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72251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钠电正极材料,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subgt;2</subgt;MoO<subgt;4</subgt;/Na<subgt;3</subgt;PO<subgt;4</subgt;@Na<subgt;e</subgt;Cu<subgt;f</subgt;Ni<subgt;g</subgt;Fe<subgt;1/3</subgt;Mn<subgt;1/</subgt;<subgt;3</subgt;O<subgt;2</subgt;,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subgt;e</subgt;Cu<subgt;f</subgt;Ni<subgt;g</subgt;Fe<subgt;1/3</subgt;Mn<subgt;1/3</subgt;O<subgt;2</subgt;,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subgt;2</subgt;MoO<subgt;4</subgt;/Na<subgt;3</subgt;PO<subgt;4</subgt;,第二层包覆层为C。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钠电正极材料在空气中具有更佳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少的残碱,将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钠电正极材料用于电池,能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科技改变生活,随着电子产品应用多元化改变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我们的生活更加的便捷。现有电子产品中常用的是锂离子电池,但是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也随着增加。首先是资源丰富,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金属元素之一,地壳丰度为2.64%,是锂资源的440倍。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不会出现供应紧张或价格波动的问题。可见,钠离子电池在未来会持续增长,在电池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2、在现有技术中,仍有许多关于钠电正极材料的技术难点,其中较为突出的首先是钠电正极材料表面的残碱,残碱的含量虽然较少,但是残碱对钠电正极材料和电池的性能较大。第一,残碱会和电解质发生副反应,导致电池的容量和循环性能的下降;第二,残碱还会造成正极浆料中的pvdf发生断裂,从而导致正极浆料呈现果冻状,从而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第三,生成的残碱是因为钠电正极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对钠离子的消耗,导致获得钠电正极材料的容量较低;第四,残碱会导致获得钠电正极材料在空气中的稳定性下降,甚至导致钠电正极材料中的钠离子的脱出,从而导致钠电正极材料的容量和循环性能下降。在钠电正极材料中添加有利于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能量密度,但是ni含量的上升会导致钠电正极材料的吸湿性残碱含量急剧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公开了一种钠电正极材料,本专利技术获得钠电正极材料具有较好的容量、具有较少的残碱,能在空气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具有较好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本专利技术获得钠电正极材料用于电池中,提升了电池的电性能。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钠电正极材料,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

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设计,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第一层包覆层是由na2moo4和na3po4形成的na2moo4/na3po4混合层,第二层包覆层是c(碳层)。在核结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层包覆层,第一,可降低核结构表面的残碱,从而减少过量残碱导致的吸湿作用和残碱导致的副作用;第二,能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能搭建第二层包覆层和核结构之间钠离子脱嵌的桥梁,钠离子快速的通过第一层包覆层结构,实现钠离子的快速脱嵌;第三,可隔绝核结构与空气的接触,从而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稳定性;第四,能与残碱发生反应后生成高价金属钠源,有利于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容量。第二层包覆层的结构,不仅能与第一层包覆之间配合提升钠电正极材料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并且第二层包覆层还可以改善第一层包覆层性能,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使得钠电正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导率的匹配,将钠电正极材料用于电池中,有利于同时提升电池的倍率性能和离子电导率。在本专利技术中,在第一层包覆层中具有mo和po4的结构,mo能催化第一层包覆层促进钠离子的脱嵌,mo和po4的配合下有利于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还可以提升第一层包覆层的热稳定性,有利于钠电正极材料在长循环下的稳定性。此外,核结构中的ni能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mo能提升ni添加后钠电正极材料的结构的稳定性,从而能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第二层的包覆层为较软的碳层,第一层的含有mo和po4的包覆层能形成“支撑结构”,能给第一层包覆层提供一定的机械性能,提升包覆层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第二层包覆层结构的稳定。

5、本专利技术中的钠电正极材料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一般用于表示在材料结构中包含有“@”前的物质包覆于“@”后的物质的结构。“/”一般用于表示在材料结构中“/”前的物质和“/”后的物质是混合状态。

6、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包覆层特别适合用于富钠材料。

7、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二层包覆层的原材料包括碳材料。

8、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60m2/g-230m2/g。碳层比表面积的需平衡钠离子的迁移和碳层自身结构的稳定性。

9、作为更进一步方案,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130m2/g-170m2/g。

10、作为更进一步方案,所述碳材料包括炭黑、多层石墨烯、碳纳米管、多孔碳、石墨烯、碳纤维、碳布、石墨、硬碳、焦炭、软碳、乙炔黑、碳黑、科琴碳黑、碳晶须、针状焦中的一种或多种。具有较好的电导率。

11、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层包覆层的原材料包括磷钼酸铵。

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13、将核结构前驱材料、磷钼酸铵进行一次烧结,获得一次烧结材料;再加入碳材料,进行二次烧结,获得钠电正极材料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在一次烧结中,磷钼酸铵能减少核结构前驱材料表面的残碱后,形成由na2moo4/na3po4组成的保护膜,保护膜中的mo能催化第一层包覆层有利于钠离子的脱嵌,mo和po4的配合下有利于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离子电导率,还可以提升第一层包覆层的热稳定性,能提升钠电正极材料在空气中的稳定性和长循环下的稳定性。在二次烧结中,生成的第二层包覆层能与第一层包覆层之间的配合下,不仅能进一步提升钠电正极材料的稳定性,还可以能促使钠电正极材料获得匹配的电子电导率,在第一层包覆层和第二次包覆层的配合下,从而提升了钠电正极材料的电性能。

14、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核结构前驱材料包括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核结构前驱材料表面的残碱中微量的钠被转移至第一层包覆层中,因此对核结构前驱材料中钠含量的变化影响较小。

15、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一次烧结的温度为400℃-600℃,一次烧结的时间为4h-8h;二次烧结的温度为300℃-400℃,二次烧结的时间为6h-8h。二次烧结温度的设计不仅能形成第二层包覆层,还有利于一次烧结后的包覆层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层包覆层发生还原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

16、作为进一步方案,所述一次烧结在空气气氛中;所述二次烧结在氩气氛围中。氩气氛围防止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包覆层的原材料包括碳材料;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60m2/g-230m2/g;

4.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结构前驱材料包括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烧结的温度为400℃-600℃,一次烧结的时间为4h-8h;二次烧结的温度为300℃-400℃,二次烧结的时间为6h-8h。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烧结在空气气氛中;所述二次烧结在氩气氛围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钼酸铵的添加量为2000ppm-6000ppm。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材料的添加质量是一次烧结材料总质量的0.2%-0.6%。

10.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任一项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的电池或电化学装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钠电正极材料具有核结构和双层包覆层,所述钠电正极材料为c@na2moo4/na3po4@naecufnigfe1/3mn1/3o2,其中,1<e≤1.03,0.02≤f≤0.06,f+g=1/3,所述核结构为naecufnigfe1/3mn1/3o2,双层包覆层中的第一层包覆层为na2moo4/na3po4,第二层包覆层为c。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钠电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包覆层的原材料包括碳材料;所述碳材料的比表面积为60m2/g-230m2/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长旺王伟刚戚兴国李树军唐堃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华钠铜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