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EMI升压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3758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力领域,提供了一种低EMI升压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装置。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直接控制升压电感中电流,从而间接控制输出电压。由于采用特殊的电流环,控制信号的开周期和关周期都会根据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控制频率发生抖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EMI噪音。并且,电流上升时的斜率、以及下降时的斜率不发生变化,因此,不需要进行斜率补偿,不仅简化了电路,也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EMI升压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装置。
技术介绍
升压电路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使用电池供电,但目标电压却高于电源电压的 场合。目前,升压技术主要有两种1、用低压电源对多个电容逐个充电,再用电子开关将其 串联输出较高的电压。通过对电子开关的控制,让充电和放电有规律地交替执行,从而将电 能源源不断地送到负载。这种控制方法通常被称作电荷泵方法。它的主要缺点是仅限于 小功率应用,比如RS232驱动电路中;电路噪音多,源于对电容充电极短的瞬间有很大的注 入电流,产生强烈的电路噪音。2、用电感升压,当开关开通时,输入电能以磁能的方式储存 在电感中,当开关断开时,电感中的电流继续流动,以高于输入电压的方式将磁能转换成电 能通过负载释放。这种控制方法被广泛使用,基于这种控制原理的控制芯片层出不穷。参阅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提供的使用电感升压的电路原理,该升压电路包括电 源、电容Ci、电感L,开关S、二极管D、电容Co,负载R。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流过路径1,电 能被储存在电感L中;当开关S分断时,电流流过路径2,储存在电感L中的能量通过二极 管D对负载R释放。在能量释放过程中,电感L两端始终出现左负右正的电压,该电压跟电 源电压叠加后对负载R放电,所以负载R的电压总是高于输入电压,达到升压目的。在使用电感升压的方法中,根据控制方法,可再细分为电压模控制器、电流模控制 器。电压模控制器直接以电压为控制目标,控制环路中只有电压环,缺点是电流不被控制, 容易出现过电流和电路不稳定等缺陷。电流模控制器直接以电流为控制目标,间接控制输 出电压,控制环中存在电流环和电压环两个环路。相对电压模控制来说,电流模控制器存在 一些优点,例如控制环路数学模型更易建立、动态响应快、电流受控制、不过流等,但是,由 于电流模控制大多采用固定频率的PWM控制方法来对电流进行控制,该方法属于单边过流 比较方法,所产生的EMI噪音分布相对集中,难以通过EMC测试。并且,存在电流次震荡问 题,虽然可以采用斜率补偿的方法来消除这种震荡,但斜率补偿调试非常麻烦,全功率范围 做到最优补偿更难,而且对它的调整会影响参考电流的有效值,这种关联性极大地延长研 发周期,此类芯片内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交货周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EMI升压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的升压电路的 EMI噪声较大,需要进行斜率补偿,从而不仅结构复杂,而且成本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EMI升压电路,所述升压电路包括输入电源 Vin、连接输入电源Vin的电压环、电流环,所述电压环根据参考电压Vref和实际输入电压, 生成电流控制指令Iref ;所述电流环包括迟滞比较器CP,所述迟滞比较器CP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控 制指令Iref相连,其反相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s连接到输入电源Vin,其输出端连接到MOS管S,所述MOS管S与二极管D的输入端相连,以及通过电感L连接到输入电源Vin。进一步地,所述电压环包括负载RL,与所述负载RL并联的电容Co,分压电阻Rp、Rd 串联后与所述负载RL并联,所述电压环还包括由运算放大器A、补偿电容Ce、补偿电阻Rc 组成的PI调节器,所述运算放大器A的同相输入端与参考电压Vref相连,其反相输入端连 接于分压电阻RP、RD之间,其输出端生成电流控制指令Iref,与电流环相连。进一步地,在所输入电源Vin两端还连接有电容Ci。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压装置,所述升压装置采用上述的低 EMI升压电路。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直接控制升压电感中电流,从而间接控制输出电压。由于采 用特殊的电流环,控制信号的开周期和关周期都会根据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控制频率 发生抖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 EMI噪音。并且,电流上升时的斜率、以及下降时的斜率不发 生变化,因此,不需要进行斜率补偿,不仅简化了电路,也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使用电感升压的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EMI升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流、电压变化情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 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低EMI升压电路主要应用于将输入直流电压进行提升,输出功率较 大,并且对EMI要求较高的场合。本电路采用bang-bang控制原理,直接控制升压电感中电 流,从而间接控制输出电压。由于控制环路的软特性,控制信号的开周期和关周期都会根据 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导致控制频率,发生抖动,因此极大地减少了 EMI噪音。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低EMI升压电路的结构,该低EMI升压电路可以 应用到各种升压装置中。该升压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ru连接输入电源Vin的电压环(实线框)、电流环(虚 线框),所述电压环根据参考电压Vref和实际输入电压,生成电流控制指令Iref。所述电流环包括迟滞比较器CP,所述迟滞比较器CP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控 制指令Iref相连,其反相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s连接到输入电源Vin,其输出端连接到 MOS管S,所述MOS管S与二极管D的输入端相连,以及通过电感L连接到输入电源Vin。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电压环可以采用经典PI控制器。即所述电压环包括负载 RL,与所述负载RL并联的电容Co,分压电阻Rp、Rd串联后与所述负载RL并联,所述电压环 还包括由运算放大器A、补偿电容Ce、补偿电阻Rc组成的PI调节器,所述运算放大器A的 同相输入端与参考电压Vref相连,其反相输入端连接于分压电阻RP、RD之间,其输出端生 成电流控制指令Iref,与电流环相连。在本实施例中,运算放大器A与补偿电容Ce、补偿电阻Rc共同组成PI调节器,构 成电压环的主要部件。电压环输入量有两个,分别是参考电压Vref和反馈电压Vfbk ;输出 量一个即电流环参考电流指令Iref。参考电压减去反馈电压作为电压环误差输入,误差输 入分别被送往比例放大器和积分放大器,两者的合成输出即电流环参考电流指令。调整Cc 和Rc的值可以分别调整积分增益和比例增益。输出电压为Vref*(Rp+Rd)/Rd。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输入电源Vin两端还连接有电容Ci。在本实施例中,电压环的功能是比较参考电压Vref和实际输出电压,生成电流 控制指令Iref,并将此指令输送给电流环。电流环的功能是简单地响应电流控制指令 Iref,控制流入负载侧的电流。电压环和电流环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控制环路,始终维持输 出电压稳定,它的动态调整过程是当负载变重时,输出电压下降,电压环生成较大电流指 令,电流环则控制输出更大电流,导致负载电压上升;当负载变轻时,输出电压上升,电压环 生成较小电流指令,电流环则控制输出更小电流,导致负载电压下降,这一负反馈过程使输 出电压趋于稳定。在本专利技术中,电压环采用经典PI控制器。而电流环的设计不是采用经典的PID控 制器,也不是采用常用的电流模控制器。本专利技术的电流环采用bang-bang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EMI升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包括输入电源Vin、连接输入电源Vin的电压环、电流环,所述电压环根据参考电压Vref和实际输入电压,生成电流控制指令Iref;所述电流环包括迟滞比较器CP,所述迟滞比较器CP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电流控制指令Iref相连,其反相输入端通过采样电阻Rs连接到输入电源Vin,其输出端连接到MOS管S,所述MOS管S与二极管D的输入端相连,以及通过电感L连接到输入电源Vin。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伟陈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振邦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