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制造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258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包括,喷雾冷却组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下端的热管部件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端的盖板件;流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分隔板,每两个相连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内设置有若干喷嘴;以及,可移动固定组件,所述可移动固定组件设置在喷雾冷却组件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基板上侧的流道进口处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挡板,通过压力传感器以及转轴进行其开度的调节,进而达到流量均匀分配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喷雾腔中有若干挡板设置于喷嘴之间,以防止喷雾区域相互干扰,通过喷雾冷却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平板热管冷凝段的传热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元器件散热的,尤其涉及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


技术介绍

1、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高功率、高效率、高可靠性、小型化与轻量化已经成为电子元器件在现代发展方向中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是电子元件的有效表面积减小,从而带来了恶劣的热环境。高热通量电子芯片的散热和冷却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散热方法难以解决,引进可靠、高效的冷却技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喷雾冷却是一种将流体工质在一定压力下精细雾化并高速喷射到换热表面以冷却物体的高效传热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冷却手段,它具有传热温差小、工质用量少、热通量大以及温度均匀性好等众多优点。因此喷雾冷却对解决高热流密度武器装备的散热问题给予了很高的希望,目前喷雾冷却技术已经应用于多方面领域,为电子元件的散热提供了更好的冷却方式。

3、热管技术同样作为一种高效的散热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宇航、军工、制造业等行业。与圆形热管相比,平板热管更适合于加热设备的散热,以优化实际应用中的热性能,主要是因为与热源接触的热阻小,与散热器接触的表面大。其具有质量轻,良好的启动性,均温性和超强的导热性的优势,成为目前电子元件散热方面的热点研究方向。

4、目前虽然可以通过改变吸液芯结构、制造工艺等来提高平板热管的内部传热性能,但这并不能改变平板热管外部冷凝段的传热能力。常规平板热管复合冷却系统的冷凝段主要采用风冷方式,即在平板热管外设置翅片,以增强传热。而风冷方式的热阻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有效改善热管冷凝段的传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2、鉴于上述现有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3、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包括,喷雾冷却组件,包括基板、设置在基板下端的热管部件以及设置在基板上端的盖板件;流道组件,包括设置在基板上的若干分隔板,每两个相连所述分隔板之间形成流道,所述流道内设置有若干喷嘴;以及,可移动固定组件,所述可移动固定组件设置在喷雾冷却组件下端。

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板上表面内开设有分液槽,所述分液槽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所述热管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分隔板端部的挡板、设置在分隔板上的驱动顶板以及设置在分隔板上的压力传感件,

6、其中,所述喷嘴等距设置在流道内。

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板下表面开设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内设置有若干伸出板,所述伸出板与分隔板相连,所述集液槽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若干所述横隔板与若干所述伸出板交叉设置形成喷雾腔,所述喷嘴伸出喷雾腔,所述集液槽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

8、其中,所述出液口开设位置远离所述进液口,所述横隔板的高度小于伸出板的高度。

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基板下端设置有平板热管,所述平板热管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吸液芯以及设置在壳体的支柱,若干所述支柱之间形成蒸汽腔。

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可移动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夹、设置在固定夹上的伸缩板以及设置在伸缩板上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固定夹之间形成夹持间距。

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出液口和进液口上设置有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包括设置在出液口上的出口环、设置在出口环外侧的连接环、设置在连接环上的覆盖板以及设置在覆盖板端部的锁止件,所述覆盖板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环上设置有驱动顶板,所述出口环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外侧设置有锁止板,

12、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开设在连接环上的驱动槽、转动连接在驱动槽内的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以及设置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的传动链,所述传动链向外伸出连接环一侧与覆盖板之间设有连接件,

13、所述第一转轮的转轴位置与连接环的上端面平齐,所述传动链靠近连接环内壁一侧设置有接板。

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锁止件包括转动连接在覆盖板端部的插接槽块、设置在锁止板端部的插接块以及开设在插接槽块上与插接块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内滑移连接有卡止件,所述卡槽底面上滑移连接有驱动板,所述驱动板向外伸出卡槽。

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止件包括滑移连接在卡槽的槽壁上的阻隔板、设置在阻隔板上端的滑杆以及开设在阻隔板下端的第一斜面,所述驱动板上设置有配合板,所述配合板上开设有与第一斜面对应的第二斜面,所述驱动板与卡槽之间设有弹性件。

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滑杆外设置有弹簧。

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从基板上侧的进液口注入冷却工质,经过分液槽流入肋片之间的流道,由喷嘴喷入基板下侧喷雾腔后撞击平板热管冷凝段进行冷却,最后进入集液槽由出液口流出。

