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1水溶性生物种衣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878 阅读:3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1水溶性生物种衣剂,它涉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生物种衣剂。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存在污染环境、残留高、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1水溶性生物种衣剂由菌株SF-1的代谢产物、农用酵素菌、硫酸锌、硼酸、聚氧乙烯、聚乙二醇、水溶性伊红、NaCl、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生物种衣剂能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增强作物抗逆能力、防治效果达86.5%~86.82%、玉米的增产率达13.69%~14.28%;有利于玉米植株地下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整株植株的生长发育,对玉米安全性无影响,且不会污染环境,无残留,不易产生抗药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生物种衣剂。
技术介绍
玉米丝黑穗病(^orisori腫 relianum (kuhn. )Iangdon & /^Werio/ )是中国春 播玉米区的重要病害,在中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华南等地普遍发生。该病是玉米发芽 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一经发病,首先破坏雌穗,发病率等于损失率,给玉米生产造成 了很大损失。目前主要采用化学药剂(化学成分制备成种衣剂)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害, 但是化学药剂存在着污染环境,残留高,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等问题,与目前提倡的绿色农 业相悖,因此选择合适的生防制剂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采用化学药剂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存在污染环境、残留 高、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而提供了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18 22 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2 5份农用酵素菌(BYM)、0. 02 0. 04份硫酸锌、0. 01 0. 02 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1 2份水溶性伊红、4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 的蒸馏水组成;其中菌株SF-I为加德那链霉菌Sire^io^c^ gardneri。本专利技术中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主要用于玉米播种前的 种子包衣,能有效地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增强作物抗逆能力、防治效果达86. 5% 86. 82%、 玉米的增产率达13. 69% 14. 28%ο本专利技术中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处理过的玉米种子和未处 理的玉米种子相比,前者有利于玉米植株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加须根、提高根冠比,促进根 系生长,促进整株植株的生长发育,对玉米安全性无影响,且不会污染环境,无残留,不易产 生抗药性。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不局限于以下所列举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各具体实施方式间的 任意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 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18 22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2 5份农用酵素菌(BYM)、0. 02 0. 04份硫酸锌、0. 01 0. 02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1 2份水溶性伊红、 4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中菌株SF-I为加德那链霉菌份r印 gardneri 0本实施方式中水溶性伊红作为警戒色使用。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为加德那链霉菌Sti^ptomyces ^arafeeri,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10年06月17日,保藏编号为CGMCC3928。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的形态特征SF-I革兰氏染色阳性;在GYM琼脂和酵母 淀粉琼脂和燕麦粉琼脂等培养基上生长7天后,基内菌丝发育良好,无横隔,不断裂;气生 菌丝生长良好、多分支;产生柔曲至松散螺旋孢子丝,孢子球形至卵圆形、光滑。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的生理生化特征葡萄糖试验为阳性、阿拉伯糖试验为阳 性、半乳糖试验为阳性、蔗糖试验为阳性、棉籽糖试验为阳性、鼠李糖试验为阳性、果糖试验 为阳性、甘露糖试验为阴性、乳糖试验为阳性、肌醇试验为阴性、明胶液化试验为阳性、淀粉 水解试验为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为阴性、类黑色素产生试验为阳性、纤维素降解试验为阴 性、牛奶凝固试验为阴性、牛奶冻化试验为阴性、H2S产生试验为阳性、酪氨酸降解试验为阳 性。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的16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Blast比较的结 果表明菌株SF-I属于链霉菌属;与目前发表的相关菌株相比,菌株的16S rDNA序列与加德 那链霉菌gardneri的序列相似性很高,为99. 7%。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的代谢产物对玉米安全性的测定通过浸种、盆栽试验, 结果表明菌株SF-I的代谢产物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无毒害作用,同时能够促进玉米种子的 萌发、对胚芽与胚根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经过菌株SF-I的代谢产物处理过的 玉米植株和未处理的玉米植株相比,前者有利于玉米植株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加须根、提高 根冠比,促进根系生长,促进整株植株的生长发育;所述玉米植株选用的是黑龙江省农垦科 学院玉米育种研究室培育丝黑穗易感品种T-4019。本实施方式中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的理化性状进行测 定,结果黏度为431. 00 mPa. S,pH值为6. 5,成膜时间为12h,包衣均勻度良好,包衣脱落率 为3. 25%,稳定性良好。本实施方式中菌株SF-I的代谢产物,对冬孢子萌发抑制率的测定将菌株SF-I的 代谢产物,用移液管分别吸取ImL的母液加入灭菌的刻度试管中定容到5mL ;将稀释后的生 物种衣剂加入到融化的准确定量的25mL水麦芽糖琼脂培养基中混勻,倒入灭菌培养皿中, 制成不同浓度的带药培养基,带药培养基的质量浓度均按生物种衣剂中杀菌剂的有效含量 计算;取配置好的400 μ m孢悬液放于带药培养基中央涂勻;28°C恒温培养48h ;冬孢子萌 发以先菌丝长度超过冬孢子半径为准;结果为冬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6. 56%。具体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 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18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2份农用酵 素菌(BYM)、0. 02份硫酸锌、0. 01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1份水溶性伊红、4 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 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22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5份农用酵 素菌(BYM)、0. 04份硫酸锌、0. 02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2份水溶性伊红、4 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 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19 21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3 44份农用酵素菌(BYM)、0· 025 0. 035份硫酸锌、0. 012 0. 018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 2份聚乙二醇、1. 2 1. 8份水溶性伊红、4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它 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 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20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3份农用 酵素菌(BYM)、0. 03份硫酸锌、0. 015份硼酸、2. 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1. 5份水溶性 伊红、4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 SF-I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IOOmL按体积份数比由21份菌株SF-I的代谢产物、4份农用 酵素菌(BY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1水溶性生物种衣剂,其特征在于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SF-1水溶性生物种衣剂为每100mL按体积份数比由20份菌株SF-1的代谢产物、2~5份农用酵素菌、0.02~0.04份硫酸锌、0.01~0.02份硼酸、2.5份聚氧乙烯、2份聚乙二醇、1~2份水溶性伊红、4份NaCl、5份乙二醇和余量的蒸馏水组成;其中菌株SF-1为加德那链霉菌Streptomyces gardneri。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辉刘洪亮沈国生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