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044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排气消声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排气消声器的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中间孔管;排气消声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的一端穿入排气消声器的内腔,内置被动阀的后端面连接一体式过渡管,一体式过渡管依次与出气弯管、出气管连接,出气管的自由端伸出前端盖并与排气外尾管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排气消声器适用于混动及增程式车型,通过在消声器出气管上安装内置被动阀及相关联的组件降低排气噪音,且可以平衡排气功率损失,能够提高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排气消声,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


技术介绍

1、随着混动及增程式车型发展的突飞猛进,消费者对新能源整车有更高的舒适性体验感要求,但是一方面由于混动及增程式车型具备的双系统驱动特点,驾驶切换模式更为复杂,导致电机与发动机运行的模式切换噪声突变问题更为明显,整车噪声控制难度更高。另一方面混动及增程式车型与传统内燃机相比,底盘给排气系统布置的空间更为紧凑,副消布置空间很小或者取消副消,后置主消布置空间较燃油机也大幅度减小,常规消声器内阻件结构在小容积的消声器限制下更难解决此类车型的排气噪声问题。

2、现有的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底盘受双驱动控制布置影响,排气冷端的消声器布置空间容积大幅度变小难以有效解决排气噪声,缺少适用于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排气冷端。目前通过排气内置被动阀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小容积消声器的低中频问题,但是被动阀在阀打开时易受发动机排气脉冲中的流量波动造成的阀颤振的影响产生异响,另外出气管内置被动阀受结构外形限制需要焊接过渡管造成排气气流明显增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针对现有的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底盘受双驱动控制布置影响,排气冷端的消声器布置空间容积大幅度变小难以有效解决排气噪声,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本专利技术的排气消声器适用于混动及增程式车型,排气消声器布置空间小,通过在消声器出气管上安装内置被动阀及相关联的组件降低排气噪音,且可以平衡排气功率损失,能够解决常规设计方案无法解决的排气噪声问题,以提高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舒适性。

2、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所述排气消声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

4、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设置有中间孔管;

5、所述排气消声器的侧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一端穿入所述排气消声器的内腔,所述内置被动阀的后端面连接一体式过渡管,所述一体式过渡管依次与出气弯管、出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前端盖并与排气外尾管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被动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的一端设置有阀盖,另一端与所述一体式过渡管连接;

7、所述阀盖与转轴固定连接,随进入气流流量的变化,所述阀盖通过转轴的旋转实现不同程度的开启或闭合。

8、进一步地,所述内置被动阀的前端设置有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用于引导气流自侧面进入所述内置被动阀。

9、进一步地,所述导流罩的一端具有堵盖,另一端与所述内置被动阀的阀盖所在端连接;所述导流罩的侧面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开口。

10、进一步地,所述阀体的外轮廓大于所述阀盖的外轮廓,所述阀盖开启需要的最大气流流通面积接近或大于所述出气管的气流流通面积。

11、进一步地,所述一体式过渡管包括第一过渡管组件、第二过渡管组件和第三过渡管组件,所述第一过渡管组件与所述内置被动阀连接,所述第三过渡管组件与所述出气弯管连接;

12、所述第二过渡管组件为锥形管,尺寸大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过渡管组件,尺寸小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过渡管组件。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管组件的长度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保证所述阀盖在不被所述第一过渡管组件的管壁干涉的前提下能够完全打开;

14、所述第三过渡管组件的流通截面面积接近或小于阀盖开启需要的最大气流流通面积。

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6、本专利技术基于现有的混动及增程式车型的底盘受双驱动控制布置影响,排气冷端的消声器布置空间容积大幅度变小难以有效解决排气噪声,提供的一种新型排气冷端设计方法,排气气流从本专利技术的进气管进入排气消声器,主要通过排气消声器中的内置被动阀有效削弱大部分的排气中低频噪声。同时为了解决此设计方法中内置被动阀带来的气流颤振异响及气流噪声增大的问题,设计了相关导流罩方案及一体式过渡管方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1)和后端盖(7),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将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动阀(13)包括阀体(16),所述阀体(16)的一端设置有阀盖(15),另一端与所述一体式过渡管(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动阀(13)的前端设置有导流罩(14),所述导流罩(14)用于引导气流自侧面进入所述内置被动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14)的一端具有堵盖(20),另一端与所述内置被动阀(13)的阀盖(15)所在端连接;所述导流罩(14)的侧面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开口(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6)的外轮廓大于所述阀盖(15)的外轮廓,所述阀盖(15)开启需要的最大气流流通面积接近或大于所述出气管(10)的气流流通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过渡管(11)包括第一过渡管组件(17)、第二过渡管组件(18)和第三过渡管组件(19),所述第一过渡管组件(17)与所述内置被动阀(13)连接,所述第三过渡管组件(19)与所述出气弯管(8)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前端盖(1)和后端盖(7),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所述第一隔板(3)和第二隔板(5)将所述排气消声器(6)的内腔分割成三个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动阀(13)包括阀体(16),所述阀体(16)的一端设置有阀盖(15),另一端与所述一体式过渡管(1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被动阀(13)的前端设置有导流罩(14),所述导流罩(14)用于引导气流自侧面进入所述内置被动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适用于混动及增程车型的排气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海燕陈正国陈嘉豪戴成军杨烨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