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770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5
本技术请求保护的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及第一蜗舌,蜗壳具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进风风道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与出风风道连通;叶轮设置于进风风道内并与蜗壳转动连接;第一蜗舌设置于出风风道内并与蜗壳连接,用于将出风风道分隔成出流通道和支流通道,并且进风风道内气体能够在叶轮的驱使下途经出流通道及支流通道排出。如此,被第一蜗舌阻挡后回流至蜗壳内的气流,能够在叶轮的离心力和出风风道出口引力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支流通道排出,如此,起到增大该离心风机工作时的排气流量,于此同时,第一蜗舌与叶轮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不加大离心风机工作时伴随产生的噪音,进而起到提高离心风机产品性能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风机相关的,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心风机


技术介绍

1、离心风机是一种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气体加速、然后减速、改变流向,使动能转换成势能的设备。离心风机通常采用蜗舌来改变气流的流向,这是因为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远小于上游的流通面积,使得气流在蜗舌处会受到阻隔,进而起到改变气流流向的作用。

2、可以理解,蜗舌与叶轮之间的距离较小时,蜗舌对气流能够起到了足够的阻挡作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离心风机的流量,然而蜗舌与叶轮之间较小的间隙也会使得气流对蜗舌的冲击加剧,从而使离心风机工作时的噪声加大;如若增大蜗舌与叶轮之间的距离,离心风机工作时的噪声会相应减小,然而这样会有大量气流从蜗舌与叶轮之间的间隙中回流至蜗壳,从而使离心风机的风量减小。目前,现有离心风机中蜗舌通常由蜗壳上蜗壳环壁弯折成型,使得离心风机无法在现有噪声的基础上实现对风量的增大,又或者,在现有风量的基础上实现对噪声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离心风机。

2、一种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包括:

3、蜗壳,具有进风风道和出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沿着气体流动方向与所述出风风道连通;

4、叶轮,设置于所述进风风道内并与所述蜗壳转动连接;

5、第一蜗舌,设置于所述出风风道内并与所述蜗壳连接,用于将所述出风风道分隔成出流通道和支流通道,并且所述进风风道内气体能够在所述叶轮的驱使下途经所述出流通道及所述支流通道排出。

6、可以理解的是,用第一蜗舌将出风风道分隔成出流通道和支流通道,使得被第一蜗舌阻挡后回流至蜗壳内的气流,能够在叶轮的离心力和出风风道出口引力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支流通道排出,亦即,离心风机工作时能够将更多的气体排出,如此,起到增大该离心风机工作时的排气流量,于此同时,第一蜗舌与叶轮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不加大离心风机工作时伴随产生的噪音,进而起到提高离心风机产品性能的作用。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包括蜗壳环壁,所述蜗壳环壁向内形成有所述进风风道及所述出风风道;

8、其中,所述第一蜗舌与所述蜗壳环壁之间形成有通道入口和通道出口,所述支流通道通过所述通道入口与所述进风风道连通,所述支流通道通过所述通道出口与所述出流通道连通。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还包括蜗壳后盖板及蜗壳前盖板,沿着所述叶轮的轴线方向,所述蜗壳后盖板与所述蜗壳前盖板设置于所述蜗壳环壁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蜗壳环壁连接;

10、其中,所述第一蜗舌固定地安装于所述蜗壳后盖板与所述蜗壳前盖板之间。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舌包括翅片,所述翅片穿过所述蜗壳后盖板并与所述蜗壳后盖板贴靠,以将所述第一蜗舌限位至所述蜗壳后盖板上;

12、及/或,所述翅片穿过所述蜗壳前盖板并与所述蜗壳前盖板贴靠,以将所述第一蜗舌限位至所述蜗壳前盖板上。

13、可以理解的是,用翅片实现第一蜗舌在蜗壳后盖板及/或蜗壳前盖板上的装配限位,如此,可便于将第一蜗舌装配至蜗壳后盖板及/或蜗壳前盖板上,进而便于将第一蜗舌装配至蜗壳后盖板与蜗壳前盖板之间。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舌还包括蜗舌圈,所述蜗舌圈分别抵靠所述蜗壳后盖板及所述蜗壳前盖板;

