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319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该导风组件包括主导风板和位于主导风板的导风板面一侧的导流体,主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与其导流方向一致,导流体与主导风板的导流上游区域S<subgt;上</subgt;相对应,且导流体朝向主导风板的一侧壁面为第一导流面、背离主导风板的一侧壁面为第二导流面,第一导流面与相向的导风板面之间形成导流通道,且第一导流面的导流末端延伸线a朝向相向的导风板面倾斜。该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上述导风组件,壳体内设有风道,壳体设有作为风道的风道口的出风口,导风组件转动安装于风道。该导风组件在使用时,背风侧的冷气流能够在导流体的引流作用下吹向背风板面,从而减少导风组件产生凝露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1、空调器广泛用于室内温度的调节,现有空调器中一般会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以调节空调器的出风方向,当导风板与出风口处的风向相对倾斜时,导风板会存在迎风面和背风面,在制冷模式下,导风板的背风面存在背风区域,被冷却的冷气流无法流至该区域,室内热空气则到达该背风区域与温度较低的导风板接触冷凝形成凝露,凝露在气流吹动下或沿导风板滴落至室内,会对室内物品造成浸湿损坏或溅落至用户身上,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导风组件在使用时,其背风面容易产生凝露,凝露会滴落至室内物品或溅落至用户身上,导致用户使用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导风,包括主导风板和位于所述主导风板的导风板面一侧的导流体,所述主导风板的宽度方向与其导流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体与所述主导风板的导流上游区域s上相对应,且所述导流体朝向所述主导风板的一侧壁面为第一导流面、背离所述主导风板的一侧壁面为第二导流面,所述第一导流面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之间形成导流通道,且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末端延伸线a朝向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倾斜。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器的制冷模式,且导流体位于主导风板的背风侧时,大部分冷气流到达主导风板的导流首端后在迎风板面的导流作用下发生转向并沿迎风板面流出,以实现导风组件对冷气流的导风作用;小部分冷气流经背风板面与风道相应侧壁之间的间隙流至导流通道内,第一导流面导流末端a背离风道的延伸线为导流末端延伸线a,由于导流末端延伸线a朝向背风板面倾斜,则流入导流通道的冷气流在第一导流面的导向作用下朝向背风板面流动,冷气流能够与背风板面全面流动接触,尤其可以在背风板面的导流末端形成斜切式的冷气流屏障,热空气无法流至背风板面与其接触冷凝形成凝露,从而有效减少背风板面凝露的形成,相应减少凝露滴溅对室内物品造成的浸湿损坏以及对用户造成的不良感受,进而提高空调器的使用性及用户的使用体验。

4、此外,由于导流体的宽度仅与主导风板导流上游区域的宽度一致,则导流体的宽度较小,相应地,第二导流面的面积较小,即使冷气流无法与第二导流面充分接触,第二导流面与热空气接触的面积也较小,相应形成的凝露量也较少,造成凝露滴溅情况的几率较小,从而确保空调器的使用舒适度及用户的良好使用体验。

5、可选地,所述导流末端延伸线a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相交。导流通道内沿第一导流面以及靠近第一导流面区域的冷气流流出后均能够流至背风板面,从而进一步提高背风板面上方的冷气流流量,进而进一步减少背风板面产生凝露情况的发生。

6、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首端延伸线a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的延伸面相交。导流首端延伸线a相对导风板面的倾斜程度较小,相应地,导流入口虽然呈缩口状,但缩口程度较小,则该导流体位于背风侧时,能够确保经该缩口状的导流入口流入导流通道内的冷气流流量,相应确保冷气流与背风板面以及第一导流面的流动接触,减少背风板面以及第一导流面产生的凝露。

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首端延伸线a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平行;或,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首端延伸线a背离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倾斜。导流通道的导流入口呈等径状或扩口状,风道靠近背风侧的气流能够经导流入口流入导流通道与背风板面以及第一导流面流动接触,从而减少背风板面以及第一导流面产生的凝露。

