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节能,尤其涉及一种碳捕集装置。
技术介绍
1、随着国际对能源的使用和二氧化碳排放的要求,全球低碳能源领域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具有高效率和二氧化碳捕集的发电技术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高温燃料电池发电技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和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特点满足了较低的碳排放和较高的发电效率要求,而且在分布式发电中得到一定的应用。
2、碳捕获技术主要分为固体吸附、膜分离以及溶液吸收,其中溶液吸收技术再现有工业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当今捕获co2最为成熟的技术。现有的碳捕集技术缺乏对碳吸收溶液的回收再利用,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捕集装置,包括: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2、所述箱体包括:吸收室、过渡室、逸出室、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所述吸收室和所述逸出室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两侧,所述过渡室位于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吸收室与所述过渡室连通,所述吸收室与所述过渡室连通处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吸收室内,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逸出室内,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连通;
3、所述吸收室与含碳废气输送模块连通;所述逸出室分别与高温蒸汽供应模块和二氧化碳回收模块连通;所述过渡室与剩余废气处理模块连通;其中,所述含碳废气输送模块用于将含碳废气输送至吸收室内部;所述高温蒸汽供应模块用于将高温蒸汽通入所述逸出室内部;所述二氧化碳回收模块用于回收储存二氧化碳;所述剩余废
4、可选地,还包括:第一连通组件、第二连通组件、第一分析组件、第一调控组件、第二分析组件和第二调控,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连通;所述第一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一调控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内;所述第二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内;所述第一分析组件与所述第一调控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电性连接。
5、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进液侧,所述第一调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出液侧;所述第二分析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进液侧,所述第二调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出液侧;
6、其中,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进液侧为所述第一连通组件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一侧;所述第一连通组件的出液侧为所述第一连通组件与所述第二筒体连通一侧;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进液侧为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与所述第二筒体连通一侧;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出液侧为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与所述第一筒体连通一侧。
7、可选地,所述第一分析组件和所述第二分析组件均为浓度分析器。
8、可选地,所述第一调控组件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均为控制调节阀。
9、可选地,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吸收室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筒体内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液口和第二液口,所述第一液口和所述第二液口均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一筒体连通处相适配。
10、可选地,所述第一液口和所述第二液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
11、可选地,所述第二筒体与所述逸出室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有第三腔体和第四腔体,所述第三腔体和所述第四腔体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三液口和第四液口,所述第三液口和所述第四液口均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筒体连通处相适配。
12、可选地,所述第三液口和所述第四液口处均设置有控制阀。
13、可选地,还包括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位于所述保护组件内侧。
14、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碳捕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碳捕集技术缺乏对碳吸收溶液有效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问题。
1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碳捕集装置,包括: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所盖体形状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形状相对应;所述箱体包括:吸收室、过渡室、逸出室、第一筒体、第二筒体、第一连通组件和第二连通组件,所述吸收室和所述逸出室分别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两侧,所述过渡室位于所述箱体的中部,所述吸收室与所述过渡室连通,所述吸收室与所述过渡室连通处设置有隔离组件;所述吸收室与含碳废气输送模块连通;所述逸出室分别与高温蒸汽供应模块和二氧化碳回收模块连通;所述过渡室与剩余废气处理模块连通;其中,所述含碳废气模块用于将含碳废气输送至吸收室内部;所述高温蒸汽供应模块用于将高温蒸汽通入所述逸出室内部;所述二氧化碳回收模块用于回收储存二氧化碳;所述剩余废气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所述过渡室内排出的剩余废气;所述隔离组件用于将二氧化碳隔离在所述吸收室内部;所述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吸收室内,所述第二筒体设置在所述逸出室内,所述第一连通组件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和所述第二筒体连通;通过吸收室内第一筒体中的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吸收含碳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余废气进入过渡室内,通过剩余废气处理模块处理后排出,并将第一筒体中的溶液转至逸出室内第二筒体中,在逸出室内析出溶液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二氧化碳回收模块回收储存析出的二氧化碳,再将析出二氧化碳后的溶液转入吸收室的第一筒体中,从而实现零碳排放,且可以将二氧化碳吸收溶液回收重复利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组件(7)、第二连通组件(10)、第一分析组件(8)、第一调控组件(9)、第二分析组件(11)和第二调控组件(12),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5)和所述第二筒体(6)连通;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和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内;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安装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内;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与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的进液侧,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的出液侧;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进液侧,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出液侧;
4.如权利要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均为控制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5)与所述吸收室(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筒体(5)内设置有第一腔体(502)和第二腔体(504),所述第一腔体(502)和所述第二腔体(504)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一液口(501)和第二液口(503),所述第一液口(501)和所述第二液口(503)均与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和所述第一筒体(5)连通处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口(501)和所述第二液口(503)处均设置有控制阀。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筒体(6)与所述逸出室(3)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筒体(6)内设置有第三腔体(602)和第四腔体(603),所述第三腔体(602)和所述第四腔体(603)的内壁分别开设有第三液口(601)和第四液口(604),所述第三液口(601)和所述第四液口(604)均与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和所述第二筒体(6)连通处相适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液口(601)和所述第四液口(604)处均设置有控制阀。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组件(4),所述保护组件(4)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位于所述保护组件(4)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箱体,所述盖体安装在所述箱体的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通组件(7)、第二连通组件(10)、第一分析组件(8)、第一调控组件(9)、第二分析组件(11)和第二调控组件(12),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和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两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筒体(5)和所述第二筒体(6)连通;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和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安装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内;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安装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内;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与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的进液侧,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设置在所述第一连通组件(7)的出液侧;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进液侧,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设置在所述第二连通组件(10)的出液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析组件(8)和所述第二分析组件(11)均为浓度分析器。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捕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控组件(9)和所述第二调控组件(12)均为控制调节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元兴,雷宪章,张安安,廖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岷山绿氢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