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8783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9
本申请公开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及系统,涉及电厂称量领域,包括获取客户登记信息,对当前车辆的车牌进行扫描,进行身份核实,核实无误则进行静态称量,所述静态称量包括正向称量和反向称量,构建车辆称重模型并进行规范性评价,调整后得到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根据结果对车辆进行一次计量核验,根据动态称量数据对车辆进行二次计量核验,基于对车辆的二次计量核验结果,确定车辆称量结果的准确性,若准确性达到预设标准,则以静态称量结果作为车辆最终称量结果,若准确性未达到预设标准,则对车辆重新进行称量,有效提高了电厂称量系统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厂称量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1、电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使用燃煤等原料,在生产主要电力产品的同时也会附带生产出来的炉渣和粉煤灰等副产品,火力发电副产品的生产、销售、运输是火力发电厂日常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对发电副产品的运输的方式大多是安排车辆进入电厂转运,由于车辆本身的性能指标限制,车辆装载副产品的重量需要进行把控,对车辆的装载重量把控的方式大多是驱动车辆到相应的称重装置上进行测量,但由于存在有车辆不按照预定标准进行称重操作,导致车辆出现超载等严重影响运输安全的问题,为了避免这一问题,亟需一种能够对车辆进行称重计量核验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能提高车辆称重计量准确性的核验方法及系统,旨在能够确保电厂安全生产,提高称量准确性。

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的方法,包括:获取客户登记信息,对当前车辆的车牌进行扫描,进行身份核实,核实无误则进行静态称量,所述静态称量包括正向称量和反向称量;

3、获取静态称量设备信息,根据静态称量设备信息比例构建称量立体模型框架;

4、获取车辆停车位置信息,根据停车位置信息和车辆车型在称量立体模型框架中比例生成车辆模块构建车辆称重模型;

5、预设有停车规范标准,根据停车规范标准对车辆称重模型进行规范性评价;

6、根据规范性评价对车辆称重模型调整得到标准车辆称重模型并进行输出;</p>

7、根据输出显示结果对车辆进行实时调整,得到称量结果,所述称量结果包括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

8、根据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对车辆进行一次计量核验;

9、获取车辆动态称量数据,根据动态称量数据对车辆进行二次计量核验;

10、基于对车辆的二次计量核验结果,确定车辆称量结果的准确性,若准确性达到预设标准,则以静态称量结果作为车辆最终称量结果,若准确性未达到预设标准,则对车辆重新进行称量。

1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构建车辆称重模型的方法包括:

12、获取静态称量设备顶点信息和高度信息,比例生成立体空间;

13、获取静态称量设备称量区域面积信息,在立体空间上进行颜色标记;

14、获取静态称量设备检测位点信息,对不同检测位点进行位点标记,所述检测位点包括,顶点检测位点、车头检测位点、车尾检测位点、车两侧检测位点和车身中心检测位点;

15、获取车辆轮胎的中心点,对车辆在立体空间的大概位置进行点位标记;

16、获取车辆车型信息,比例生成车辆立体模型;

17、根据静态称量设备检测位点的监测信息对车辆立体模型进行位置调整得到车辆称重模型。

1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对车辆称重模型进行规范性评价的方法包括:

19、预设有标准顶点检测距离、标准车头检测距离、标准车尾检测距离、标准车辆侧边检测距离和标准车身中心检测距离;

20、获取车辆实际顶点检测距离、实际车头检测距离和实际车尾检测距离、实际和实际车辆侧边检测距离和实际车身中心检测距离;

21、对实际顶点检测距离和标准顶点检测距离、实际车头检测距离和标准车头检测距离、实际车尾检测距离和标准车尾检测距离、实际车辆侧边检测距离和标准车辆侧边检测距离、实际车身中心检测距离和标准车身中心检测距离分别进行比对分析,得到第一比值、第二比值第三比值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

22、对第一比值、第二比值第三比值第四比值和第五比值分别配置第一转化系数、第二转化系数、第三转化系数、第四转化系数和第五转化系数,得到车辆称重模型规范性评价。

2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规范性评价值的公式为:

24、

25、其中,k为规范性评价值,x1为实际顶点检测距离,δx1为标准顶点检测距离,x2为实际车头检测距离,δx2为标准车头检测距离,x3为实际车尾检测距离,δx3为标准车尾检测距离,x4为实际车辆侧边检测距离,δx4为标准车辆侧边检测距离,x5为实际车身中心检测距离,δx5为标准车身中心检测距离,a1为第一转化系数,a2为第二转化系数,a3为第三转化系数,a4为第四转化系数,a5为第五转化系数。

26、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规范性评价对车辆称重模型调整的方法包括:

27、预设有停车规范标准,若规范性评价合格登记正向称量结果;

28、若车辆规范性评价不合格,则根据规范性评价对顶点检测距离、车头检测距离、车尾检测距离、车辆侧边检测距离和车身中心检测距离进行动态调整得到若干调整模型;

29、根据停车规范标准对若干调整模型进行二次规范性评价,选取最优规范性评价的车辆停车模型作为显示模型;

30、客户根据显示模型对车辆进行实时调整直至车辆规范性评价合格,并登记正向称量结果。

3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对车辆进行一次计量核验的方法包括:

32、获取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计算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的差异值和总和;

33、将差异值和总和进行比例分析,得到第一比值;

34、对第一比值配置第一核验系数得到一次计量核验结果。

3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一次计量核验值得公式为:

36、

37、其中,h1为一次计量核验值,b为第一核验系数,g1为正向称量结果,g2为反向称量结果。

3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动态称量数据对车辆进行二次计量核验的方法包括:

39、获取车辆动态称量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对动态数据进行分析得到车辆的第一动态称量值;

40、根据车辆重量区间划分有不同的标准重量影响系数;

41、根据第一动态称量值所在区间为第一动态称量值配置标准重量影响系数得到第二动态称量值;

42、计算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的平均称量值;

43、对第二动态称量值和平均称量值进行比值分析,得到第二比值;

44、对第二比值配置第二核验系数得到二次计量核验结果。

4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计算二次计量核验值的公式为:

46、

47、其中,h2为二次计量核验值,c为第二核验系数,α为标准重量影响系数,g0为平均称量值,g2为第一动态称量值。

48、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的系统,包括:身份核实模块,获取客户登记信息,对当前车辆的车牌进行扫描,进行身份核实,核实无误则进行静态称量,所述静态称量包括正向称量和反向称量;

49、模型构建模块,获取静态称量设备地理位置信息和静态称量设备结构比例构建称量立体模型框架,获取车辆停车位置信息,根据停车位置信息和车辆车型在称量立体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车辆称重模型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车辆称重模型进行规范性评价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规范性评价值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规范性评价对车辆称重模型调整的方法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向称量结果和反向称量结果对车辆进行一次计量核验的方法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一次计量核验值得公式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动态称量数据对车辆进行二次计量核验的方法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二次计量核验值的公式为:

10.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车辆称重模型的方法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对车辆称重模型进行规范性评价的方法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计算规范性评价值的公式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称重计量核验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规范性评价对车辆称重模型调整的方法包括: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延光颜刚施凯刁目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能南京金陵发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