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工业锅炉无油煤气点火和稳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4672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煤粉工业锅炉无油煤气点火和稳燃方法,解决了现有煤粉工业锅炉冷风送粉、冷风或低温空气助燃存在影响煤种适应能力的问题。一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物经轴线处设有中心管的一次风管喷出,形成里外层分布的煤粉气流,中心管喷出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然后采用煤气点火枪点燃煤气进而在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的助燃下点燃里层的煤粉气流,然后由此点燃外层的煤粉气流。其中中心管内空气或氧气中臭氧所占的体积含量为8.2%-9.8%,中心管(1)中氧气的体积为一次风管(2)中氧气体积的5.5%-7.5%。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煤粉工业锅炉点火完全不用燃油,节省成本,煤种的适应性宽,有利于煤粉工业锅炉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粉工业锅炉点火和稳燃方法及装置,具体为一种煤粉工业锅炉无油 煤气点火和稳燃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锅炉燃烧煤粉是我国煤炭利用的主要形式 之一,涉及到各个行业。目前大中型煤粉锅炉的点火、稳燃多采用燃油方式,每年要消耗大 量的燃油,给锅炉用户造成巨大的运行费用方面的压力;而随着石油资源的减少、用户的广 泛以及国际油价的上涨和波动,寻找和研发替代燃油点火及稳燃的煤粉燃烧技术,已是煤 粉锅炉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国内煤粉工业锅炉已研制成功并实现了产业化,因其 热效率高、节省能源及良好的环保效果,已成为中小型传统工业锅炉改造及区域供暖的首 选方案之一。为简化系统、降低造价,主要是采取冷风送粉、冷风或低温空气助燃的模式,但 由于相对较小燃烧空间的限制,影响了煤粉工业锅炉煤种的适应能力,从而制约了煤粉工 业锅炉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煤粉工业锅炉采用冷风送粉、冷风或低温空气助燃存在影响 煤种适应能力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煤种适应能力强的煤粉工业锅炉无油煤气点火和稳燃方 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 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物经轴线处设有中心管的一次风管喷出后,形成两股以一次风管轴线为 中心、里外层分布的煤粉气流;中心管中喷出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然后采用煤气点火枪点 燃煤气进而在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的助燃下点燃里层的煤粉气流,然后里层的煤粉气流点 燃外层的煤粉气。臭氧是种安全易得的强氧化剂,具有降低煤粉燃烧活化能、降低煤粉燃点 的特性;采用含有臭氧的空气或氧气通过中心管点燃煤粉,可明显降低煤粉点火需要的点 火热量,使得在使用低点火强度点火方式的条件下,能实现煤粉的快速点火和稳定燃烧,取 代燃油点火助燃;在低负荷和煤质较差时,能起到稳定煤粉火焰的作用,保障锅炉系统的安 全稳定运行;同时含有臭氧的中心管内的空气或氧气与里层煤粉气流混合点燃,该部分煤 粉气流温度快速提高且接着与外层煤粉气流点燃,经过较充分点燃后的高温烟气流进入炉 膛充分燃烧,提高煤粉工业锅炉的煤种适应能力,进一步改善煤粉燃烧效果。中心管内空气或氧气中臭氧所占的体积含量为8. 2%-9.8%,中心管(1)中氧气 的体积为一次风管(2)中氧气体积的5. 5% -7. 5%。点燃煤气点火枪之前一次风管内的一次风量为满负荷的70% -80%,确保煤气的 快速稳定点火。位于燃烧器前方的中心管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上设有与其 连通的气源管,中心管外套有一次风管且一次风管的后端设有与其连通的套状二级预燃室,二级预燃室内套有与其固定的套状一级预燃室,一级预燃室内固定有位于中心管后端 面中心处后方的钝体,二级预燃室外套有二次风室,并且二级预燃室位于二次风室的套状 后部,二级预燃室与二次风室后部之间设有第一旋流叶片,二次风室后部外套有三次风室, 并且二次风室后部位于三次风室的套状后部,三次风室后端与炉膛侧壁连通,三次风室后 部与二次风室后部之间设有第二旋流叶片,二次风室和三次风室内均设有风量调节板。工 作时,先调节助燃风量(二次风室和三次风室的风量),接着调节一次风管内的一次风量, 然后开启中心管及臭氧发生器,待炉膛压力稳定后,将煤气点火枪插入中心管至中心管后 端出口处,并点燃煤气,然后通过一次风管供应煤粉,来自一次风管的煤粉气流在钝体的作 用下分为里、外两股煤粉气流,进入一级预燃室的煤粉气流被煤气火焰点燃进行点燃,点燃 过程中与二级预燃室内的煤粉气流混合点燃,经充分点燃后产生的高温烟气流喷出,并逐 级与来自二次风室和三次风室的二次风和三次风相遇,在炉膛内混合并持续燃烧。