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198 阅读:3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属于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包括机体(A)以及安装于机体上的四条肢体;其中每条肢体结构均相同,均由第一舵机(1)、第二舵机框架(3)、第二舵机(4)、大腿支架(7)、第三舵机(9)、小腿支架(10)、踝部连接板(12)、双向连接件(13)、直立支撑球头(14)、匍匐支撑球头(15)组成;上述第一舵机(1)的输出轴线与机体(A)中心轴线平行,第二舵机(4)的输出轴线与第一舵机(1)的输出轴线垂直、第三舵机(9)的输出轴线与第二舵机(4)的输出轴线平行。该机器人可实现匍匐运动与直立运动的相互转化,提高了四足机器人复杂环境下越障能力,为高效稳定运动提供多种运动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技术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 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运动实现,主要应用于复杂地面多功能行走运动的足式机器人。
技术介绍
适应山地环境的足式机器人是当今机器人研究领域最为前沿的课题之一,它集机 械、电子、计算机、材料、传感器、控制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门学科于一体,反映了一个国家 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研究水平,同时也作为一个国家高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各发达国家在 该领域相继投入巨资开展研究。变结构足式机器人能够实现复杂地面爬坡,可调整前后端高低体位运动相结合的 方式,满足更大坡度的山地环境运动要求,增强了山地环境运动的适应性,提高了足式机器 人的移动能力。可依据行走的速度和地面状况,可选择不同的运动方式,因此变结构足式机 器人的步态转变方式为节约能耗、实现高效运动提供有利途径。变结构足式机器人将在山 地救灾、林地勘测等特殊复杂环境下有巨大的需求背景。经生物学观测可知,低体位匍匐运动的爬行速度相对较慢(如鳄鱼、乌龟等),高 体位的直立奔跑运动的速度相对较快(如豹、马等)。变结构足式机器人能够根据不同的复 杂环境,完成低体位匍匐爬行、高体位直立奔跑运动,具有优良的运动能力,可替代人类完 成各种复杂地面运动等作业任务。低速运动时通常采用匍匐爬行运动,主要表现在身体贴 近地面缓慢爬行,在静止状态下可依靠身体着地以节约肢体输出力;在高速状态时可采用 直立奔跑方式,主要表现在身体远离地面,肢体位于身体下方,通过肢体协调运动实现快速 运动。因此,变结构足式机器人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比较国内外较为著名的足式机器人,其中MIT,Stanford,Carnegie Mellon等研究 机构研制的“LittleDog”是一款用于研究动力学的四足机器人,其运动方式属于直立运动 方式。TITAN-VIII机器人每足具有三个自由度,其中大腿关节具有前后转动和上下转动两 个自由度,膝关节具有一个上下转动自由度,实现在不平地面的静态稳定运行,其运动方式 属于匍匐爬行运动方式。美国军方“Bigdog”四足机器人可以攀越35度的斜坡,可以承载40多公斤的装备, 约相当于其重量的30%,其液压装置由单缸两冲程发动机驱动。能够自行沿着简单的路线 行进,或被远程控制。可在山地、沼泽、雪地等环境中行走,其运动方式属于直立运动方式。华中科技大学研制的“4+2”多足步行机器人。而所谓“4+2”是指步行机器人在复 杂步行区域最多可利用六条腿来实现稳健的步行运动,而在工作区域又可作为具有两条上 臂的四足机器人。因此,该机器人不仅具有步行移动的基本功能而且可借助相应的末端执 行上具,如机械手臂来完成指定的作业任务,体现机器人的多功能性,其运动方式属于匍匐 爬行运动方式。现有的机器人中并没有可以同时实现匍匐运动和直立运动的四足机器人,因此本 专利技术注重提出变结构运动方式,体现变结构运动的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 及其运动实现,该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可实现匍匐运动与直立运动的相互转化,提高了四足 机器人复杂环境下越障能力,为高效稳定运动提供多种运动模式。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以及安装于机体上的四条肢体;其中每条肢体结构均相同,均由第一舵机、第二舵机框架、第二舵机、大腿支架、第 三舵机、小腿支架、踝部连接板、双向连接件、直立支撑球头、匍匐支撑球头组成;其中第一 舵机安装于机体上,第二舵机框架一端安装于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舵机安装于第二 舵机框架内,大腿支架一端安装于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舵机安装于大腿支架的另一 端,小腿支架一端安装于第三舵机的输出轴上,踝部连接板安装于小腿支架的另一端,直立 支撑球头和匍匐支撑球头通过双向连接件安装于踝部连接板上;上述第一舵机的输出轴线与机体中心轴线平行,第二舵机的输出轴线与第一舵机 的输出轴线垂直、第三舵机的输出轴线与第二舵机的输出轴线平行。