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5393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及异质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旨在为镁/铝异质结构材料的制备提供一种新思路,通过对热轧制与热处理工艺的巧妙设计,实现镁/铝异种金属间有效结合的同时强化了基体性能,这有助于拓展镁/铝异质结构材料的应用范畴,效益显著。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镁/铝叠层复合板结构由镁合金板与铝合金板交替分布组成,总厚度≤6mm。通过低温预固溶+高温短时固溶处理,配合低内应力淬火与双级时效,实现对热轧后镁/铝叠层板的热处理强化。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思路巧妙,易于操作,可扩展到相似的层状异质结构材料的制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铝合金及异质材料制备,涉及一种镁/铝异质结构材料,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1、镁、铝作为经典的轻质金属,拥有低密度、高比强、易加工、经济性好等优点。若将铝、镁两种金属经过复合连接获得镁/铝异质结构材料,可在性能上达成优势互补,有助于飞机、汽车的结构减重与成本控制,这是单一金属无法媲美的。

2、然而,铝/镁异质结构材料的推广受限于铝、镁金属自身的特性。国内外学者通常采用熔焊、扩散焊、搅拌摩擦焊、爆炸焊、轧制复合等连接技术将两种金属结合成一体。上述方式虽然能获得无明显缺陷的镁/铝界面组织,但连接处形成的硬脆金属间化合物是镁/铝界面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严重制约其应用范畴。另一个尚需解决的应用难题是镁/铝异质结构材料的热处理工艺设计。通常,金属的热处理过程可归纳为固溶—淬火—时效三个环节。其中,固溶是将合金元素cu、mg、zn、si、mn等硬化溶质均匀地溶入基体之中,从而获得高密度的过饱和固溶体,该过程依赖升高温度来提高基体的固溶度。对于2024铝合金,常规固溶是在493℃保温2h,而对于7050铝合金常规固溶是在466℃保温2h。以上固溶温度均高于铝-镁的共晶反应温度(450℃)。对于镁/铝异质结构材料,若直接套用常规热处理制度必然导致剧烈的界面反应,在镁/铝界面处生成大量共晶液相而严重削弱界面的连接质量。而紧接着的淬火通常是将固溶完的金属迅速冷却至室温,利用高冷却速率维持住铝合金的过饱和状态,为后续的时效析出奠定基础。但由于铝、镁基体的线膨胀系数明显高于镁/铝界面的金属间化合物,水淬引起的急冷必然在界面产生高的热应力而引起镁/铝界面失效。直接采用热处理强化后的铝、镁基体也不可行,因为铝/镁金属的复合需采用热连接技术,这一过程的受热、冷却会改变组织中的强化而导致性能损失。

3、显然,现有常规的铝合金热处理制度因镁/铝界面相变、内应力集中等因素无法被直接套用。必须针对性选择的复合工艺并设计新的热处理制度,提升基体力学性能的同时保证镁/铝界面的完整性,这对于铝/镁异质结构材料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由于铝合金固溶温度高于镁/铝界面共晶液相反应点,常规的铝合金热处理工艺并不适用镁/铝异质结构材料,这就导致现有的镁/铝异质结构材料存在基体强度不高的问题,限制了其应用推广。然而,专门针对镁/铝异质结构材料的热处理研究尚未有公开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及其制备方法,在实现镁/铝异种金属连接的同时,通过热处理制度用以强化铝基体性能。其所得复合材料如下的性能指标:界面剪切强度42-47mpa,铝基体拉伸强度≥485mpa,屈服强度≥410mpa。

2、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3、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由镁板与铝板直接接触、交替分布组成,铝板加镁板的层数≥2,复合板总厚度≤6mm。

4、所述铝板为可热处理强化的7050铝合金;所述镁板为mg-al-zn系、mg-al-mn系、mg-al-si系合金中的任一种。

5、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6、步骤一

7、选择厚度在2~5mm的铝板与镁板备用,将待复合表面打磨,去除表面氧化层与杂质;

