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用,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污染的土壤中,之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还公开了利用麦秆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方法,麦秆是一种理想的改良剂。在种植水稻前直接施入污染土壤,后期对土壤和水稻的管理无其他特殊要求,可操作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改良
,尤其是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 应用和方法。
技术介绍
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使得重金属以各种形 态在土壤中累积。当农作物在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时,其根系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 并在植株体内富集,造成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并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对生物体产 生更大的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稻米的品质要求也相应提 高,我国稻米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水稻生产在四川省粮食生产中具有 重要的作用,而四川省农用土壤的锌、铬、汞等重金属元素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危 害着水稻的生长。麦秆,S卩小麦秸秆,为农业副产品,每年我国都有数以万吨的麦秆被随意焚烧,造 成空气污染和大量火灾隐患,但是又没有合适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可操作性强的、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 用和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用,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污染的土壤中,之 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种利用麦秆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方法,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污染的土壤 中,之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麦秆施入后种植水稻,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灌浆结实期都能有效降低水稻根 内铬的积累量,进而降低了水稻籽粒中铬的积累量,并达到了国家粮食安全限量标准;同 时,麦秆为有机肥料,还可以为污染土壤提供更多的养分元素,使土壤更加肥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改良剂麦秆在水稻种植前收割,收割后可直接施 入土壤中,种植时序合适,成本较低,是一种理想的改良剂。在种植水稻前直接施入污染土 壤,后期对土壤和水稻的管理无其他特殊要求,可操作性强。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例外。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 上述技术思路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的各种替换或变更,均包 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利用麦秆降低水稻吸收重金属铬、治理水稻铬污染的方法,其具体作 法为试验地点为四川农业大学农场气象站,采用盆栽模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方法,以 CrCl3 ·6Η20作为重金属胁迫的处理,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 二级标准设计 (水田Cr :300mg/kg),用25cmX20cm塑料桶装入过5mm筛的风干土 12kg,按风干土重加 入设计浓度的铬溶液,充分混勻,淹水放置1个月,平衡后加入改良剂施氮肥1. 25g、磷肥 1. 50g、钾肥1. OOg作为底肥,再过2周后插秧(采用两段育秧法育苗),每桶4株。本试验 设计1个对照,即只施加重金属不施加改良剂,2种改良剂,,高、中、低3个施用水平,共6个 处理,分别于水稻不同生育期即水稻分蘖期(第三次分蘖完成)、孕穗期(抽穗5% )及灌 浆结实期(扬花后15天)进行采样,在本次试验中不同生育期的样品均分开种植,即每个 处理重复9次。麦秆施入前应先风干粉碎成粉末,再施入盆栽中。其它栽培管理与常规生 产相同。改良剂施用浓度见表1。表1改良剂浓度 分别于水稻分蘖期(第三次分蘖完成)、孕穗期(抽穗5% )及灌浆结实期(扬花 后15天)进行水稻根系取样,测定水稻根内铬积累量,于水稻成熟期取籽粒,测定籽粒铬积 累量,测定结果分别见表2、表3。由表2可以看出,在水稻分蘖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理中水稻根系铬积累 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在水稻孕穗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理 中水稻根系铬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高浓度条件下,麦秆>过磷酸钙>对照;中、低浓 度条件下,过磷酸钙>麦秆>对照。在水稻灌浆结实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理中水 稻根系铬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 铬积累量均在麦秆高浓度处理中表现出最小值,比同时期对照分别低78. 22%,55. 59%和 71. 22%,表2改良剂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系铬积累量4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改良剂同一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铬积累量降低幅度的顺序 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各改良剂处理中,麦秆(高)处理的水稻籽粒铬积累量最小 为 0. 54mg · kg—1,较对照降低了 66. 87%。表3改良剂处理下水稻籽粒铬积累量 从本实施例看出,不同浓度麦秆的施入剂能更有效地降低水稻根系对重金属铬的 吸收和水稻籽粒中铬的累积,有利于水稻的安全生产。实施例2本实施例将上述实施例1中治理水稻铬污染的方法在大面积农田开展对照试验, 在各试验田中按国家土壤环境质量(GB15618-1995) 二级标准(水田Cr :300mg/kg)在土 壤中加入重金属铬,平衡一个月后加入2种改良剂(麦秆和过磷酸钙),高、中、低三个施用浓度,混勻平衡2周后插秧。每块试验田面积均为9m2,共设6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并设置一空白对照区,小区之间用埂隔开来,每个小区都有各自的进出水口,防止不同改良 剂处理的小区间相互干扰。秧苗按照行距20cm种植,基本保证每个小区内的秧苗数一样。 改良剂的施入方式与盆栽试验一致。改良剂施用浓度见表4。表4改良剂浓度 分别于水稻分蘖期(第三次分蘖完成)、孕穗期(抽穗5% )及灌浆结实期(扬花 后15天)进行水稻根系取样,测定水稻根系铬积累量,于水稻成熟期取籽粒,测定籽粒铬积 累量,测定结果分别见表5、表6。由表5可以看出,在水稻分蘖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理中水稻根系铬积累 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在水稻孕穗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 理中水稻根系铬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分别为高浓度条件下,麦秆>过磷酸钙>对照;中、低 浓度条件下,过磷酸钙>麦秆>对照。在水稻灌浆结实期,2种改良剂相同浓度水平处理中 水稻根系铬积累量的大小顺序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在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根 系铬积累量均在麦秆高浓度处理中表现出最小值,比同时期对照分别低78. 6%,55. 96%和 71. 23%,表5改良剂处理下水稻不同生育期水稻根系铬积累量 由表6可以看出,不同改良剂同一浓度处理下水稻籽粒铬积累量降低幅度的顺序 均为麦秆>过磷酸钙>对照。各改良剂处理中,麦秆(高)处理的水稻籽粒铬积累量最小 为 0. 70mg · kg—1,较对照降低了 66. 98%。表6改良剂处理下水稻籽粒铬积累量 从本实施例看出,麦秆的施入能有效地降低水稻根系对重金属铬的吸收和水稻籽 粒中铬的累积,有利于水稻的安全生产。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污染的土壤中,之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2.一种利用麦秆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 污染的土壤中,之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用,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麦秆在治理水稻铬污染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麦秆直接施入遭受铬污染的土壤中,之后在该土壤中种植水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雪梅,邵继荣,林立金,杨远祥,杨海滨,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