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1120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7
本技术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包括电池本体和绝缘保护套;绝缘保护套包覆在电池本体的外表面上,由硬质材料制成,包括绝缘套壳和绝缘封板;绝缘套壳具有开口和连通开口的容腔,电池本体位于容腔内;绝缘封板设置在开口处,且与绝缘套壳活动插接,以封闭开口。通过提供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套包覆在电池本体的外表面上,以代替现有的包膜工艺,能够提高对电池包覆保护的强度,避免电池本体表面出现褶皱、气泡、压痕压印、划伤等外观不良,而且由于绝缘保护套是由活动插接的绝缘套壳和绝缘封板组成,不仅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即使出现返工,也能较方便地将电池本体与绝缘保护套分离,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行业内常用的电池结构中,电池壳体的表面往往会包覆一层绝缘膜,一方面可以起到保护电池的壳体的作用,防止壳体划伤、刮花、杂质引入以及电解液腐蚀等,另一方面可以起到绝缘保护的作用,防止壳体与外电路短接或电池与电池接触短路。

2、现有的绝缘膜包覆方式通常有两种:即“回”型包膜方式和“u”型包膜方式。在包覆绝缘膜时,由于绝缘膜一般由pet基材加胶水制成,厚度大致为0.1mm,不仅质地薄而且还较软,导致在生产的过程中,电池壳体表面还是会经常出现褶皱、气泡、压痕压印、划伤等种种不良问题。一旦这些具有不良外观的电池被装配进模组或电池包,会对其它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从而给模组或电池包带来安全隐患。另外,电池因为这些不良导致返工时需要撕下已经贴好的绝缘膜,以重新包膜,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3、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4、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以提高对电池包覆保护的强度,降低工艺难度和提升生产效率。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3、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池本体和绝缘保护套;其中,

4、绝缘保护套包覆在电池本体的外表面上,由硬质材料制成,包括绝缘套壳和绝缘封板;

5、绝缘套壳具有开口和连通开口的容腔,电池本体位于容腔内;

6、绝缘封板设置在开口处,且与绝缘套壳活动插接,以封闭开口。

7、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封板上与电池本体接触的面设置有胶层;

8、绝缘封板通过胶层与电池本体粘接固定。

9、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套壳的壳壁朝向绝缘封板的端面沿远离绝缘封板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插接孔;

10、绝缘封板的边缘对应插接孔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孔配合的插接部;

11、或,绝缘套壳的壳壁内侧沿从壳壁的内侧到外侧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插接槽;

12、绝缘封板的边缘对应插接槽的位置设置有与插接槽配合的插接部。

13、进一步的,插接孔的内壁,和/或,插接槽的内壁,和/或,插接部的外表面设置有胶层。

14、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套壳对应电池本体的顶盖的面开设有可供正极极柱露出的正极极柱避让孔和可供负极极柱露出的负极极柱避让孔。

15、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套壳上靠近正极极柱避让孔的的位置形成有正极标识;

16、绝缘套壳上靠近负极极柱避让孔的的位置形成有负极标识。

17、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套壳对应电池本体的防爆阀的面开设有可供防爆阀露出的防爆阀避让孔。

18、进一步地,该电池中,绝缘套壳和绝缘封板的厚度为0.1mm-0.3mm。

19、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

20、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用电装置,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电池,或包括如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电池模组。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装置,通过提供由硬质材料制成的绝缘保护套包覆在电池本体的外表面上,以代替现有的包膜工艺,相比于质地薄且软的保护膜而言,能够提高对电池包覆保护的强度,避免电池本体表面出现褶皱、气泡、压痕压印、划伤等外观不良,而且由于绝缘保护套是由活动插接的绝缘套壳和绝缘封板两部分组成,不仅降低了工艺难度,而且即使出现返工,也能较方便地将电池本体与绝缘保护套分离,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23、本技术具有其它的特性和优点,这些特性和优点从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将在并入本文中的附图和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陈述,这些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共同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1)和绝缘保护套(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封板(22)上与所述电池本体(1)接触的面设置有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的壳壁朝向所述绝缘封板(22)的端面沿远离所述绝缘封板(22)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插接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23)的内壁,和/或,所述插接槽(25)的内壁,和/或,所述插接部(24)的外表面设置有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对应所述电池本体(1)的顶盖的面开设有可供正极极柱露出的正极极柱避让孔和可供负极极柱露出的负极极柱避让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上靠近所述正极极柱避让孔的位置形成有正极标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对应所述电池本体(1)的防爆阀的面开设有可供所述防爆阀露出的防爆阀避让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和所述绝缘封板(22)的厚度为0.1mm-0.3mm。

9.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

10.一种用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或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模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本体(1)和绝缘保护套(2);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封板(22)上与所述电池本体(1)接触的面设置有胶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的壳壁朝向所述绝缘封板(22)的端面沿远离所述绝缘封板(22)的方向凹陷形成有插接孔(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23)的内壁,和/或,所述插接槽(25)的内壁,和/或,所述插接部(24)的外表面设置有胶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套壳(21)对应所述电池本体(1)的顶盖的面开设有可供正极极柱露出的正极极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淑雅李裕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