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运动时,可从匍 匐运动状态转变为直立运动状态,即从低体位运动转变到高体位运动,提高了机器人的越 障能力和行动效率;同时也可实现从直立运动状态转变为匍匐运动状态,即从高体位运动 转变到低体位运动,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稳定性。这种匍匐运动和直立运动相互转变的变 结构运动形式,提高了足式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增加了运动模式的选择方式,为多功能稳定 高效的足式机器人运动提供结构创新方式。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匍匐运动与直立运动的相互转化,提高了四足机器人的运动能 力。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简单、运动原理清晰、运动实现方便,满足四足机器人复杂环境下 越障能力,为高效稳定运动提供多种运动模式。3、本专利技术在不增加自由度数和自由度分布的前提下,可同时实现匍匐运动和直立 运动,提高了四足机器人的有效运动功能,为四足机器人结构创新设计提供有利途径和良 好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机器人结构和功能的一体化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肢体分解示意图。图3-1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匍匐初始状态1示意 图。图3-2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匍匐运动状态2示意 图。图3-3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前腿翻转运动状态3示 意图。图3-4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前腿直立运动状态4示 意图。图3-5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后腿翻转运动状态5示 意图。图3-6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后腿直立运动状态6示 意图。图3-7是本专利技术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直立初始状态7示意 图。上述图中标号名称A、机体;1、第一舵机;2、主支架;3、第二舵机框架;4、第二舵 机;5、连接杆;6、支撑架;7、大腿支架;7-1、大腿支架的一部分;7-2、大腿支架的另一部分; 9、第三舵机;10、小腿支架;10-1、小腿支架的一部分;10-2、小腿支架的另一部份;12、踝部 连接板;13、双向连接件;14、直立支撑球头;15、匍匐支撑球头;图中Elf部分为肢体分解部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结合图1、2、3-1,3-2、3-3、3-4、3-5、3-6、3-7,本实施例为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 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设计及其运动实现,包括机体A、第一舵机、前主支架、第二舵 机框架、第二舵机、连接杆、支撑架、大腿支架、第三舵机、小腿支架、踝部连接板、双向连接 件、直立支撑球头、匍匐支撑球头。如图2所示为肢体的结构分解,机体与主支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简称固连),将 第一舵机固定在主支架上,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舵机框架一端固连,第二舵机框架另 一端与支撑架销钉连接,支撑架与主支架通过连接杆固连,第二舵机固定在第二舵机框架 上,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与大腿支架固连,大腿支架另一端与第二舵机框架销钉连接,第三舵 机固定于大腿支架上,第三舵机的输出轴与小腿支架固连,小腿支架另一端与大腿支架销 钉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匍匐与直立运动互变的变结构四足机器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A)以及安装于机体上的四条肢体;其中每条肢体结构均相同,均由第一舵机(1)、第二舵机框架(3)、第二舵机(4)、大腿支架(7)、第三舵机(9)、小腿支架(10)、踝部连接板(12)、双向连接件(13)、直立支撑球头(14)、匍匐支撑球头(15)组成;其中第一舵机(1)安装于机体(A)上,第二舵机框架(3)一端安装于第一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舵机(4)安装于第二舵机框架内,大腿支架(7)一端安装于第二舵机的输出轴上,第三舵机(9)安装于大腿支架的另一端,小腿支架(10)一端安装于第三舵机的输出轴上,踝部连接板(12)安装于小腿支架的另一端,直立支撑球头(14)和匍匐支撑球头(15)通过双向连接件(13)安装于踝部连接板(12)上;上述第一舵机(1)的输出轴线与机体(A)中心轴线平行,第二舵机(4)的输出轴线与第一舵机(1)的输出轴线垂直、第三舵机(9)的输出轴线与第二舵机(4)的输出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志伟戴振东李宏凯张昊宫俊于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