18、本专利技术在基板上侧的流道进口处设置有可调节开度的挡板,通过压力传感器以及转轴进行其开度的调节,进而达到流量均匀分配的作用;本专利技术在喷雾腔中有若干挡板设置于喷嘴之间,以防止喷雾区域相互干扰,通过喷雾冷却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平板热管冷凝段的传热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上表面内开设有分液槽(204),所述分液槽(204)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205),所述热管部件(102)包括转动连接在分隔板(201)端部的挡板(102a)、设置在分隔板(201)上的驱动顶板(102c)以及设置在分隔板(201)上的压力传感件(102b),所述驱动顶板(102c)与挡板(102a)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下表面开设有集液槽(300),所述集液槽(300)内设置有若干伸出板(301),所述伸出板(301)与分隔板(201)相连,所述集液槽(300)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302),若干所述横隔板(302)与若干所述伸出板(301)交叉设置形成喷雾腔(303),所述喷嘴(203)伸出喷雾腔(303),所述集液槽(300)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3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下端设置有平板热管(305),所述平板热管(305)包括壳体(305a)、设置在壳体(305a)内的吸液芯(305b)以及设置在壳体(305a)的支柱(305c),若干所述支柱(305c)之间形成蒸汽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固定组件(400)包括固定夹(401)、设置在固定夹(401)上的伸缩板(402)以及设置在伸缩板(402)上的固定板(403),所述固定板(403)与固定夹(401)之间形成夹持间距。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04)和进液口(205)上设置有连接部件(500),所述连接部件(500)包括设置在出液口(304)上的出口环(501)、设置在出口环(501)外侧的连接环(502)、设置在连接环(502)上的覆盖板(503)以及设置在覆盖板(503)端部的锁止件(504),所述覆盖板(503)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环(502)上设置有驱动部件,所述出口环(501)上可拆卸连接有连接管道(505),所述连接管道(505)外侧设置有锁止板(506),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700)包括设置在传动链(604)外侧的卡接板(701)、设置在卡接板(701)上的连接柱(702)以及设置在连接柱(702)端部的耳板(703),所述覆盖板(503)侧壁上开设有与耳板(703)配合的滑移槽(704),所述耳板(703)上伸出有转轴与滑移槽(704)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504)包括转动连接在覆盖板(503)端部的插接槽块(801)、设置在锁止板(506)端部的插接块(802)以及开设在插接槽块(801)上与插接块(802)配合的卡槽(803),所述卡槽(803)内滑移连接有卡止件(804),所述卡槽(803)底面上滑移连接有驱动板(805),所述驱动板(805)向外伸出卡槽(803)。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止件(804)包括滑移连接在卡槽(803)的槽壁上的阻隔板(804a)、设置在阻隔板(804a)上端的滑杆(804b)以及开设在阻隔板(804a)下端的第一斜面(804c),所述驱动板(805)上设置有配合板(806),所述配合板(806)上开设有与第一斜面(804c)对应的第二斜面(806a),所述驱动板(805)与卡槽(803)之间设有弹性件(807)。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杆(804b)外设置有弹簧(80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上表面内开设有分液槽(204),所述分液槽(204)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液口(205),所述热管部件(102)包括转动连接在分隔板(201)端部的挡板(102a)、设置在分隔板(201)上的驱动顶板(102c)以及设置在分隔板(201)上的压力传感件(102b),所述驱动顶板(102c)与挡板(102a)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下表面开设有集液槽(300),所述集液槽(300)内设置有若干伸出板(301),所述伸出板(301)与分隔板(201)相连,所述集液槽(300)内设置有若干横隔板(302),若干所述横隔板(302)与若干所述伸出板(301)交叉设置形成喷雾腔(303),所述喷嘴(203)伸出喷雾腔(303),所述集液槽(300)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口(30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01)下端设置有平板热管(305),所述平板热管(305)包括壳体(305a)、设置在壳体(305a)内的吸液芯(305b)以及设置在壳体(305a)的支柱(305c),若干所述支柱(305c)之间形成蒸汽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固定组件(400)包括固定夹(401)、设置在固定夹(401)上的伸缩板(402)以及设置在伸缩板(402)上的固定板(403),所述固定板(403)与固定夹(401)之间形成夹持间距。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雾冷却式的新型平板热管(305),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口(304)和进液口(205)上设置有连接部件(500),所述连接部件(500)包括设置在出液口(304)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年勇唐光华鲍庆国邹有鑫赵英杰吕文宇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