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1、电梯检修时,为了保障检修人员的安全,根据现行法规要求,需要在轿顶添加防护栏,而防护栏往往是目前电梯井顶层高度的限制条件。例如无机房电梯对于井道顶层高度更加敏感,在既有建筑井道结构无法改变的情况下,顶层高度有限,如不寻求解决方法,往往导致电梯无法安装或电梯速度下降。如果能在既方便维保人员便利地进行轿顶检修作业,又可以保证人身安全情况下,取消轿顶防护栏,解除无机房电梯井顶层空间的应用瓶颈,对于电梯的实际使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公开专利文献cn112938707a提出了一种具有针对工作平台的机械辅助电梯轿厢,包含可在内部空间上方的收起位置和悬挂在内部空间内的操作装置之间移动的工作平台、位于工作平台处的提升装置,以及张力部件,用以在收起位置和操作位置之间提升工作平台。该文献提出来一种利用机械辅助移动工作平台的方法,以期降低维保人员操控操作平台的危险性,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其一,工作平台升降前,仍需要维保人员在轿内预先翻转装饰吊顶,一方面该步骤操作便利性差,当轿厢高度大时尤为不便,另一方面装饰吊顶翻转后会占据一定的轿厢空间,进而影响工作平台的使用空间。
4、其二,该提升装置位于工作平台的下方,一旦发生故障,维保人员无法实现自救,且操作便利性较低。
5、其三,该装置未考虑工作平台收缩复位后的锁紧装置,仅依靠提升装置的自锁效果,有一定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包括围框组件、驱动装置、x型支撑机构、升降平台、提升元件、转向装置、绳头元件;
3、所述升降平台通过x型支撑机构以及提升元件与围框组件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围框组件固定连接,驱动装置释放以及收起提升元件以实现升降平台的升降动作;
4、所述x型支撑机构的两端分别与围框组件以及升降平台连接;
5、升降平台具有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包含至少50mm的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用于容纳轿厢照明元件和转向装置;
6、所述提升元件为柔性张力部件,所述转向装置分别设置在围框组件上和升降平台的内部空间;
7、所述绳头元件固定在围框组件上,用于固定提升元件的一端,并可对提升元件的张力进行调整,提升元件的另一端与驱动装置固定。
8、优选地,所述围框组件包括上层围框、下层围框和固定座,其中上层围框与下层围框通过固定座固接,上层围框沿开门方向的总宽大于下层围框。
9、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完全收起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与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小于500mm。
10、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的最高位置低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
11、优选地,所述支撑机构为具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双层结构,外层结构具有滑槽,当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以及收起极限位置时,内层结构通过机械限位装置锁止位置。
12、优选地,所述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时,顶板上表面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高度差不小于700mm。
13、优选地,所述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还包括锁止装置,当所述升降平台收起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锁止装置用于将升降平台与围框组件固定。
14、优选地,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六个滑轮,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所述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固定设置在升降平台的内部空间,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固定设置在围框组件上。
15、优选地,所述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还具有平台限位装置,当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时,将所述平台限位装置固定在升降平台外侧,用于限制升降平台的水平自由度。
16、优选地,所述顶板下部设置有加强筋。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无需轿内翻转装饰吊顶,可实现维修工作平台与装饰吊顶同步升降,极大地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对维保人员操作更加友好,实现了维保作业以及轿内装饰的双重功能。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转向装置的合理设置,例如设置在升降平台上的动滑轮,使得升降平台的升降更省力和轻便,并且仅需一根绳头元件例如钢丝绳可以保证升降平台两侧升降的同步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框组件、驱动装置、X型支撑机构、升降平台、提升元件、转向装置、绳头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组件包括上层围框、下层围框和固定座,其中上层围框与下层围框通过固定座固接,上层围框沿开门方向的总宽大于下层围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完全收起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与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小于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最高位置低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为具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双层结构,外层结构具有滑槽,当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以及收起极限位置时,内层结构通过机械限位装置锁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时,顶板上表面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高度差不小于7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六个滑轮,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第四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所述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固定设置在升降平台的内部空间,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固定设置在围框组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还具有平台限位装置,当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时,将所述平台限位装置固定在升降平台外侧,用于限制升降平台的水平自由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下部设置有加强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框组件、驱动装置、x型支撑机构、升降平台、提升元件、转向装置、绳头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组件包括上层围框、下层围框和固定座,其中上层围框与下层围框通过固定座固接,上层围框沿开门方向的总宽大于下层围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完全收起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与升降平台的上表面的高度差小于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的最高位置低于上层围框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为具有外层结构和内层结构的双层结构,外层结构具有滑槽,当升降平台位于下降极限位置以及收起极限位置时,内层结构通过机械限位装置锁止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轿顶升降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杰,吴泽,吴伟,童正国,王明渠,陈燮申,杨金容,宋浩,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