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是涉及血管支架输送装置与医用系统。
技术介绍
1、传统的介入治疗方式中,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实施的一种微创性治疗方式,通过在病变段植入血管支架来扩张血管(包括但不限于动脉血管与静脉血管)的压迫处,以达到支撑狭窄闭塞段血管,减少血管弹性回缩及再塑形,保持管腔血流通畅的目的。部分血管支架还具有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2、目前介入治疗常见的血管支架治疗方案多为使用一个直筒型开环支架或闭环支架,通过专用输送器械植入到患者的单侧血管位置,血管支架的近端露出至远端位置,确保单侧血管压迫的有效治疗。其中,血管的压迫点不一定只有单侧血管位置,有时可能累积到双侧血管与下腔血管,基于此,现有技术中有提出植入如图1所示的一种人字形的血管支架,该人字形的血管支架包括直筒段以及与直筒段分别相连的第一分支段与第二分支段。然而,传统技术中的输送器难以将该人字形的血管支架精准地输送到血管交叉位置处,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与医用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问题。
2、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
3、主导管;
4、顶管,所述顶管设于所述主导管的内部,并与所述主导管沿着轴向相对移动,所述顶管的近端用于与血管支架的第一分支段可拆卸相连;
5、内管,所述内管依次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血管支架的第一分支段与直筒段的内腔中,所述
6、调弯件,所述调弯件为弹性件,所述调弯件设有压缩状态、自然状态与展开状态;当所述调弯件处于压缩状态时,所述调弯件与所述血管支架均位于所述主导管内部,所述调弯件依次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血管支架的所述第一分支段和第二分支段的内腔中;当所述调弯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调弯件与所述血管支架均位于所述主导管外部,所述调弯件还依次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血管支架的所述第一分支段和第二分支段的内腔中,所述调弯件能使得所述第一分支段与所述第二分支段呈夹角设置;当所述调弯件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调弯件还能从所述血管支架抽出移动至所述顶管的内腔中。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弯件为弹性导丝,所述弹性导丝包括相互连接并在自然状态下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丝段与第二导丝段;所述第一导丝段穿设于所述顶管和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导丝段穿设于所述第二分支段内腔中。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释放件;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第一分支段、所述直筒段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直筒段近端上的第一绑扎线圈相连,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绑扎线圈固定相连;
9、和/或,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释放件;所述第二释放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分支段、所述顶管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第二分支段上的第二绑扎线圈相连。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管相连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中;
11、和/或,和/或,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设有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释放件穿设于所述第二穿线孔中。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还设有第二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管设有四个通道,所述内管、调弯件、第一释放件与所述第二释放件分别穿设于四个所述通道中。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支段相连的连接部。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勾住第一分支段的弹性钩,所述弹性钩设有收容状态与释放状态,当所述弹性钩收容于所述主导管内腔时,所述弹性钩在所述主导管内腔腔壁的抵压作用下呈收容状态,并钩住所述第一分支段远端;当所述弹性钩位于所述主导管外部时,所述弹性钩呈释放状态,并与所述第一分支段相分离。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管近端设有金属标记物;和/或,所述内管中部部位设有金属标记物。
17、一种医用系统,所述医用系统包括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包括直筒段以及分别与所述直筒段相连的第一分支段和第二分支段,所述第一分支段与所述顶管的近端可拆卸相连。
18、上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与医用系统,工作时,首先,可以将第一分支段与顶管的近端相连,使血管支架与顶管均设于主导管内部,使内管依次穿设于顶管、第一分支段与直筒段的内腔中;然后,使主导管搭载血管支架经第一侧血管进入到下腔血管中,确保血管支架的两个分支段部分完全越过下腔血管、第一侧血管以及第二侧血管三者的交汇部位;接着,回撤主导管的同时向近端推动顶管,顶管能带动血管支架朝向近端移动,释放至顶管头端接近主导管管口处,此时血管支架的直筒段和第一分支段通过顶管头端的连接部拉伸作用下,未接触血管壁,第一分支段与第二分支段均位于下腔血管中,在调弯件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分支段与第二分支段呈夹角设置,也即使得第二分支段朝向第二侧血管,同时由于顶管与导管均位于第一侧血管内,使得第一分支段朝向第一侧血管;再者,同时拉动主导管和顶管,将第一分支段与第二分支段分别拉入第一侧血管、第二侧血管中。
19、如此可见,通过调弯件能调整第二分支段的方向和位置,在将血管支架输送到体内过程中,配合拉动主导管和顶管,能实现将第一分支段与第二分支段分别顺利拉入到第一侧血管与第二侧血管中,并通过血管支架与交汇部位定位,能确保充分地覆盖压迫病变区域,定位精准,从而能保证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输送血管支架到血管内目标位置,解决了目前存在双侧病变的病例的临床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件为弹性导丝,所述弹性导丝包括相互连接并在自然状态下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丝段与第二导丝段;所述第一导丝段穿设于所述顶管和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导丝段穿设于所述第二分支段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释放件;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第一分支段、所述直筒段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直筒段近端上的第一绑扎线圈相连,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绑扎线圈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管相连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还设有第二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分支段相连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用于勾住第一分支段的弹性钩,所述弹性钩设有收容状态与释放状态,当所述弹性钩收容于所述主导管内腔时,所述弹性钩在所述主导管内腔腔壁的抵压作用下呈收容状态,并钩住所述第一分支段远端;当所述弹性钩位于所述主导管外部时,所述弹性钩呈释放状态,并与所述第一分支段相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近端设有金属标记物;和/或,所述内管中部部位设有金属标记物。
10.一种医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医用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血管支架,所述血管支架包括直筒段以及分别与所述直筒段相连的第一分支段和第二分支段,所述第一分支段与所述顶管的近端可拆卸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弯件为弹性导丝,所述弹性导丝包括相互连接并在自然状态下呈夹角设置的第一导丝段与第二导丝段;所述第一导丝段穿设于所述顶管和所述第一分支段的内腔中,所述第二导丝段穿设于所述第二分支段内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第一释放件;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顶管、所述第一分支段、所述直筒段的内腔中,并与所述直筒段近端上的第一绑扎线圈相连,所述内管与所述第一绑扎线圈固定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血管支架输送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内管相连的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设有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一释放件穿设于所述第一穿线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管支架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还设有第一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所述第二固定件还设有第二安装孔,并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固定于所述内管外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世征,王宏博,任志超,侯双龙,史光明,杨帆,杜京阳,王丽文,袁振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