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279 阅读:6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包括减震器上接头、铰接销轴和固定连接于车架的U形结构连接架,减震器上接头嵌入U形结构连接架两支耳并通过铰接销轴铰接于U形结构连接架,铰接销轴通过外套的减震衬套穿过减震器上接头的铰接孔,铰接销轴设置紧靠减震衬套一轴向端面的轴肩,铰接销轴穿出减震衬套的另一轴向端面和U形结构连接架对应侧的支耳并轴向紧固;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后通过轴肩端面压紧减震衬套,能够有效消除减震衬套沿铰接销轴装配间隙,并且使安装间隙成为可以调控的因素,避免使用时后减震器沿铰接销轴的轴向窜动,从而消除驾乘过程中的异响和后轮的左右偏摆,从而保证整车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
技术介绍
摩托车由于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具有较强的道路适应性,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由于摩托车较一般的机动车辆轻且行驶速度较快,同时多行驶于乡间公路,因而会因路面 情况产生较大的震动。为了缓和与衰减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因道路凹凸不平受到的冲击和 震动,保证行车的平顺性与舒适性,有利于提高摩托车的使用寿命和操纵的稳定性,摩托车 均设置前后减震器,由于摩托车载重一般在靠后部位,后减震器承受相对较大重力,同时受 到震动时会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后减震器的结构和连接方式对摩托车的正常行驶具 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摩托车减震器绝大多数采用筒式减震器,筒式减震器一般采用能够承受冲击力的 弹性套管结构形式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提高了摩托车乘骑的适应性、舒适性、平稳性和 安全性。现有技术中,筒式减震器上部连接于车架,下部连接于运动平叉上。现有技术中, 摩托车车架上固定设置U形结构连接架,后减震器上部嵌入U形结构连接架的两支耳之间 并通过铰接销轴铰接,为了缓冲冲击,铰接销轴与减震器上接头之间设置缓冲套;实际安装 中,铰接销轴采用普通国标螺栓(内六角、六角头),装配时利用螺栓的预紧力来将U形结构 连接架的两支耳压变形来控制两支耳内侧与缓冲套之间的间隙。由于装配时U型连接部件 的两支耳的变形力矩的不可控,装配时也不能对其进行监控;如装配未消除间隙,会造成后 减震器在装车孔轴向窜动,驾乘过程中易产生异响,后轮的左右偏摆,从而影响整车操作安 全性,如果为解决以上问题,安装时过度倾向于消除间隙,则在摩托车行驶过程中,会使筒 式减震器在使用时形成横向力或者扭矩,对减震器造成偏磨,对其使用寿命具有不利影响。因此,需要对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进行改进,安装时能够较容易消除减 震器上接头沿铰接销轴轴向的侧间隙,使安装间隙成为可以调控的因素,避免使用时后减 震器沿铰接销轴的轴向窜动,从而消除驾乘过程中的异响和后轮的左右偏摆,从而保证整 车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安装时 能够较容易消除减震器上接头沿铰接销轴轴向的侧间隙,使安装间隙成为可以调控的因 素,避免使用时后减震器沿铰接销轴的轴向窜动,从而消除驾乘过程中的异响和后轮的左 右偏摆,从而保证整车操作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包括减震器上接头、铰接销轴和固 定连接于车架的U形结构连接架,所述减震器上接头嵌入U形结构连接架两支耳并通过铰 接销轴铰接于U形结构连接架,所述铰接销轴通过外套的减震衬套穿过减震器上接头的铰 接孔,所述铰接销轴设置紧靠减震衬套一轴向端面的轴肩,铰接销轴穿出减震衬套的另一轴向端面和U形结构连接架对应侧的支耳并轴向紧固。进一步,所述减震衬套与减震器上接头之间通过球面副配合;采用球副配合,能够 适应车辆行驶过程中对减震器产生的横向力及扭矩,保证减震器上下滑副之间的配合同轴 度,在消除配合间隙的前提下避免偏磨,利于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所述球面副包括设置在减震套上的外凸球面体和设置在减震器上接头上 外套于外凸球面体并与外凸球面体配合的凹球面体;利于加工和装配,保证球面副的配合 精度。