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的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3689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杯转粒化器(4)、重整炉(1)、热解炉(2)和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与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重整炉和热解炉对熔渣余热进行梯级回收,显著提高了熔渣余热回收率,同时在重整炉中进行的重整反应还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提供二氧化碳,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余热回收,具体涉及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的方法


技术介绍

1、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高温熔渣(钢渣、高炉渣)作为副产物,排放温度达1400℃以上。目前主要通过干法粒化技术处理高温熔渣,但是干法粒化得到的高温颗粒温度高达1000℃,依旧具有较高的热量。传统的回收高温颗粒中热量的方式大多为物理法,但是采用物理法回收余热的回收率较低,仍会浪费大量热量。此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烟气,污染环境。

2、如何减少钢铁生产过程中能源浪费和二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和余热回收的方法,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余热回收系统能够高效回收熔渣余热同时能够将钢铁冶炼过程中排放的烟气资源化。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杯转粒化器4、重整炉1、热解炉2和冷凝器3;

3、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与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连通。

4、优选的,所述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设置于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还设置有高温颗粒进口13和合成气出口12;所述重整炉1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14;

5、所述杯转粒化器4出口与重整炉1的高温颗粒进口13连通。

6、优选的,所述热解炉2的侧壁设置有低温颗粒进口23,所述热解炉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物料进口21和热解气出口22;所述热解炉2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24;

7、所述重整炉1的低温颗粒出口14与热解炉2的低温颗粒进口23连通;

8、所述热解炉2的低温颗粒出口24与余热锅炉5连通。

9、优选的,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设置于冷凝器3的底部,所述冷凝器3底部还设置有热解气进口31;所述冷凝器3的顶部设置有合成气出口32;

10、所述热解炉2的热解气出口22与冷凝器3的热解气进口31连通。

11、优选的,所述杯转粒化器4的进口与钢铁冶炼炉的熔渣出口连通。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利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对熔渣进行余热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将熔渣通入杯转粒化器4进行粒化,得到高温颗粒;

14、将所述高温颗粒和生物油、烟气分别输送至重整炉1进行重整反应,分别得到合成气和低温颗粒;所述烟气为钢铁冶炼炉的烟气;

15、将所述低温颗粒和生物质分别输送至热解炉2进行热解反应,得到热解气;

16、将所述热解气输送至冷凝器3进行气液分离,分别得到生物油和合成气。

17、优选的,所述重整反应的温度为800~1000℃;

18、所述高温颗粒的温度为800~1000℃。

19、优选的,所述烟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为15~20%。

20、优选的,所述热解反应的温度为500~800℃;

21、所述低温颗粒的温度为500~800℃。

22、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包括稻草、花生壳或玉米杆。

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杯转粒化器4、重整炉1、热解炉2和冷凝器3;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与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连通。本专利技术重整炉和热解炉对熔渣余热进行梯级回收,显著提高了熔渣余热回收率,同时在重整炉中进行的重整反应还用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烟气提供二氧化碳,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杯转粒化器(4)、重整炉(1)、热解炉(2)和冷凝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设置于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还设置有高温颗粒进口(13)和合成气出口(12);所述重整炉(1)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2)的侧壁设置有低温颗粒进口(23),所述热解炉(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物料进口(21)和热解气出口(22);所述热解炉(2)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设置于冷凝器(3)的底部,所述冷凝器(3)底部还设置有热解气进口(31);所述冷凝器(3)的顶部设置有合成气出口(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转粒化器(4)的进口与钢铁冶炼炉的熔渣出口连通。

6.利用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对熔渣进行余热回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反应的温度为800~1000℃;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含量为15~2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反应的温度为500~800℃;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9所述余热回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包括稻草、花生壳或玉米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杯转粒化器(4)、重整炉(1)、热解炉(2)和冷凝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整炉的物料进口(11)设置于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所述重整炉(1)的顶部还设置有高温颗粒进口(13)和合成气出口(12);所述重整炉(1)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解炉(2)的侧壁设置有低温颗粒进口(23),所述热解炉(2)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物料进口(21)和热解气出口(22);所述热解炉(2)的底部设置有低温颗粒出口(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3)的生物油出口(33)设置于冷凝器(3)的底部,所述冷凝器(3)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鑫丁志军薛月凯李晨晓赵定国王书桓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