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03629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护管桩加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及装置,包括上桩体、下桩体、防护筒体、注浆装置和灌注浆液,所述上桩体下端设有上桩头,所述下桩体上端设有下桩头,所述上桩头的端面与下桩头的端面上下贴合相对焊接形成桩端焊接部,所述防护筒体包括下圆环体、钢管筒和上圆环体,所述下桩头、下圆环体、钢管筒、上圆环体和上桩头依次焊接为一体并形成灌注容腔。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三角形截面圆环加圆筒组合直接焊接形成上下桩端的封闭灌注空间,无需设置多余结构即可对上下桩端进行加固处理,结构强度高,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支护管桩加固,具体涉及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1、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水泥挡土墙式、排桩与板墙式、边坡稳定式和拟作拱墙式,目前施工现场常见的有深层搅拌水泥土桩墙、钻孔灌注桩、钢板桩、现浇筑地下连续墙等临时支护工程。实际在施工时,通常根据施工条件选择不同形式的支护工程,而预应力管桩支护通常并不出现在常见支护结构体系中,由于预应力管桩的工作特点,需要保证预应力管桩在支护中其上下桩桩端不易遭到结构破坏,并且也不能因焊接质量等问题导致桩端出现渗漏现象。为了使得预应力管桩支护免于遭到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破坏,现在急需一种结构简单且施工方便的应用于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的加固防渗方法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及装置。

2、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将预制管桩的下桩体压入土层,同时在下桩体的下桩头依次套入下圆环体、钢管筒和上圆环体;步骤s2,将预制管桩的上桩头与下桩头进行对齐焊接,将下圆环体焊接固定在下桩头外侧,将钢管筒焊接固定在下圆环体边沿,将上圆环体焊接固定在钢管筒边沿并与上桩头外侧焊接;步骤s3,将灌注浆液通过注浆装置均匀连续注入钢管筒上部的注浆孔,并通过温控瓦片装置提供容腔内适宜温度;步骤s4,当钢管筒的排气孔有浆液溢出时,缓慢撤出注浆装置,停止注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固化完成单次处理;步骤s5,重复步骤s1-s4,自下而上次序完成支护预制管桩的桩端连接处的上述加固防渗处理。

3、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步骤s3包括在灌注前指定时间内进行灌注浆液的水泥和水玻璃浆液比例配制的过程,所述灌注浆液包括添加调节材料流动性和黏稠度的外加剂的过程。

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步骤s4包括在撤出注浆装置后进行补充灌注和封孔的过程和单次注浆完成后迅速进行高压冲洗的过程。

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步骤s2包括在焊接前针对下圆环体与下桩头相对位置进行测量的过程,并使上桩头与下桩头间的桩端焊接部位于钢管筒中部处。

6、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包括上桩体、下桩体、防护筒体、注浆装置和灌注浆液,所述上桩体下端设有上桩头,所述下桩体上端设有下桩头,所述上桩头的端面与下桩头的端面上下贴合相对焊接形成桩端焊接部,所述防护筒体包括下圆环体、钢管筒和上圆环体,所述下桩头、下圆环体、钢管筒、上圆环体和上桩头依次焊接为一体并形成灌注容腔,所述钢管筒上部设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用于通过注浆装置进行注浆,所述灌注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

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均为回转环形体,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的环形截面均呈三角形,所述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的三角截面的斜边所在侧面位于防护筒体外侧。

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注浆装置包括端持机构和与其转动连接一对水平滚子链条,所述水平滚子链条的滚子上下端均设有链轴,所述水平滚子链条通过链轴转动连接有磁性贴轮和挂载板,所述挂载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浆分管,注浆分管底侧间隔设有注浆管口。

9、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注浆装置包括温控瓦片装置,温控瓦片装置用于贴附固定在钢管筒外侧而调节灌注和凝固过程的温度环境。

10、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钢管筒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注浆孔沿钢管筒回转中心所在直线对称。

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2、(1)本专利技术采用三角形截面圆环加圆筒组合直接焊接形成上下桩端的封闭灌注空间,无需设置多余结构即可对上下桩端进行加固处理,结构强度高,占用空间小;

13、(2)本专利技术通过焊接圆筒结合加注水泥水玻璃浆液进行防渗,实现了结构的双重利用,并能有效防止桩端焊接缺陷导致渗流;

14、(3)本专利技术的注浆装置采用了分体式的插入式双管注浆,,巧妙利用滚子链条承重性和自适应弯曲特点,实现了使充分混合的水泥水玻璃浆液连续均匀注入,配合温控装置使加注和固化质量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在灌注前指定时间内进行灌注浆液的水泥和水玻璃浆液比例配制的过程,所述灌注浆液包括添加调节材料流动性和黏稠度的外加剂的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在撤出注浆装置后进行补充灌注和封孔的过程和单次注浆完成后迅速进行高压冲洗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在焊接前针对下圆环体与下桩头相对位置进行测量的过程,并使上桩头与下桩头间的桩端焊接部位于钢管筒中部处。

5.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桩体、下桩体、防护筒体、注浆装置和灌注浆液,所述上桩体下端设有上桩头,所述下桩体上端设有下桩头,所述上桩头的端面与下桩头的端面上下贴合相对焊接形成桩端焊接部,所述防护筒体包括下圆环体、钢管筒和上圆环体,所述下桩头、下圆环体、钢管筒、上圆环体和上桩头依次焊接为一体并形成灌注容腔,所述钢管筒上部设有注浆孔,所述注浆孔用于通过注浆装置进行注浆,所述灌注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浆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均为回转环形体,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的环形截面均呈三角形,所述下圆环体和上圆环体的三角截面的斜边所在侧面位于防护筒体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装置包括端持机构和与其转动连接一对水平滚子链条,所述水平滚子链条的滚子上下端均设有链轴,所述水平滚子链条通过链轴转动连接有磁性贴轮和挂载板,所述挂载板底部固定连接有注浆分管,注浆分管底侧间隔设有注浆管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装置包括温控瓦片装置,温控瓦片装置用于贴附固定在钢管筒外侧而调节灌注和凝固过程的温度环境。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管筒上部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注浆孔沿钢管筒回转中心所在直线对称。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在灌注前指定时间内进行灌注浆液的水泥和水玻璃浆液比例配制的过程,所述灌注浆液包括添加调节材料流动性和黏稠度的外加剂的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包括在撤出注浆装置后进行补充灌注和封孔的过程和单次注浆完成后迅速进行高压冲洗的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在焊接前针对下圆环体与下桩头相对位置进行测量的过程,并使上桩头与下桩头间的桩端焊接部位于钢管筒中部处。

5.一种预制管桩支护上下桩端加固防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桩体、下桩体、防护筒体、注浆装置和灌注浆液,所述上桩体下端设有上桩头,所述下桩体上端设有下桩头,所述上桩头的端面与下桩头的端面上下贴合相对焊接形成桩端焊接部,所述防护筒体包括下圆环体、钢管筒和上圆环体,所述下桩头、下圆环体、钢管筒、上圆环体和上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明林东伟张力文朱海江陈家立王韶邓远新张文洁张子惠张洛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