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3223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2:5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包括底架、侧隙调整支架、侧隙调整机构、后座和万向传力机构,侧隙调整支架安装于底架上,侧隙调整机构与侧隙调整支架固定连接,后座放置于底架上,万向传力机构通过球面副与后座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地面适应性大幅提升、避免了弹射作业时冲击载荷对弹射系统的扰动作用;降低了对地面的强度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的地面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弹射装置,尤其公开了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


技术介绍

1、传统的着地缓冲方案如图1所示,是通过安装在弹射筒联装总成101尾部的橡胶垫103将后坐力传递至地面104,在进行弹射作业时,能够大幅降弹射体对弹射架102的冲击。

2、传统的着地缓冲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弹射系统因受到过大的弹射冲击载荷而发生破坏性失效。但该方案仍存在地面适应性差等问题。传统的着地缓冲方案对地面的平整度要求较高,如图1所示,通常要求横向坡度α小于临界坡度值时。当横向坡度大于临界坡度值时,橡胶垫103因与地面无法完全接触,弹射架102因弹射筒联装总成101的弹筒末端部分悬空而受到冲击性载荷,不仅影响弹射稳定性,偏载力矩较大时甚至有发生装置整体倾覆的风险。

3、因此,现有弹射装置存在的地面适应性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弹射装置存在的地面适应性差的技术问题。

2、本技术涉及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包括底架、侧隙调整支架、侧隙调整机构、后座和万向传力机构,侧隙调整支架安装于底架上,侧隙调整机构与侧隙调整支架固定连接,后座放置于底架上,万向传力机构通过球面副与后座相连接。

3、进一步地,后座包括框架体、球面支撑、吊钩、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框架体、球面支撑、吊钩、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

4、进一步地,万向传力机构包括球面传力板、封盖、加强筋板、转动限位弧板和螺栓连接件,球面传力板、封盖和加强筋板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球面传力板通过螺栓连接件与球面支撑形成转动球面副,转动限位弧板位于球面传力板的下方用于球面副转动限位。

5、进一步地,框架体的四周安装有法兰盖。

6、进一步地,吊钩设于框架体上用于后座整体吊装。

7、进一步地,侧隙调整机构与侧隙调整支架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侧隙调整机构包括安装座、预压弹簧、前封盖和顶销,前封盖盖合于安装座上,顶销上设有限位部,顶销的一端伸入安装座内,顶销的另一端伸入前封盖内且限位部抵接于前封盖的内壁上;预压弹簧套接于顶销上,预压弹簧的一端抵接在限位部上,预压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前封盖的内壁上。

9、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呈平行设置。

10、本技术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1、本技术提供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采用底架、侧隙调整支架、侧隙调整机构、后座和万向传力机构,侧隙调整支架安装于底架上,侧隙调整机构与侧隙调整支架固定连接,后座放置于底架上,万向传力机构通过球面副与后座相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地面适应性大幅提升,当横向坡度大于临界坡度值时,由于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的倾角自适应调节,弹射筒联装总成的弹筒末端部分与后座完全接触,避免了弹射系统因弹筒末端部分悬空而受到冲击性载荷,提升了弹射稳定性;采用侧隙调整装置,通过预压弹簧的传力过滤作用,使得后座传递至底架的冲击载荷因为弹簧的浮动缓冲而得到过滤,避免了弹射作业时冲击载荷对弹射系统的扰动作用;整个传力途径由球面副位置传递至框架体的底板,并最终传递至地面,这种由点及面的传力方式,降低了对地面的强度要求,进一步提升了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的地面适应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201)、侧隙调整支架(202)、侧隙调整机构(203)、后座(204)和万向传力机构(205),所述侧隙调整支架(202)安装于所述底架(201)上,所述侧隙调整机构(203)与所述侧隙调整支架(202)固定连接,所述后座(204)放置于所述底架(201)上,所述万向传力机构(205)通过球面副与所述后座(204)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204)包括框架体(301)、球面支撑(303)、吊钩(310)、第一加强筋(309)、第二加强筋(311)和第三加强筋(312),所述框架体(301)、所述球面支撑(303)、所述吊钩(310)、所述第一加强筋(309)、所述第二加强筋(311)和所述第三加强筋(312)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传力机构(205)包括球面传力板(304)、封盖(305)、加强筋板(306)、转动限位弧板(307)和螺栓连接件(308),所述球面传力板(304)、所述封盖(305)和所述加强筋板(306)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所述球面传力板(304)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308)与所述球面支撑(303)形成转动球面副,所述转动限位弧板(307)位于所述球面传力板(304)的下方用于球面副转动限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体(301)的四周安装有法兰盖(302)。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310)设于所述框架体(301)上用于所述后座(204)整体吊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隙调整机构(203)包括安装座(401)、预压弹簧(402)、前封盖(403)和顶销(404),所述前封盖(403)盖合于所述安装座(401)上,所述顶销(404)上设有限位部(405),所述顶销(404)的一端伸入所述安装座(401)内,所述顶销(404)的另一端伸入所述前封盖(403)内且所述限位部(405)抵接于所述前封盖(403)的内壁上;所述预压弹簧(402)套接于所述顶销(404)上,所述预压弹簧(402)的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部(405)上,所述预压弹簧(402)的另一端抵接在所述前封盖(403)的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309)、第二加强筋(311)和第三加强筋(312)呈平行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201)、侧隙调整支架(202)、侧隙调整机构(203)、后座(204)和万向传力机构(205),所述侧隙调整支架(202)安装于所述底架(201)上,所述侧隙调整机构(203)与所述侧隙调整支架(202)固定连接,所述后座(204)放置于所述底架(201)上,所述万向传力机构(205)通过球面副与所述后座(204)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座(204)包括框架体(301)、球面支撑(303)、吊钩(310)、第一加强筋(309)、第二加强筋(311)和第三加强筋(312),所述框架体(301)、所述球面支撑(303)、所述吊钩(310)、所述第一加强筋(309)、所述第二加强筋(311)和所述第三加强筋(312)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坡度自适应弹射后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传力机构(205)包括球面传力板(304)、封盖(305)、加强筋板(306)、转动限位弧板(307)和螺栓连接件(308),所述球面传力板(304)、所述封盖(305)和所述加强筋板(306)相互固接并形成一个单元整体;所述球面传力板(304)通过所述螺栓连接件(308)与所述球面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庆亚李义陈展刘琴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恒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