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驱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驱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5068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9
本申请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和车辆。驱动装置包括:输入轴,输入轴的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电机经由输入轴进行动力传输;中间轴总成,其与输入轴啮合;差速器,其与中间轴总成啮合;输出轴,其与差速器啮合;其中,输出轴与车轮动力连接,输出轴与输入轴同轴布置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输入轴的腔体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的驱动装置,更具体地,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1、车辆,尤其是电动车辆,越来越要求驱动系统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提供尽可能大的动力输出,这就要求驱动系统的布置应尽量紧凑。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合理的布置方式,在动力输出和空间限制之间达到较优的平衡。

2、在这一部分中提供的信息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申请的背景的目的,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本领域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解决或至少缓解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2、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3、输入轴,所述输入轴的内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腔体,电机经由所述输入轴进行动力传输;

4、中间轴总成,其与所述输入轴啮合;

5、差速器,其与所述中间轴总成啮合;

6、输出轴,其与所述差速器啮合;

7、其中,所述输出轴与车轮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与所述输入轴同轴布置并且至少部分地位于输入轴的所述腔体内。

8、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腔体贯穿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腔体。

9、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输入轴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螺旋形内槽,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贯通的通道。

10、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输出轴的外周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内槽对应的螺旋形外槽,所述外槽、所述内槽和所述通道与所述电机流体连通。</p>

11、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车轮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另一端的附近位置处经由输出轴球轴承外卡簧、输出轴球轴承内卡簧和输出轴球轴承支撑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构件上。

12、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与所述输入轴的输入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与所述差速器啮合。

13、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差速器齿轮、第二差速器齿轮和差速器壳体,所述第一差速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齿轮啮合。

14、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构件,所述壳体构件依次包括端盖、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中间板、第三壳部,

15、其中,

16、所述输入轴分别可旋转地支撑于所述第一壳部和所述中间板;

17、所述中间轴分别支撑于所述第二壳部和所述第三壳部;

18、所述差速器分别支撑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三壳部;

19、其中,所述输入轴和所述差速器分别支撑于所述所述中间板的相反侧。

20、在根据本申请提出的驱动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中间轴两端分别通过锥形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二壳部和所述第三壳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侧分别通过锥形轴承支撑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三壳部。

21、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前述内容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腔体贯穿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轴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螺旋形内槽,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贯通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轴的外周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内槽对应的螺旋形外槽,所述外槽、所述内槽和所述通道与所述电机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车轮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另一端的附近位置处经由输出轴球轴承外卡簧、输出轴球轴承内卡簧和输出轴球轴承支撑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第一中间轴齿轮、第二中间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轴齿轮与所述输入轴的输入轴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中间轴齿轮与所述差速器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差速器包括第一差速器齿轮、第二差速器齿轮和差速器壳体,所述第一差速器齿轮与所述中间轴啮合,所述第二差速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轴齿轮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壳体构件,所述壳体构件依次包括端盖、第一壳部、第二壳部、中间板、第三壳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轴两端分别通过锥形轴承支撑于所述第二壳部和所述第三壳部,所述差速器壳体的两侧分别通过锥形轴承支撑于所述中间板和所述第三壳部。

10.一种车辆,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装置,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腔体贯穿所述输入轴,所述输出轴贯穿所述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入轴的内壁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螺旋形内槽,所述输入轴上设有一个或多个径向贯通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轴的外周上设有一个或多个与所述内槽对应的螺旋形外槽,所述外槽、所述内槽和所述通道与所述电机流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输出轴的一端与所述差速器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与车轮动力连接,所述输出轴的所述另一端的附近位置处经由输出轴球轴承外卡簧、输出轴球轴承内卡簧和输出轴球轴承支撑于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构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中间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凌翔汪涛郁李巍蒋彦刘凯琪陆欢李佳奕葛通周逸源李鹏茹邹逸伦卢秋晖何思明钱慧杰金鹏杜盛辉刘扬鲍堃张国耕梅本付王全任张匀珩尹建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