15、其中,所述蜗舌圈具有倒圆面,所述倒圆面朝向所述叶轮设置,用以引导所述进风风道内气体流向所述支流通道。

16、可以理解的是,用蜗舌圈上倒圆面对流向支流通道的气体进行引流,如此,有助于被第一蜗舌阻挡的气体进入至支流通道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舌圈设置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蜗舌圈能够由钣金件首尾连接而成;

18、其中,所述蜗舌圈上首尾相连的连接部位设置于所述蜗舌圈上背离所述倒圆面的一侧。

19、可以理解的是,用首尾相连的钣金件制备蜗舌圈,如此,便于蜗舌圈的生产制备,而将蜗舌圈上首尾相连的连接部位设置于蜗舌圈上背离倒圆面的一侧,如此,可避免途经蜗舌圈的气体流过该连接部位,进而具有抑制噪声的作用。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舌圈的横截面设置为方形、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蜗壳环壁上弯折并形成有第二蜗舌,所述蜗壳环壁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第一蜗舌形成所述通道入口。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舌上形成有倒圆面,所述倒圆面朝向所述叶轮设置,用以引导气体流向所述支流通道;

23、所述第二蜗舌设置为圆弧面,并且所述圆弧面的圆弧半径小于所述倒圆面的圆弧半径。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蜗舌与所述叶轮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蜗舌与所述叶轮之间的间距。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6、本申请请求保护的离心风机,用第一蜗舌将出风风道分隔成出流通道和支流通道,使得被第一蜗舌阻挡后回流至蜗壳内的气流,能够在叶轮的离心力和出风风道出口引力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支流通道排出,亦即,离心风机工作时能够将更多的气体排出,如此,起到增大该离心风机工作时的排气流量,于此同时,第一蜗舌与叶轮之间的距离不变,并不加大离心风机工作时伴随产生的噪音,进而起到提高离心风机产品性能的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包括蜗壳环壁(11),所述蜗壳环壁(11)向内形成有所述进风风道(101)及所述出风风道(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还包括蜗壳后盖板(12)及蜗壳前盖板(13),沿着所述叶轮(20)的轴线方向,所述蜗壳后盖板(12)与所述蜗壳前盖板(13)设置于所述蜗壳环壁(11)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蜗壳环壁(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包括翅片(32),所述翅片(32)穿过所述蜗壳后盖板(12)并与所述蜗壳后盖板(12)贴靠,以将所述第一蜗舌(30)限位至所述蜗壳后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还包括蜗舌圈(31),所述蜗舌圈(31)分别抵靠所述蜗壳后盖板(12)及所述蜗壳前盖板(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圈(31)设置为环状结构,并且所述蜗舌圈(31)能够由钣金件首尾连接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舌圈(31)的横截面设置为方形、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圆形。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环壁(11)上弯折并形成有第二蜗舌(112),所述蜗壳环壁(1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蜗舌(112)与所述第一蜗舌(30)形成所述通道入口(10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上形成有倒圆面(311),所述倒圆面(311)朝向所述叶轮(20)设置,用以引导所述进风风道(101)内气体流向所述支流通道(102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与所述叶轮(20)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蜗舌(112)与所述叶轮(20)之间的间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风机(1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包括蜗壳环壁(11),所述蜗壳环壁(11)向内形成有所述进风风道(101)及所述出风风道(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还包括蜗壳后盖板(12)及蜗壳前盖板(13),沿着所述叶轮(20)的轴线方向,所述蜗壳后盖板(12)与所述蜗壳前盖板(13)设置于所述蜗壳环壁(11)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蜗壳环壁(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包括翅片(32),所述翅片(32)穿过所述蜗壳后盖板(12)并与所述蜗壳后盖板(12)贴靠,以将所述第一蜗舌(30)限位至所述蜗壳后盖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舌(30)还包括蜗舌圈(31),所述蜗舌圈(31)分别抵靠所述蜗壳后盖板(12)及所述蜗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皓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