有一定的损失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这种气压调节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涡盘和基板,基板上形成有通气孔,涡盘转动连接于基板上,且涡盘靠近基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向基板突出的导流部。

3、其中,导流部相对于涡盘的几何中心向外的方向涡旋延伸,以使得涡盘和基板之间形成有涡旋状的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的一端与通气孔连通,另一端位于涡盘的边缘位置。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气压调节装置装配在汽车出风系统中,这种气压调节装置用于将车内的气体导出车外,其中,基板相对于涡盘处于靠近车体外的一侧,气流通道与通气孔连通的一端为出风口,气流通道的另一端为进风口,当车内的气体从处于涡盘的边缘位置的另一端流入气流通道,气体会在涡旋状的气流通道的导向作用下,从基板的通气孔流出,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涡盘以及其上的导流部会发生相对于基板的旋转,使得气流的流向稳定,避免产生乱流以及逆向流动,进一步地,气体流动产生的音波即呼啸声,会被涡盘上的导流部吸收一部分,减少车体内的噪声,进而提高了汽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

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导流部包括呈涡旋状的导流壁,导流壁的一侧与涡盘相接,另一侧抵接于基板的对应位置,导流壁位于涡盘最外侧的壁面与涡盘的外边缘平齐。

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流壁的另一侧抵接于基板的对应位置,能够降低气流通道内的气体从导流壁与基板相接的位置处发生泄露的可能性,从而避免气流的流向被影响而发生乱流。进一步地,提高了由涡盘、导流壁和基板组成的气流通道的密封性,同时也能够降低气体流动产生的噪声。

7、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气压调节装置还包括阀体,阀体位于基板远离涡盘的一侧,且与基板固定连接,阀体的内部形成有空腔,阀体靠近基板的一侧表面形成有与通气孔对应的通孔,以使通气孔通过通孔与空腔连通,且阀体上具有与空腔连通的至少一个阀孔。

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种气压调节装置在安装时,由于阀体位于基板远离涡盘的一侧,即安装在车体的外侧,可以对汽车外部的风噪、路噪等噪声进行阻隔,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噪音经气压调节装置向车内传递,以保证车体内具有较好的乘车环境。并且,这种阀体还可以阻隔雨水或灰尘直接进入车内。

9、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气压调节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挡片,至少一个挡片与至少一个阀孔一一对应且适配,至少一个挡片中任意一个挡片的上侧边缘与对应的阀孔的上侧边缘铰接,以通过任意一个挡片可打开或闭合对应的阀孔。

1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压调节装置不进行换气时,阀孔通过对应的挡片闭合,能够避免外部的雨水或者灰尘通过阀体上的阀孔进入气压调节装置,从而由减少由气压调节装置进入车内的杂质,也能够降低外部的噪声通过气压调节装置传入车内。当气压调节装置进行换气时,在气体的推动下,挡片打开,车内的气体从阀孔排出。

11、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至少一个阀孔中任意一个阀孔的形状呈矩形,其下侧边缘形成沿远离阀体的方向延伸的凸缘,且凸缘的两端均形成沿靠近阀体的方向倾斜延伸的延伸壁。

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孔的下侧边缘形成凸缘,当挡片闭合时,挡片的下侧边缘在重力的作用下落在沿远离阀体的方向延伸的凸缘上,不会轻易被打开,在无气压差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外部的气体流入以及外部噪音的传入。

13、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至少一个阀孔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阀体背离基板的一侧的外壁面上的两个阀孔。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阀体上形成有两个阀孔,能够有效增大阀体的通气效率。

1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气压调节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件,多个连接件中各连接件的一端相接,且相接的位置处形成安装孔。

16、涡盘背离基板一侧的端面的几何中心形成安装柱,安装柱与安装孔相适配,涡盘的安装柱套设并转动连接于安装孔内,多个连接件中任意一个连接件的另一端与阀体相接。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涡盘通过其几何中心上形成的安装柱与多个连接件的安装孔配合,进而保证涡盘在换气过程中能够较为稳定地转动。并且,安装柱设置在涡盘背离基板的一侧,相比于将安装柱设置在涡盘靠近基板的一侧,连接件设置在阀体上的通孔对应位置,这种结构在保证涡盘可转动地连接于阀体的前提下,不会影响阀体的通气效率。

18、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多个连接件中任意一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以及与第一连接臂相接的第二连接臂。

19、其中,第一连接臂的一端构成连接件的一端,第一连接臂位于涡盘背离基板一侧壁面上,且沿涡盘的径向方向延伸,第二连接臂沿靠近阀体的方向延伸,且第二连接臂远离第一连接臂的一端与阀体的外侧壁相接。

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的第一连接臂位于涡盘背离基板一侧壁面上,当涡盘在换气时绕安装柱转动时,第一连接臂能够刮去涡盘侧壁面上的灰尘杂质,保证涡盘外壁面上的清洁度,而连接件的第二连接臂则用于连接阀体的外侧壁。

21、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还公开了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多个连接件为:沿涡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件。

2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沿涡盘周向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件,对涡盘的支撑性能较好,且沿涡盘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连接件受到涡盘在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相互抵消,从而改善了每一个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涡盘和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通气孔,所述涡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涡盘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向所述基板突出的导流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阀孔为: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阀体背离所述基板的一侧的外壁面上的两个阀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件中任意一个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臂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臂相接的第二连接臂;其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连接件为:沿所述涡盘的周向间隔设置的四个连接件。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采用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涡盘和基板,所述基板上形成有通气孔,所述涡盘转动连接于所述基板上,且所述涡盘靠近所述基板的一侧壁面上设置有向所述基板突出的导流部;其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气压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立元靳春梅饶建渊刘飞路怀华张天鹏殷想王哲张鹏邵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