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545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0
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本技术水处理机包括一个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一个阀芯、一个射流器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和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和一个第三出水口,其中该第三水处理装置为水软化装置,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一个排污开口、一个第一射流开口和一个第二射流开口,该射流器具有一个射出口、一个射入口和一个吸盐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机,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对原水(例如,自来水)进行多级处理,以得到具有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的水处理机。本技术还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


技术介绍

1、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很多行业需要高洁净度或低硬度的水。然而,很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水源,不管是地表水源,还是地下水源,其洁净度和硬度均达不到工业用水的标准。为了获得具有预期水质的水,需要对来自水源的水(或者原水)进行处理。对原水进行处理,一般是先对来自水源地的原水进行粗滤,以过滤掉较大的颗粒性的污染物,得到粗滤后的水,然后再利用活性炭等材料对粗滤后的水进行进一步的过滤,获得更洁净的净化水,最后再对获得的净化水进行软化处理(或超滤或ro膜过滤),得到软化水(或纯度极高的净化水)。最终,原水经多级处理(三级或更多级处理),得到具有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例如,人们利用水过滤设备(滤材为石英砂、活性炭或pp棉滤材等)和水超滤设备(滤材一般为超滤膜丝)依次对原水进行过滤和超滤处理;或利用水过滤设备、水超滤设备和ro膜净水设备依次对原水进行过滤、超滤和ro膜处理;或利用前置过滤器、水过滤设备和软水机依次对原水进行粗过滤、过滤和软化处理。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生活用水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自来水厂对从水源地取回的水的处理较为粗放,并不足以除去所有杂质,例如,颗粒性的污染物(絮状凝胶、泥沙,甚至细菌等),也日益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另外,自来水供水管网的老化也会给自来水带来新的污染。因此,为了进一步净化自来水,提高其洁净度,人们也需要多种水处理手段对自来水进行处理。

2、然而,现有绝大部分能够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的水处理系统或水处理设备包括多个水处理装置和分别控制水在相应水处理装置内部流动的多个控制阀,因为每一个水处理装置都有一个对应的控制阀,每个控制阀分别控制实现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水处理功能和冲洗功能,因此,多个控制阀串联连接。水处理系统的多个控制阀导致其制造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同时由于控制阀是较为复杂的装置,多个控制阀造成整个水处理系统的故障率较高。申请号为cn202022865712.3的技术专利揭露了一种水处理系统,其具有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并通过单个控制阀控制水的流向和对水进行三级处理,其解决了水处理系统控制阀数目过多的问题。但是,该技术专利揭露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非常简陋,其虽然能够利用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然而,其无法分别地和单独地对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该技术专利揭露的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意味着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时,正向冲洗第一滤料罐生成的污水将流入第二滤料罐,正向冲洗第二滤料罐产生的污水将流入第三滤料罐,在对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时,反向冲洗第三滤料罐生成的污水将流入第二滤料罐,反向冲洗第二滤料罐产生的污水将流入第一滤料罐。换句话说,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时,可能仅仅第一滤料罐能得到清洗,而第二滤料罐和第三滤料罐可能不但得不到清洗,反而会被进一步污染;而当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反向冲洗时,可能仅仅第三滤料罐能得到清洗,而第二滤料罐和第一滤料罐可能不但得不到清洗,反而会被进一步污染。特别是,考虑到水处理系统的三个串联连接的滤料罐对原水水压梯次降低作用,对其三个串联连接的三个滤料罐进行正向冲洗和反向冲洗的清洗效果可能会更差。

3、现有水处理机的功能缺失,给使用者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优势是提供一种水处理机,其中本技术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具有一个创新性设计,以使其能够在本技术水处理机处于水处理状态时,控制本技术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相串联,以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和得到预期水质的处理后水;和在本技术水处理机处于冲洗状态时,控制原水分别地和单独地对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滤材或软化树脂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并控制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生成的污水分别流出,以防止污水污染其它水处理装置。相应地,本技术水处理机和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均具有一个全新的和独特的空间结构,是一个世界独有的创新设计,从而创造性地解决了使用单个控制阀对三个串联使用的水处理装置单独地和分别地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的难题。

