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复合颗粒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传感器元件技术_技高网

复合颗粒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传感器元件技术

技术编号:4050494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19
提供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芯颗粒、和配置于该芯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由彼此分离而配置的多个金属系颗粒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颗粒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传感器元件


技术介绍

1、已知有利用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来增强荧光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1中示出涉及基于银纳米颗粒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研究。

2、现有技术文献

3、专利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271431号公报

5、非专利文献

6、非专利文献1:t.fukuura and m.kawasaki,"long range enhancement ofmolecular fluorescence by closely packed submicro-scale ag islands",e-journalof surface 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9,7,653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可以用于传感器元件等、且作为增强发光体的发光的增强元件有用的新的结构体。

3、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具备上述结构体的传感器元件。

4、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5、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所示的复合颗粒和其制造方法、以及传感器元件。

6、[1]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

7、芯颗粒、和

8、配置于前述芯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9、前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由彼此分离而配置的多个金属系颗粒构成。

10、[2]根据[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nm以上且1600nm以下。

11、[3]根据[1]或[2]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多个金属系颗粒分别以与其相邻的金属系颗粒的平均距离成为1nm以上且150n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

12、[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平均距离的标准偏差为50nm以下。

13、[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芯颗粒的表面包含曲面。

14、[6]根据[5]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至少在前述曲面上配置有前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15、[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芯颗粒的粒径为0.3μm以上且低于10μm。

16、[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配置于前述芯颗粒的整个表面。

17、[9]根据[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还包含至少覆盖前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

18、[10]根据[9]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保护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9、[11]根据[9]或[10]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nm以上且200nm以下。

20、[12]根据[9]~[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保护层覆盖前述芯颗粒和前述金属系颗粒的整个表面。

21、[13]根据[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用于传感器元件。

22、[14]一种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颗粒包含:

23、芯颗粒、和

24、配置于前述芯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25、前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由彼此分离而配置的多个金属系颗粒构成,

26、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27、使前述金属系颗粒在前述芯颗粒的表面生长。

28、[15]根据[14]所述的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生长的工序后,还包括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29、[16]根据[14]或[15]所述的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在前述生长的工序后,还包括形成至少覆盖前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的工序。

30、[17]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

31、芯颗粒、

32、配置于前述芯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系材料层、和

33、覆盖前述金属系材料层的表面的保护层。

34、[18]根据[17]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保护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35、[19]根据[17]或[18]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前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nm以上且200nm以下。

36、[20]一种传感器元件,其用于检测被检测物质,

37、所述传感器元件包含:

38、基板;

39、复合颗粒,其配置于前述基板上;

40、捕捉部,其配置于前述复合颗粒上、且具有与前述被检测物质特异性结合的捕捉物质,

41、前述复合颗粒包含:

42、芯颗粒、和

43、配置于前述芯颗粒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44、前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由彼此分离而配置的多个金属系颗粒构成。

45、[21]根据[20]所述的传感器元件,其中,前述复合颗粒还包含至少覆盖前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

46、在前述保护层上配置有前述捕捉部。

47、专利技术的效果

48、可以提供:能用于传感器元件等、且作为增强发光体的发光的增强元件有用的新的结构体。另外,可以提供:具备该结构体的传感器元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nm以上且16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分别以与其相邻的金属系颗粒的平均距离成为1nm以上且150n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平均距离的标准偏差为5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芯颗粒的表面包含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至少在所述曲面上配置有所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芯颗粒的粒径为0.3μm以上且低于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配置于所述芯颗粒的整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还包含至少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nm以上且200nm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覆盖所述芯颗粒和所述金属系颗粒的整个表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用于传感器元件。

14.一种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所述复合颗粒包含: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生长的工序后,还包括进行热处理的工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复合颗粒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生长的工序后,还包括形成至少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的工序。

17.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3nm以上且200nm以下。

20.一种传感器元件,其用于检测被检测物质,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传感器元件,其中,所述复合颗粒还包含至少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复合颗粒,其包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平均粒径为5nm以上且1600n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分别以与其相邻的金属系颗粒的平均距离成为1nm以上且150nm以下的方式进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平均距离的标准偏差为50n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芯颗粒的表面包含曲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至少在所述曲面上配置有所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芯颗粒的粒径为0.3μm以上且低于1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金属系颗粒集合体层配置于所述芯颗粒的整个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颗粒,其还包含至少覆盖所述多个金属系颗粒的表面的保护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合颗粒,其中,所述保护层由绝缘性材料构成。

11.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浦知浩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