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电泳显示装置包含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电泳显示层以及驱动模块,其中驱动模块包含吸附驱动模式与显示驱动模式。当吸附驱动模式启动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一电压差,使第二电极层与电泳显示层产生静电吸附,减少两层之间的空气间隙;当显示驱动模式启动时,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二电压差,使电泳显示层受到两层电极层之间的电场变化,进行数据传输与显示的动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达到使数据完全传输且均匀显示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提升数 据传输与数据显示的均勻效果的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在现今追求短小轻薄的电子设备的趋势下,渐 渐被具备体积较小、耗电量较少等优势的平面显示装置所取代。因此,平面显示装置已成为 目前显示装置市场的主流商品。平面显示装置的种类繁多,其中运用液晶显示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是目前较为受 欢迎的商品,其市场应用也十分广泛,像是电脑显示装置、液晶电视等也日渐普及中。除了 液晶显示技术之外,运用电泳显示技术的显示装置,如电子纸、电子书,触碰显示装置等商 品,也开始被市场所注意,逐渐迈向产业化。传统上电泳显示技术的电子书显示装置,如图1所示,包含第一电极层10、电泳 显示层30、粘着层50、第二电极层20以及基板40。电泳显示层30设置在第一电极层10与 第二电极层20间且紧密地贴合于第一电极层10,粘着层50则将电泳显示层30固定在第二 电极层20。如图1所示,电泳显示层30包含电子显示粒子层31以及密封层33,并且电泳显示 粒子层31紧邻于第一电极层10。电泳显示粒子层31中含有多个电泳显示粒子35。当第 一电极层10与第二电极层20之间存有电压差时,会使得电泳显示粒子35受到电场变化的 影响而开始移动,进而完成数据传输与显示的动作。由于在图1所示的电子书显示装置中具有粘着层50可使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 极层20紧密地贴覆,因此无空气间隙形成于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极层20之间。然而若 因工艺不良或其他因素造成当有空气间隙形成于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极层20之间时, 由于受到空气间隙的影响,会使得电泳显示层30所形成的电场差小于原先设定的电场差 或是没有任何电场差异的形成,进而影响电泳显示粒子35的移动状态。如此一来,在有空 气间隙形成的位置上,会影响电泳显示粒子35的移动状态会受到影响,进而发生数据传输 与显示不完全、不均勻的现象。除此之外,有时电子纸装置采用的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极层20可彼此相互分 离。当需要数据传输时,才将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极层20相互贴合;然后再施加电压以 进行数据传输的动作。然而,此时容易在电泳显示层30与第二电极层20之间形成空气间 隙,进而发生数据传输与显示不完全、不均勻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可避免在电泳显示 层及电极层间产生空气间隙。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具有数据均勻3传输与显示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包含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电泳显示层以及驱动模块。 电泳显示层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并且电泳显示层贴覆于第一电极层。电 泳显示层含有多个电泳显示粒子,借由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的电压差,来操控电 泳显示粒子的移动方向,进而达到电泳显示装置的数据传输与数据显示。电泳显示装置中的驱动模块包含吸附驱动模式与显示驱动模式。当吸附驱动模式 启动时,驱动模块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形成第一电压差,使两层电极层之间产生静 电吸附,进而减少在电泳显示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空气间隙的形成。当显示驱动模式启动 时,驱动模块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形成小于第一电压差的第二电压差,使两层电极 层之间产生电场,进而驱动电泳显示层中的电泳显示粒子的移动,来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 显示的动作。电泳显示装置中的第二电极层,可以借由黄光光刻技术以及物理气相沉积方式, 在基板上设置多个薄膜晶体管与多个像素电极,以形成薄膜晶体管阵列。于吸附驱动模式 时,驱动模块可于第一电极层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一电压差;于显示驱动模式时,驱动模 块可于第一电极层与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第二电压差。电泳显示装置数据传输方法包含下列步骤首先提供电泳显示装置,此电泳显示 装置包含第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以及电泳显示层,其中电泳显示层贴覆于第一电极层,并 且设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中间,而电泳显示层与第二电极层之间含有一间隙层。 之后,在吸附驱动模式,施加第一电压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在两层电极层之间形 成静电力,使电泳显示层与第二电极层紧密吸附,减少空气间隙的形成;在显示驱动模式, 施加小于第一电压差的第二电压差于第一电极层与第二电极层,在两层电极层之间形成电 压差,使电泳显示层中的电泳显示粒子产生移动,而进行数据传输与数据显示。由于在显示驱动模式步骤前,借由吸附驱动模式步骤的进行,使电泳显示层与第 二电极层受到第一电压差所产生的静电力而紧密贴合,避免空气间隙的形成,因此,在进行 显示驱动模式步骤时,可以达到使数据完全传输且均勻显示的效果。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电泳显示装置的示意图2A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2B为电泳显示装置的第二电极层的实施例示意图3A为吸附驱动模式的电路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3B为显示驱动模式的电路组合的实施例示意图4A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数据传输方法的实施例流程图;及图4B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数据传输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第一电极层20第二电极层30电泳显示层31电泳显示粒子层433密封层35电泳显示粒子40基板100第一电极层200第二电极层210薄膜晶体管230像素电极300电泳显示层310电泳显示粒子层330密封层350电泳显示粒子400基板500驱动模块510低驱动电压电路530开关电路550升压电路600间隙层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及其数据传输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电泳显示装置包含第 一电极层、第二电极层、电泳显示层以及驱动模块。电泳显示装置数据传输方法步骤,包含 借由驱动模块的吸附驱动模式与显示驱动模式,来完成电泳显示装置数据传输的动作。在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泳显示装置包含第一电极层100、第二电极层200、电 泳显示层300与驱动模块500。电泳显示层300设置于第一电极层100与第二电极层200 间,并且电泳显示层300贴覆于第一电极层100。在不施加电压的状态下,电泳显示层300与 第二电极层200间可能含有间隙层600,例如空气间隙层(air gap)。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 极层100为一具有导电特性且透明的材质,常见的材料为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I TO)。如图2A所示,在电泳显示装置的电泳显示层300中,含有电泳显示粒子层310及 密封层330,并且电泳显示粒子层310夹于第一电极层100与密封层330间。除此之外,在 电泳显示粒子层310中含有多个电泳显示粒子350。在本实施例中,电泳显示装置的显示 效果是借由电泳显示粒子350的动作来完成,而电泳显示粒子的动作则是借由第一电极层 100与第二电极层200之间的电场变化来控制。如图2A所示,在电泳显示装置的电泳显示 层300中,密封层330是用来密封电泳显示粒子层310于其与第一电极层100之间。在本 实施例中,密封层330较佳为一非导电材料层,常用的材质为紫外光线硬化树脂、热熔胶或 是热塑性的弹性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可利用物理气相沉积方法与黄光光刻技术设置第二电极层200于 基板400上。如图2B所示,第二电极层200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泳显示装置,包含: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二电极层;一电泳显示层,贴覆于该第一电极层,并且设置于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中间,其中该电泳显示层与该第二电极层之间含有一间隙层;以及一驱动模块,电连接于该第一电极层以及该第二电极层,其中该驱动模块具有一吸附驱动模式以及一显示驱动模式,当处于该吸附驱动模式时,该驱动模块在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间形成一第一电压差;当处于该显示驱动模式时,该驱动模块在该第一电极层与该第二电极层间形成一第二电压差,其中该第一电压差大于该第二电压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造时,陈志彦,陈志伟,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