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1874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3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包括主体外罩,所述主体外罩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罩底,所述主体外罩内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储蚊装置,所述主体外罩内位于所述储蚊装置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中心与所述主体外罩相通,所述主体外罩顶部固定设置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管,所述储蚊装置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着监测管,所述监测管内固定设置有蚊虫密度监测模块,所述遮挡盖与所述主体外罩之间沿着主体外罩上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所述储蚊装置为中空的管体结构,所述储蚊装置包括监测管和吸引风机,所述储蚊装置的上端通过螺装方式与所述主体外罩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蚊虫监测,具体涉及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


技术介绍

1、蚊媒传染病是以蚊作为传播媒介,将病原生物从宿主向人传播的疾病,主要有登革热、寨卡、疟疾、黄热病、西尼罗热、乙脑和丝虫病等。对蚊媒的监测不仅有利于了解蚊虫的种群构成、密度的消长变化、地理分布等规律,为科学的制定蚊类防制措施提供依据,并且能够在蚊媒传染病流行时提供警报,对蚊媒传染病的预测、预防和风险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2、现有的蚊媒监测技术主要有:

3、第一种:人诱法(人工叮咬法),人诱法是以三人一组,选择清晨或傍晚时间,在无阳光和避风的场所,三人呈三角形面对面坐好不动,暴露小腿,等蚊子叮咬,然后用捕蚊器或吸蚊管人工捕蚊。从捕到第一只蚊子算起连续捕捉1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指数[只/(人工·小时)]。人诱法是成蚊监测中最敏感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疫情发生时,如果直接人诱会有感染疾病的危险,不符合医学伦理和生物安全而很少被实际应用。

4、第二种:人帐诱捕法,人帐诱捕法是在蚊虫孳生地挂一锥形体蚊帐,高1.5m,顶宽0.7m,四方顶,底宽为顶宽的2倍,下缘离地面20~30cm,人在帐内诱蚊入帐,用手电筒照明,以捕蚊器或吸蚊管在帐内连续捕蚊。从日落开始诱捕蚊虫,每次诱捕1~2h,将捕获的蚊子计数,鉴定蚊种并计算密度[只/帐]。人帐诱捕法在进行蚊媒监测时应严格遵守“定时、定人、定点”原则。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可对比性。人帐诱捕法操作简便,但该方法以人做诱饵,在发生蚊媒传染病的地区,存在易使操作者感染疾病的风险。

5、上述现有技术中蚊媒监测技依靠人工进行监测,对于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度极高,基层工作人员的经验、责任心等会导致监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同时,数据记录零散,不能形成完整系统的数据库进行长期、精准、科学的监测与分析。

6、鉴于上述因素,特别设计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改变了现有技术依赖人工进行监测的手段,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解决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包括主体外罩,所述主体外罩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罩底,所述主体外罩内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储蚊装置,所述主体外罩内位于所述储蚊装置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中心与所述主体外罩相通,所述主体外罩顶部固定设置有遮挡盖,所述遮挡盖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管;

3、所述储蚊装置内以可拆卸方式安装着监测管,所述监测管内固定设置有蚊虫密度监测模块;

4、所述遮挡盖与所述主体外罩之间沿着主体外罩上端面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支撑柱。

5、进一步地,所述储蚊装置为中空的管体结构,所述储蚊装置包括监测管和吸引风机,所述储蚊装置的上端通过螺装方式与所述主体外罩连接,且所述储蚊装置的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定位孔,螺纹定位孔内螺纹连接着监测管;

6、所述储蚊装置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吸引风机。

7、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管内设置的蚊虫密度监测模块包括采集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所述采集模块与无线传输模块电性连接,且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主体外罩上固定设置有控制器电性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吸引风机,并通过所述控制器上传至云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对数据进行监测。

9、所述采集模块采用红外感应器,所述采集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模块传输至所述控制器内的cpu数据处理模块。

10、进一步地,所述储蚊装置的上端面除固定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定位孔以外的位置上固定开设有若干细小透气通孔。

11、进一步地,所述主体外罩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缓释载体槽,所述缓释载体槽沿着所述主体外罩圆周内壁间隔设置;

12、所述缓释载体槽为底端开口的矩形或是圆柱空槽结构,且所述缓释载体槽内安装有蚊虫诱芯,所述蚊虫诱芯采用天然脱硫橡胶塞作为缓释载体;

13、所述主体外罩与所述托架之间设置通道。

14、进一步地,所述储蚊装置内壁固定设置有缓释载体槽,所述缓释载体槽沿着所述主体外罩圆周内壁间隔设置;

15、所述缓释载体槽为底端开口的矩形或是圆柱空槽结构,且所述缓释载体槽内安装有蚊虫诱芯,所述蚊虫诱芯采用天然脱硫橡胶塞作为缓释载体。

16、进一步地,所述监测管以可拆卸方式连着封盖,所述封盖内固定设置有蚊虫诱芯。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可对区域内的蚊虫密度进行监测,改变了现有技术依赖人工进行监测的手段,减少了人工操作的时间和人力,解决了对基层工作人员的依赖程度,提高了监测的准确率,使监测和分析更加科学和精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包括主体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罩(1)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罩底(3),所述主体外罩(1)内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储蚊装置(2),所述主体外罩(1)内位于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托架(5),所述托架(5)中心与所述主体外罩(1)相通,所述主体外罩(1)顶部固定设置有遮挡盖(4),所述遮挡盖(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装置(2)为中空的管体结构,所述储蚊装置(2)包括监测管(8)和吸引风机(7),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端通过螺装方式与所述主体外罩(1)连接,且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定位孔,螺纹定位孔内螺纹连接着监测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8)内设置的蚊虫密度监测模块包括采集模块(11)和无线传输模块(12),所述采集模块(11)与无线传输模块(12)电性连接,且无线传输模块(12)与所述主体外罩(1)上固定设置有控制器(14)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14)电性连接吸引风机(7),并通过所述控制器(14)上传至云服务器,使用户可以远程对数据进行监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端面除固定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定位孔以外的位置上固定开设有若干细小透气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罩(1)的内壁固定设置有缓释载体槽(9),所述缓释载体槽(9)沿着所述主体外罩(1)圆周内壁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装置(2)内壁固定设置有缓释载体槽(9),所述缓释载体槽(9)沿着所述主体外罩(1)圆周内壁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8)以可拆卸方式连着封盖,所述封盖内固定设置有蚊虫诱芯。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包括主体外罩(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外罩(1)底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罩底(3),所述主体外罩(1)内部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着储蚊装置(2),所述主体外罩(1)内位于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方固定设置有托架(5),所述托架(5)中心与所述主体外罩(1)相通,所述主体外罩(1)顶部固定设置有遮挡盖(4),所述遮挡盖(4)的底部固定设置有灯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蚊装置(2)为中空的管体结构,所述储蚊装置(2)包括监测管(8)和吸引风机(7),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端通过螺装方式与所述主体外罩(1)连接,且所述储蚊装置(2)的上端面固定开设有若干个螺纹定位孔,螺纹定位孔内螺纹连接着监测管(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蚊虫密度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管(8)内设置的蚊虫密度监测模块包括采集模块(11)和无线传输模块(12),所述采集模块(11)与无线传输模块(12)电性连接,且无线传输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文轶翰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