8、步骤二

9、将步骤一表面预处理完的铝板、镁板依次叠放,装入包套中,并将包套内抽气抽至100pa的低真空状态,密封;

10、步骤三

11、将步骤二装入包套内的镁/铝叠层板连同包套一并加热至400~420℃,到温后再保温2~3小时,完成预固溶处理;

12、步骤四

13、将步骤三低温预固溶完的镁/铝叠层板从炉内取出立刻进行热轧制复合。其中,轧辊温度≥300℃,轧辊速度设置为10~20rpm,压下量为20%~30%,叠层板经过2~3道次的轧制;

14、步骤五

15、将步骤四热轧后的镁/铝叠层复合板放置在温度加热到470~490℃的大尺寸预热压板中,保温90~150s,完成高温短时固溶处理;

16、步骤六

17、将步骤五高温短时固溶完的镁/铝叠层复合板立刻进行高速水雾冷却,完成低内应力淬火;

18、步骤七

19、将淬火后的镁/铝叠层复合板按照双极时效处理:116~126℃保温7~9小时,再在173~179℃保温8~10小时,实现铝基体的热处理强化,同时保证了镁/铝界面结构的完整性。

20、步骤二中包套材质可以为6063铝合金或纯铝。

21、步骤六中高速水雾淬火的参数可设置为:气水比4~6,压力5~8mpa。目的是降低淬火过程中的内应力,避免镁/铝界面开裂。

22、步骤六中转移时间为10s以内,针对本专利技术中较薄的复合板,为了有更好的淬火效果,在优选的方式中,转移时间设置为5s以内。

23、优选地,步骤一中采用机械方式打磨。

24、优选地,步骤三中在马弗炉内加热。

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6、本专利技术采用“低温预固溶+高温短时固溶”的思路缓解因固溶温度过高引发的镁/铝界面液化,保证镁/铝界面结构完整性的同时达到铝合金固溶的目的,并且巧妙的将低温预固溶的温度设置成热轧制温度,简化了工艺流程。本专利技术工艺设计中充分考虑铝合金材料特性以及镁/铝界面结构特征。结合后续的低内应力淬火与双级时效处理,为制备高性能的镁/铝叠层复合板提供了可行性。具体地:

27、热轧前采用真空包套封装是避免镁、铝板高温氧化进而影响轧制复合的效果。设置400~420℃的低温预固溶,一是考虑在低于镁-铝共晶反应温度点以下尽可能促进合金元素充分溶解进铝基体,二是刚好满足铝/镁叠层热轧的温度。接下来采用的470~490℃的大尺寸预热压板进行高温固溶,是利用了热压板高速传热的效果使铝板可在90~150秒的短时间内完成固溶。同时,因为过程短暂,镁/铝界面的共晶液相反应被显著抑制。固溶结束后采用高速水雾淬火,能够降低冷却速率而缓解镁/铝界面的内应力,避免镁/铝界面因冷速过快而发生开裂。

28、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制备方法不仅能有效实现镁/铝异种金属的连接,还能显著提高铝基体性能,将有助于拓宽镁/铝异质结构材料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范畴,其潜力巨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由镁板与铝板直接接触、交替分布组成,铝板加镁板的层数≥2,复合板总厚度≤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为7050系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镁板为Mg-Al-Zn系、Mg-Al-Mn系、Mg-Al-Si系合金中的任一种。

4.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高速水雾淬火的参数为:气水比4~6,压力5~8MP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转移时间为10s以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中转移时间为5s以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采用机械方式打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包套材质为6063铝合金或纯铝。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在马弗炉内加热。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由镁板与铝板直接接触、交替分布组成,铝板加镁板的层数≥2,复合板总厚度≤6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板为7050系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镁板为mg-al-zn系、mg-al-mn系、mg-al-si系合金中的任一种。

4.一种高性能镁/铝叠层复合板的制备方法,制备如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铝叠层复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镭于娟郝时嘉钟立伟李国爱冯朝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