8、可选地,所述导流体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体与所述主导风板的两侧导风板面一一对应。当主导风板位于有效导风角度时,主导风板的背风侧必然存在一个导流体对背风侧的冷气流进行辅助导流,从而有效减少背风板面凝露的形成。

9、可选地,所述主导风板为平板,两个所述导流体关于所述主导风板对称设置。上述设置能够提高导风组件的加工便捷度,且安装时无需识别导风组件的两侧区别,安装便捷度也较高。

10、可选地,所述导流体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臂连接于所述主导风板。在实现导流体与主导风板固接的基础上,连接臂不会对导流通道形成隔挡扰流,从而提高气流流动的稳定性。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导流面为凸弧面。冷气流经第二导流面与风道相应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出时,能够在康达效应下沿第二导流面流动,从而减少第二导流面成为新的背风面与热空气接触形成凝露情况的发生。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与所述第二导流面平行;或,所述第一导流面为平面。导流体的一些具体形式。

13、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首端a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导流首端b共线,和/或,所述第一导流面的导流末端a与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导流末端b共线。导流体的导流首端和导流末端均为一条棱,流向导流体的气流能够于该棱处分流或汇流,且分流时,部分气流沿第一导流面流动,另一部分气流沿第二导流面流动,气流分流时产生的扰动较小,能够确保气流流经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的稳定性及贴合性,相应确保导风组件的导风稳定性。

14、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上述导风组件,所述壳体内设有风道,所述壳体设有作为所述风道的风道口的出风口,所述导风组件转动安装于所述风道。该空调器具备上述导风组件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赘述。

15、可选地,于所述导风组件的导风范围内,所述导风组件的导流首端位于所述风道内;或,所述导流通道的导流入口至少局部位于所述风道外,所述导风组件位于所述风道外的部位作为外导风部,所述外导风部位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导流延伸线c围成的轮廓内,且所述第二导流面的导流首端延伸线b延伸至所述风道内。风道内或流出风道的气流能够流入导流通道以及流经第二导流面,从而减少导风板面、第一导流面和第二导流面与热空气接触产生凝露情况的发生。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导风,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风板(100)和位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导风板面一侧的导流体(200),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宽度方向与其导流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体(200)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导流上游区域S上(130)相对应,且所述导流体(200)朝向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一侧壁面为第一导流面(210)、背离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一侧壁面为第二导流面(220),所述第一导流面(210)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之间形成导流通道(310),且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末端延伸线a(211)朝向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末端延伸线a(211)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首端延伸线a(212)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的延伸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200)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体(200)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两侧导风板面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100)为平板,两个所述导流体(200)关于所述主导风板(100)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200)的两端均通过连接臂(400)连接于所述主导风板(100)。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流面(220)为凸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210)与所述第二导流面(220)平行;或,所述第一导流面(210)为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首端A(213)与所述第二导流面(220)的导流首端B(222)共线;和/或,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末端A(214)与所述第二导流面(220)的导流末端B(223)共线。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20),所述壳体(10)内设有风道(11),所述壳体(10)设有作为所述风道(11)的风道口的出风口(12),所述导风组件(20)转动安装于所述风道(1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导风组件(20)的导风范围内,所述导风组件(20)的导流首端位于所述风道(11)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风组件,应用于空调导风,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导风板(100)和位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导风板面一侧的导流体(200),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宽度方向与其导流方向一致,所述导流体(200)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导流上游区域s上(130)相对应,且所述导流体(200)朝向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一侧壁面为第一导流面(210)、背离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一侧壁面为第二导流面(220),所述第一导流面(210)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之间形成导流通道(310),且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末端延伸线a(211)朝向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末端延伸线a(211)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相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面(210)的导流首端延伸线a(212)与相向的所述导风板面的延伸面相交;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体(200)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流体(200)与所述主导风板(100)的两侧导风板面一一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导风板(100)为平板,两个所述导流体(200)关于所述主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彬彬尚彬牛天威张引李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