2、本技术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本技术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被设置能够控制本技术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相串联,以使原水依次流经本技术水处理机的三个水处理装置和对原水进行多级处理;和控制原水分别对相应的水处理装置的滤材或软化树脂进行反向或正向冲洗,并控制反向冲洗或正向冲洗生成的污水分别流出,以防止污水污染其它水处理装置。

3、本技术的另一优势是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中本技术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被设置能够控制再生溶液对本技术水处理机的第三水处理装置内的软化树脂(如果第三水处理装置为水软化装置的话)进行再生处理,且在控制再生溶液对本技术水处理机的第三水处理装置内的软化树脂进行再生处理时,不影响本技术用于水处理机的另外两个水处理装置。

4、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特点通过下述的详细说明得以充分体现。

5、依本技术的一个方面,能够实现前述目的和其他目的和优势的本技术水处理机包括:

6、一个控制阀,其包括一个阀体、一个阀芯、一个射流器和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驱动元件被设置在该阀芯;

7、一个第一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一进水口和一个第一出水口;

8、一个第二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二进水口和一个第二出水口;和

9、一个第三水处理装置,其具有一个第三进水口和一个第三出水口,其中该第三水处理装置为水软化装置,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口、一个第四开口、一个第五开口、一个第一流体开口、一个第二流体开口、一个排污开口、一个第一射流开口和一个第二射流开口,该射流器具有一个射出口、一个射入口和一个吸盐口,其中该阀芯被设置在该阀腔,其中该阀体的该第一开口适于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二开口适于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一出水口和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三开口适于与该第二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二出水口相连通,该第四开口适于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进水口相连通,该第五开口适于与该第三水处理装置的该第三出水口相连通,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适于与原水水源相连通,该射出口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射入口适于与该阀体的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该吸盐口分别与该射出口和该射入口相连通。

10、依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一种用于水处理机的控制阀,其包括:

11、一个阀体;

12、一个阀芯;

13、一个射流器;和

14、一个驱动元件,其中该阀体形成一个阀腔、一个第一开口、一个第二开口、一个第三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水处理流道、一个第二水处理流道和一个第三水处理流道,其中该第一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三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反洗流道和一个第二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一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四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三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六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五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正洗流道和一个第二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一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四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三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四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六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五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六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补水流道,其中该补水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再生流道、一个第二再生流道和一个第三再生流道,其中该第一再生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再生流道、一个第二再生流道和一个第三再生流道,其中该第一再生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水处理流道、一个第二水处理流道和一个第三水处理流道,其中该第一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三水处理流道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反洗流道和一个第二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一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四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三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反洗流道和一个第六反洗流道,其中该第五反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反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正洗流道和一个第二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一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三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四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三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四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当该控制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五正洗流道和一个第六正洗流道,其中该第五正洗流道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六正洗流道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补水流道,其中该补水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再生流道、一个第二再生流道和一个第三再生流道,其中该第一再生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五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控制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控制阀的该阀芯形成一个第一再生流道、一个第二再生流道和一个第三再生流道,其中该第一再生流道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二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三再生流道分别与该第四开口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和一个第十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水处理流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二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与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与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再生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再生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再生流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的补水流道。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十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九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与该第八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2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三流体开口,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供水通道,其中该供水通道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供水通道与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且该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第三通道的外侧,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进一步与该供水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水处理流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该再生工作位和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体的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原水供水流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控制阀是一个平面阀,其中该平面阀的该阀芯进一步包括一个定阀片和一个动阀片,其中该定阀片具有一个第一流体控制面,该动阀片具有一个第二流体控制面,其中该动阀片和该定阀片均被设置在该阀腔,该驱动元件自该动阀片向上延伸,其中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被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且该驱动元件被设置能够驱动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其中该平面阀具有一个第一通道、一个第二通道、一个第三通道、一个第四通道、一个第五通道、一个第六通道、一个第七通道、一个第八通道、一个第九通道、一个第十通道和一个排污通道,其中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六通道和该排污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分别设于该动阀片并分别自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三通道与该第三开口相连通,该第四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五通道与该第五开口相连通,该第六通道与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该排污通道分别与该第十通道和该排污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水处理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三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水处理流道,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五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水处理流道。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二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与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与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再生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再生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再生流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的补水流道。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二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十通道与该排污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被该定阀片阻塞。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0.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与该第九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与该第八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32.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33.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