二级预燃室和一级预燃室的前部为前侧直径小于后侧直径的套状结构,这种结构 设计使得里、外两股煤粉气流分布更加合理,点燃效果进一步提高。臭氧发生器为氧气型中频(400-1000HZ)发生器、氧气型高频(大于1000Hz)发生 器、空气型中频发生器或空气型高频发生器,使用效果较好。钝体的尖端位于中心管后端面的中心位置处,进一步提高一次点燃室煤粉气流与 臭氧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程度,确保点燃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巧妙地设计克服了现有煤粉工业锅炉采用冷风送粉、冷风或低温空气 助燃存在影响煤种适应能力的问题,实现完全不用燃油,只需通过煤气点火满足锅炉系统 较好的冷启动和稳燃效果的目的;臭氧制备技术成熟,无油煤气点火系统改造小,节省成本 的同时运行可靠;同时煤种的适应性宽,有利于煤粉工业锅炉的市场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煤粉工业锅炉无油煤气点火和稳燃装置的示意图。图中1_中心管,2- 一次风管,3-臭氧发生器,4-气源管,5- 二级预燃室,6_ —级 预燃室,7-钝体,8- 二次风室,9-第一旋流叶片,10-三次风室,11-第二旋流叶片,12-风量 调节板。具体实施例方式,一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物经轴线处设有中 心管1的一次风管2喷出后,形成两股以一次风管2轴线为中心、里外层分布的煤粉气流; 中心管1中喷出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然后采用煤气点火枪点燃煤气进而在含臭氧的空气 或氧气的助燃下点燃里层的煤粉气流,然后里层的煤粉气流点燃外层的煤粉气流。中心管1 内空气或氧气中臭氧所占的体积含量为8. 2%-9.8%,中心管(1)中氧气的体积为一次风 管(2)中氧气体积的5. 5% -7. 5%,点燃煤气点火枪之前一次风管2内的一次风量为满负 荷的70%-80%。位于燃烧器前方的中心管1上设有与其连通的臭氧发生器3,臭氧发生器 3上设有与其连通的气源管4,中心管1外套有一次风管2且一次风管2的后端设有与其连 通的套状二级预燃室5,二级预燃室5内套有与其固定的套状一级预燃室6,一级预燃室6 内固定有位于中心管1后端面中心处后方的钝体7,二级预燃室5外套有二次风室8,并且二级预燃室5位于二次风室8的套状后部,二级预燃室5与二次风室8后部之间设有第一 旋流叶片9,二次风室8后部外套有三次风室10,并且二次风室8后部位于三次风室10的 套状后部,三次风室10后端与炉膛侧壁连通,三次风室10后部与二次风室8后部之间设有 第二旋流叶片11,二次风室8和三次风室10内均设有风量调节板12 ;二级预燃室5和一级 预燃室6的前部为前侧直径小于后侧直径的套状结构;臭氧发生器3为氧气型中频发生器、 氧气型高频发生器、空气型中频发生器或空气型高频发生器;钝体7的尖端位于中心管1后 端面的中心位置处。具体实施过程中,煤粉点燃后,逐项的调节助燃风量、煤粉量和一次风 量,直到满足系统运行负荷要求。权利要求一种,其特征在于一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物经轴线处设有中心管(1)的一次风管(2)喷出后,形成两股以一次风管(2)轴线为中心、里外层分布的煤粉气流,中心管(1)中喷出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然后采用煤气点火枪点燃煤气进而在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的助燃下点燃里层的煤粉气流,然后里层的煤粉气流点燃外层的煤粉气流,其中中心管(1)内空气或氧气中臭氧所占的体积含量为8.2%-9.8%,中心管(1)中氧气的体积为一次风管(2)中氧气体积的5.5%-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点燃 煤气点火枪之前一次风管(2)内的一次风量为满负荷的70%-8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解决了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煤粉工业锅炉无油煤气点火和稳燃方法,其特征在于:一次风与煤粉的混合物经轴线处设有中心管(1)的一次风管(2)喷出后,形成两股以一次风管(2)轴线为中心、里外层分布的煤粉气流,中心管(1)中喷出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然后采用煤气点火枪点燃煤气进而在含臭氧的空气或氧气的助燃下点燃里层的煤粉气流,然后里层的煤粉气流点燃外层的煤粉气流,其中中心管(1)内空气或氧气中臭氧所占的体积含量为8.2%-9.8%,中心管(1)中氧气的体积为一次风管(2)中氧气体积的5.5%-7.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郎凤娥张宗旺杜铭华王民发王欢郎鹏德郝泽辜俊杰任彦斌赵红卫郎秀荣贾德威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蓝天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