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料电池,具体设计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
技术介绍
1、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理想状态下,电堆设计及装配需保证每片单电池都能分配到等量的反应气体,而实际工作时燃料电池堆内各节电池的气体分配量无法保证完全一致,在电堆运行过程中尤其是低温启动过程中,在电堆的前几片及最后几片,边缘效应尤为明显。
2、一般来说导致端板效应的原因有两个:由于反应气随着公共通道逐渐向后,压力逐渐降低,导致气体进入最后一片电池时进气量减少;由于最后一片电池与周围的集流板,绝缘板等进行热传导,导致最后一片温度较低,一般认为电堆中的水处于过饱和状态,因此,降低了最后一片温度即降低了最后一片的饱和蒸汽压,最后一片液态水含量即会提高,大量的液态水会导致最后一片对于排水能力的要求提高,更会因为水淹导致最后一片出现传质问题。
3、该现象的加持下,电堆会发生气体分配均匀性较差的问题,即使整堆供气充足,其位于边缘的单片仍可能因为水淹问题导致供应气量不足,实际计量比明显低于平均计量比的情况,从而出现单片欠气,电堆干湿状态不均匀等现象,影响电堆的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
4、现有技术多采用加热片方式解决此问题,例如在燃料电池内部放置加热片的方式,该类型的方法虽然可以直接加热电堆,但是容易造成短路,造成安全问题。且功耗较大,不适宜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通过该结构可实现降低电堆的边缘
2、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包括:气凝胶层和外壳,所述气凝胶层嵌套在所述外壳的中间,所述气凝胶层以及外壳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孔,多个所述贯穿孔阵列排布,所述外壳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外壳上开设有与燃料电池端对应的端口。
3、进一步地,所述气凝胶层的厚度为:0.5~10mm。
4、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材料采用复合玻纤材料制成。
5、进一步地,所述贯穿孔的直径范围为:2~5mm,所述贯穿孔的间隔3~5mm。
6、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贯穿孔排布形成的区域占绝缘板结构的20~70%。
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外壳中间设置气凝胶层,降低了绝缘板传热系数,使得绝缘板保温效果明显。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绝缘板以及气凝胶层上开设多个贯穿孔,使用空气进行保温,降低了整个绝缘板的传热系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凝胶层(1)和外壳(2),所述气凝胶层(1)嵌套在所述外壳(2)的中间,所述气凝胶层(1)以及外壳(2)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孔(3),多个所述贯穿孔(3)阵列排布,所述外壳(2)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外壳(2)上开设有与燃料电池端对应的端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层(1)的厚度为:0.5~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材料采用复合玻纤材料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孔(3)的直径范围为:2~5mm,所述贯穿孔(3)的间隔3~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贯穿孔(3)排布形成的区域占绝缘板结构面积的20~7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凝胶层(1)和外壳(2),所述气凝胶层(1)嵌套在所述外壳(2)的中间,所述气凝胶层(1)以及外壳(2)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贯穿孔(3),多个所述贯穿孔(3)阵列排布,所述外壳(2)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外壳(2)上开设有与燃料电池端对应的端口(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堆的绝缘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凝胶层(1)的厚度为:0.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昱,张义煌,孙振兴,易沙,郭显斌,吴楚,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威孚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