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灌注桩施工,具体为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因为承载力高、适应性强、桩长可达百米进而减少了桩数量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建(构)筑物特别是大型建(构)筑物如桥梁、油罐、液化天然气罐、核电站首选的基础形式。混凝土钻孔灌注桩主要施工过程有:成孔、下钢筋笼、灌混凝土。在上述主要施工过程中,成孔是关键环节。
2、目前的成孔方式一般有冲击成孔和旋挖成孔,针对地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成孔,抛石层指的是为防止河岸或构造物受水流冲刷而抛填石块的防护坡结构,目前混凝土灌注桩钻孔施工时遇见此种地质,大多采用冲击钻成孔,通过采用黏土配制泥浆进行护壁;钢丝绳式冲击钻机冲孔时主要通过在钢丝绳一端固定钻头,利用滑轮组牵引钢丝绳和钻头自身的重力势能,对地面进行冲孔操作。由于钢丝绳式冲击钻机在冲孔时,遇到地下局部的障碍物时,钢丝绳与地面难以保持垂直状态,使得冲孔产生歪斜的情况,一旦出现斜孔,需要停止冲孔,然后向孔内回填碎石,然后重新进行冲孔,冲孔质量下降,且冲孔落地位置单一,冲孔破碎效率较慢,施工质量下滑。
3、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及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冲孔歪斜,冲孔质量下降,且冲孔落地位置单一,冲孔破碎效率较慢,施工质量下滑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保护点】
1.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锤(1)和导向件,所述冲击锤(1)顶部设有冲击绳(2),所述冲击锤(1)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筒(3),所述导向筒(3)侧壁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多个转角滑道(4),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上筒(5)和导向底筒(6),所述导向上筒(5)和导向底筒(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之间均均匀连接有多根转轴(8),所述转轴(8)外转动安装有导向球(9),所述导向底筒(6)内侧连接有转向柱(10),所述转向柱(10)位于转角滑道(4)内二者滑动配合,所述导向上筒(5)顶部固定连接有多根跟随杆(11),所述跟随杆(11)外设有保持环(12),所述保持环(12)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保持圈(13),所述保持环(12)下方设有同步环(14),所述同步环(14)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夹持环(15),所述跟随杆(11)与保持圈(13)和夹持环(15)一一对应且贯穿夹持环(15)和保持圈(13),所述冲击绳(2)穿过同步环(14),所述同步环(14)、夹持环(15)和保持圈(13)内分别设有同步夹板(16)、调节夹板(17)和固定夹板(18),所述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滑道(4)包括竖直冲击段(41)和V形转角段,所述V形转角段包括下落段(42)和回升段(43),所述下落段(42)的底端B处高于回升段(43)的底端C处,所述回升段(43)的顶端D处高于下落段(42)的顶端E处,所述竖直冲击段(41)的底端A处高度与下落段(42)的顶端E处齐平或低于回升段(43)顶端D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转角段底端开设有延长段(44),所述延长段(44)高度与回升段(43)的底端C处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筒(3)顶端转动连接有适配转盘(19),所述适配转盘(19)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20),所述连接环(20)用于连接冲击绳(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底筒(6)内开设有容纳孔(21),所述转向柱(10)滑动连接在容纳孔(21)内,所述容纳孔(21)与转向柱(10)之间连接有转向弹簧(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环(14)和夹持环(15)之间开设有内部滑道(23),所述同步夹板(16)和调节夹板(17)滑动连接在内部滑道(23)的两端,所述内部滑道(23)中间隔开,所述同步夹板(16)和调节夹板(17)的端部分别位于同步环(14)和夹持环(15)内,所述保持圈(13)内部开设有一组对向设置的保持滑槽(24),所述固定夹板(18)滑动连接在保持滑槽(2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同步夹板(16)和调节夹板(17)所在的内部滑道(23)的均顶端分别连通有内支管(25)和外支管(26),所述内支管(25)和外支管(26)顶端分别固定连通有内环管(27)和外环管(28),所述内环管(27)和外环管(28)顶部分别连通有上支管(37)和中支管(38),所述保持滑槽(24)之间均通过弧形管(29)连通,所述弧形管(29)的顶部共同连通有顶部管(30),顶部管(30)一侧连通有下支管(31),所述上支管(37)、中支管(38)和下支管(31)的管路上均安装有液压阀(32),所述液压阀(32)均连通有总油管(3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环(15)顶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开关(34),所述复位开关(34)用于在复位开关(34)接触夹持圈时通过调节夹板(17)夹持住跟随杆(11)并松开同步夹板(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冲孔桩机(35),所述夹持环(15)外圈固定连接有连接板(36),所述连接板(36)用于将夹持环(15)和冲孔桩机(35)固定连接,所述冲孔桩机(35)用于控制冲击绳(2)。
10.抛石层钻孔灌注...
【技术特征摘要】
1.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冲击锤(1)和导向件,所述冲击锤(1)顶部设有冲击绳(2),所述冲击锤(1)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筒(3),所述导向筒(3)侧壁开设有相互连通的多个转角滑道(4),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上筒(5)和导向底筒(6),所述导向上筒(5)和导向底筒(6)之间固定连接有多根安装杆(7),所述安装杆(7)之间均均匀连接有多根转轴(8),所述转轴(8)外转动安装有导向球(9),所述导向底筒(6)内侧连接有转向柱(10),所述转向柱(10)位于转角滑道(4)内二者滑动配合,所述导向上筒(5)顶部固定连接有多根跟随杆(11),所述跟随杆(11)外设有保持环(12),所述保持环(12)内圈固定连接有多个保持圈(13),所述保持环(12)下方设有同步环(14),所述同步环(14)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夹持环(15),所述跟随杆(11)与保持圈(13)和夹持环(15)一一对应且贯穿夹持环(15)和保持圈(13),所述冲击绳(2)穿过同步环(14),所述同步环(14)、夹持环(15)和保持圈(13)内分别设有同步夹板(16)、调节夹板(17)和固定夹板(18),所述同步夹板(16)和调节夹板(17)用于同时夹持固定冲击绳(2)和跟随杆(11),使得调节冲击锤(1)高度时,冲击绳(2)和跟随杆(11)一同移动,所述调节夹板(17)和固定夹板(18)用于同时夹持固定跟随杆(11),使得冲击开孔时导向件和同步环(14)保持在当前高度,所述同步夹板(16)和固定夹板(18)用于同时夹持冲击绳(2)和跟随杆(11),使得调整好冲击锤(1)高度后同步环(14)复位至保持环(12)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滑道(4)包括竖直冲击段(41)和v形转角段,所述v形转角段包括下落段(42)和回升段(43),所述下落段(42)的底端b处高于回升段(43)的底端c处,所述回升段(43)的顶端d处高于下落段(42)的顶端e处,所述竖直冲击段(41)的底端a处高度与下落段(42)的顶端e处齐平或低于回升段(43)顶端d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转角段底端开设有延长段(44),所述延长段(44)高度与回升段(43)的底端c处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石层钻孔灌注桩成孔装置,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圣国,程康,余先平,王军伟,蒋向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电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