3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三流体开口,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供水通道,其中该供水通道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供水通道与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且该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第三通道的外侧,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进一步与该供水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水处理流道。

35.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该再生工作位和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体的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原水供水流道。

3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部和一个第二导通部,其中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其中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其中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3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部和一个第二导通部,其中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其中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排污通道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其中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排污通道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4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二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与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与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再生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再生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再生流道。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45.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的补水流道。

46.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47.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

48.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

49.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和该第九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

50.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三流体开口,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供水通道,其中该供水通道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供水通道与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且该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的外侧,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进一步与该供水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水处理流道。

51.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该再生工作位和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体的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原水供水流道。

52.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部和一个第二导通部,其中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5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第十一通道、一个第十二通道和一个第十三通道,其中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设于该定阀片并分别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第十一通道与该第四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二通道与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与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射流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再生流道,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射流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再生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再生流道。

56.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二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三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四反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五反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六反洗流道。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开口相连通的第一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二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开口相连通的第三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三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正洗流道;当该平面阀的该动阀片相对该定阀片转动,从而使得当该平面阀处于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四开口相连通的第五正洗流道,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排污开口和该第五开口相连通的第六正洗流道。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二射流开口相连通的补水流道。

59.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一通道、该第二通道、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60.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一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十三通道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

61.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四通道和该第五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十一通道、该第十二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该第九通道被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三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三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

62.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第八通道、该第九通道和该第十通道均为导通盲孔,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形成的流道、该第四通道、该第五通道、该第十一通道和该第十二通道分别被该动阀片阻塞,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和该第二通道相连通。

63.根据权利要求5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阀体进一步形成一个第三流体开口,该平面阀进一步具有一个供水通道,其中该供水通道设于该定阀片并自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延伸,其中该供水通道与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且该供水通道被设置在该第四通道的外侧,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第八通道进一步与该供水通道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第三开口和该第三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四水处理流道。

64.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该再生工作位和该补水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六通道与该阀体的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分别与该阀体的该第二流体开口和该第一流体开口相连通的第一原水供水流道。

65.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具有一个第一连通部和一个第二连通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二通道具有一个第一导通部和一个第二导通部,其中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与该第一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与该第二开口相连通,其中当该平面阀处于该水处理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反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反冲洗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五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四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一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二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三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第三正冲洗工作位时,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四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五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和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九通道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再生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二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三通道和该第五通道相连通,该第十通道分别与该第十一通道和该排污通道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当该平面阀处于该补水工作位时,该第七通道与该第十三通道相连通,该第八通道分别与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相连通,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分别被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阻塞。

66.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排污通道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顺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7.根据权利要求65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形成一个中心部、一个自该中心部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和一个自该延伸部向外延伸的边缘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一连通部、该第四通道、该第三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二导通部、该第十二通道、该第十三通道、该第五通道和该第六通道、该第二通道的该第一导通部、该第一通道的该第二连通部和该第十一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边缘部,该排污通道设置在该定阀片的该第一流体控制面的该中心部,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该第八通道、该第十通道和该第九通道以此顺序逆时针地排布在该动阀片的该第二流体控制面。

68.根据权利要求8-67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平面阀的该第七通道与该阀腔相连通并通过该阀腔进一步与该第二流体开口相连通。

69.根据权利要求1-67任一所述的水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该阀体的该第二开口通过一个三通结构分别与该第一水处理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霄宗胡继宗褚振麟
申请(专利权)人:余姚市亚东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