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7225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09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除硬单元、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所述除硬单元的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端设有pH调节单元。该装置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负荷变化能力强,能适应原水水质大范围波动的情况,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可以稳定进水水质,减小因水质波动对后端反应池中搅拌器的扰动,能对PAM投加环以及斜管进行不停产在线清洗,处理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1、地下水封洞库是一项在稳定地下水位以下岩层中开挖洞室,在洞室内储存原油、成品油、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气的技术。水封洞库凭借其安全性能高、占地少,投资省、损耗少、运行管理费用低和使用寿命长等储存优势,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地下水封洞库的密封主要通过地下水往洞内渗透实现的。另外,当洞库天然地下水位降低时,通过水幕系统进行人工补水,保证水幕系统水位大于设计运行最低水位,进而确保洞库水封效果。

2、在洞室的四周有地下水充满岩体的连通裂隙,运行过程中洞壁上任何一点的裂隙水压力大于该点储存油气洞室的压力,使得洞室内保持只有地下水向洞室内渗流的趋势,而没有洞室内油气向洞壁裂隙扩散的风险,然后利用水比油气的重度大的原理,裂隙水在洞室底部形成一层连续水垫层,最后汇集到洞库底部集水坑内,当水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通过裂隙水液下输送泵提升,送至裂隙水回用处理装置处理。

3、裂隙水主要为渗透的地下水,目前,由于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水体中的硬度含量较高,故裂隙水中的硬度值含量也很高。据相关项目水质数据显示,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中的总硬度高达1000mg/l。在高硬度情况下,与其他污染物共同作用非常容易产生析出、板结,造成设备污堵,影响裂隙水回用处理装置的连续运转,故在回用处理前需对裂隙水进行除硬。

4、目前,在对含硬废水进行处理时,往往是使用普通的混凝沉淀池,表面负荷小、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低;现有的高密沉淀池不具有消能区,无法稳定进水水质,水质波动易对后端反应池中的搅拌器产生扰动,并且不便于对排泥管的地下管段进行维修。

5、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该装置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负荷变化能力强,能适应原水水质大范围波动的情况,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可以稳定进水水质,减小因水质波动对后端反应池中搅拌器的扰动,能对pam投加环以及斜管进行不停产在线清洗,处理效率高。

2、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除硬单元、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所述除硬单元的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端设有ph调节单元。

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除硬单元包括除硬池,所述混凝单元包括混凝池,所述絮凝单元包括絮凝池,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所述消能单元包括消能池,所述进水管设在所述消能池上,所述ph调节单元包括中和池,所述消能池、所述除硬池、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依次通过过水孔洞连通,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过水孔洞上下交替排布。

5、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除硬池包括第一除硬池和第二除硬池,所述消能池、所述第一除硬池、所述第二除硬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过水孔洞连通,所述第一除硬池和所述第二除硬池内均设有除硬剂加药管和搅拌器。

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布。

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同侧分布,所述消能池内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过水孔洞之间的位置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消能池连接,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消能池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混凝池内设有混凝剂加药管和搅拌器。

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池内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外侧壁通过多个导流板与所述絮凝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筒内设有具有提升作用的搅拌器,所述导流筒内下部设有投加环,所述投加环分别与絮凝剂加药管和冲洗管连接,所述冲洗管上设有阀门。

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推流区,所述絮凝池进水端的过水孔洞位于所述絮凝池的上部,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絮凝池的下部并与所述推流区连通,所述推流区的上部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1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出泥口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出口连接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的出口连接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外排管,所述污泥回流管的出口与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下方设有管沟,所述排泥管的地下管段位于所述管沟中,所述管沟的顶部出口处设有盖板。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冲洗管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的位置设有斜管冲洗预留接口,所述斜管冲洗预留接口上设有阀门。

1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中和池内设有酸加药管和搅拌器,所述中和池上设有出水管。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技术在进水端设置消能单元,对来水进行缓冲,稳定进水水质,减少因水质波动对后端反应池内搅拌器的扰动,通过合理控制进水管和消能池出水端过水孔洞的相对位置或增设挡板,可以避免消能池内的水短流,提高消能效果。

16、(2)本技术设有冲洗管,可定期对投加环进行不停产在线冲洗,避免投加环堵塞,并且冲洗管上设有斜管冲洗预留接口,可定期对斜管进行不停产在线清洗,避免斜管污堵,提高处理效果及处理效率。

17、(3)排泥管外部设有管沟,为排泥管地下管段的检修提供了操作空间,便于对排泥管进行检修和维护。

18、(4)本技术表面负荷高,占地面积小,抗负荷变化能力强,适应原水水质大范围波动情况,沉淀效率高,除硬度效果好,可将裂隙水中的硬度从1000mg/l降低到100~150mg/l,以满足膜回用处理的进水要求,减少其对设备及管道结垢的影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除硬单元、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单元的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端设有pH调节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单元包括除硬池,所述混凝单元包括混凝池,所述絮凝单元包括絮凝池,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所述消能单元包括消能池,所述进水管设在所述消能池上,所述pH调节单元包括中和池,所述消能池、所述除硬池、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依次通过过水孔洞连通,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过水孔洞上下交替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池包括第一除硬池和第二除硬池,所述消能池、所述第一除硬池、所述第二除硬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过水孔洞连通,所述第一除硬池和所述第二除硬池内均设有除硬剂加药管和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同侧分布,所述消能池内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过水孔洞之间的位置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消能池连接,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消能池之间设有水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内设有导流筒,所述导流筒的外侧壁通过多个导流板与所述絮凝池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导流筒内设有具有提升作用的搅拌器,所述导流筒内下部设有投加环,所述投加环分别与絮凝剂加药管和冲洗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推流区,所述絮凝池进水端的过水孔洞位于所述絮凝池的上部,所述絮凝池的出水口位于所述絮凝池的下部并与所述推流区连通,所述推流区的上部与所述沉淀池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的上部设有斜管,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刮泥机,所述沉淀池的底部出泥口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的出口连接有排泥泵,所述排泥泵的出口连接污泥回流管和污泥外排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絮凝池的底部连通,所述沉淀池的下方设有管沟,所述排泥管的地下管段位于所述管沟中,所述管沟的顶部出口处设有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洗管位于所述沉淀池上方的位置设有斜管冲洗预留接口,所述斜管冲洗预留接口上设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和池内设有酸加药管和搅拌器,所述中和池上设有出水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连接的除硬单元、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单元的进水端设有消能单元,所述消能单元上设有进水管,所述沉淀单元的出水端设有ph调节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单元包括除硬池,所述混凝单元包括混凝池,所述絮凝单元包括絮凝池,所述沉淀单元包括沉淀池,所述消能单元包括消能池,所述进水管设在所述消能池上,所述ph调节单元包括中和池,所述消能池、所述除硬池、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之间依次通过过水孔洞连通,沿水流方向设置的多个所述过水孔洞上下交替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硬池包括第一除硬池和第二除硬池,所述消能池、所述第一除硬池、所述第二除硬池与所述混凝池之间依次通过所述过水孔洞连通,所述第一除硬池和所述第二除硬池内均设有除硬剂加药管和搅拌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水封洞库裂隙水的硬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消能池出水端的过水孔洞在竖直方向上同侧分布,所述消能池内位于所述进水管和所述过水孔洞之间的位置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上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消能池连接,所述挡板在竖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边淑贞宋旭飞董珊赵先奕张刚
申请(专利权)人:达斯玛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