进一步,所述减震套由两个同轴设置的减震套单体构成,两个减震套单体轴向外 侧的端面沿径向向外折弯,外凸球面体外套于减震套并通过铰接销轴的轴向紧固力夹持在 两个减震套单体的向外折弯端部之间;凹球面体以轴向固定的方式内套于减震器上接头的 铰接孔;采用减震套单体构成整体衬套结构,利于安装后消除交接轴向各部件之间的间隙, 并且利于拆卸和安装,保证无间隙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铰接销轴的轴肩由异径轴形成,异径轴直径较大的轴段穿入U形结 构连接架一支耳,直径较小的轴段穿出U形结构连接架另一支耳并通过螺纹连接副轴向紧 固;直接通过异径轴结构形成轴肩,加工过程简单,同时加大与U形结构连接架的配合面 积,保证结构安装后的稳定性。进一步,所述铰接销轴为内六角螺栓,内六角螺栓的内六角设置在异径轴直径较 大的轴段轴向端面;结构简单,降低使用和装配成本。进一步,所述凹球面体内套于减震器上接头的铰接孔,轴向两端面分别通过嵌入 减震器上接头的铰接孔内表面的弹簧挡圈限位;降低凹球面体的加工难度,并采用弹簧挡 圈限位,拆装简单容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采用带有轴 肩的铰接销轴安装结构,通过轴肩端面压紧减震衬套,能够有效消除减震衬套沿铰接销轴 装配间隙,并且使安装间隙成为可以调控的因素,避免使用时后减震器沿铰接销轴的轴向 窜动,从而消除驾乘过程中的异响和后轮的左右偏摆,从而保证整车操作安全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 构总成,包括减震器上接头5、铰接销轴3和固定连接于车架的U形结构连接架1、所述减震 器上接头5嵌入U形结构连接架1两支耳(图中为支耳Ia和支耳lb)并通过铰接销轴3 铰接于U形结构连接架1,所述铰接销轴3通过外套的减震衬套穿过减震器上接头5的铰接 孔5a,所述铰接销轴3设置紧靠减震衬套一轴向端面的轴肩3a,铰接销轴3穿出减震衬套 的另一轴向端面和U形结构连接架1对应侧的支耳Ia并轴向紧固,如图所示,穿出侧通过 紧固件轴向预紧,配合轴肩3a压紧紧固,形成无侧隙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衬套与减震器上接头5之间通过球面副配合,可采用减震器上接头5设置凸球面,减震衬套设置凹球面,凸球面和凹球面配合形成球面副配合结构; 也可以是相反的结构,都恩能够实现专利技术目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球面副包括设置在减震套上的外凸球面体7和设置在减震器上 接头5上外套于外凸球面体7并与外凸球面体7配合的凹球面体8 ;如图所示,外凸球面体 7外表面与凹球面体8内表面相互配合,实现球副的可滑动配合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套由两个同轴设置的减震套单体构成,两个减震套单体轴 向外侧的端面沿径向向外折弯(如图所示,两个减震套单体分别为减震套单体2和减震套 单体2a),外凸球面体6外套于减震套并通过铰接销轴3的轴向紧固力夹持在减震套单体2 的向外折弯端部和减震套单体2a的向外折弯端部之间;如图所示,轴向外侧端面是指两个 减震套单体由相对的端面沿轴向两侧的端面;凹球面体8以轴向固定的方式内套于减震器 上接头5的铰接孔5a ;如图所示,外凸球面体7夹持在减震套单体2的向外折弯端部和减 震套单体2a的向外折弯端部之间,实现稳定无间隙的配合安装,并且较容易安装和拆卸。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销轴3的轴肩3a由异径轴形成,异径轴直径较大的轴段3b 穿入U形结构连接架一支耳lb,直径较小的轴段3c穿出U形结构连接架1另一支耳Ib并 通过螺纹连接副4轴向紧固。本实施例中,所述铰接销轴3为内六角螺栓,内六角螺栓的内六角3d设置在异径 轴直径较大的轴段3b轴向端面;如图所示,采用较为普通的内六角螺栓,设置内六角的大 头段即为异径轴的较大轴段。本实施例中,所述凹球面体8内套于减震器上接头5的铰接孔5a,轴向两端面分别 通过嵌入减震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后悬架减震器安装结构总成,包括减震器上接头、铰接销轴和固定连接于车架的U形结构连接架,所述减震器上接头嵌入U形结构连接架两支耳并通过铰接销轴铰接于U形结构连接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销轴通过外套的减震衬套穿过减震器上接头的铰接孔,所述铰接销轴设置紧靠减震衬套一轴向端面的轴肩,铰接销轴穿出减震衬套的另一轴向端面和U形结构连接架对应侧的支耳并轴向紧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显艺彭琳朱大州彭涛牛庆禹蒋传华王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